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郭丽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1-64
一直以来,外资和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成就了东莞制造企业的辉煌。而今,在外部经济危机与内部成本高涨等因素的双重夹击下,制造企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曾经成功的东莞模式,不得不面临由于出口锐减、内外源型经济强弱严重畸形以及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超低等因素所致的制造企业倒闭的现实困境。如何突围?通过积极调整出口贸易政策,同时摆脱出口依赖;合理利用外资,促进制造业经济平衡发展;推进产业的转移与升级等几个方面并驾齐驱,才能令目前的制造业脱离危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省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30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分析法测算了30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并从制造业整体层面,将江苏与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四省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认为,江苏省制造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同时达到技术与规模有效;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而规模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江苏省制造业整体技术效率相对其他四省市而言水平较低。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需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促进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康翠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88-92
生物医药产业是吉林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具有很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知识技术溢出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将对吉林省的技术实力、产业结构,乃至整体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仍有诸多瓶颈需要突破,应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政策力度和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建生物医药产业化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实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的演进往往是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基础性启动因素.因此,根据产业升级评价层次性和产业升级评价信息灰性的特点,选择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来对我省产业升级程度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值为6.4844,评价等级属中偏良,偏向较好.根据评价过程中所得权重大小的比较,得出产业升级的四条主要路径:促进技术进步、利用外商投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理论,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温州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升级思路,第四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洪尔彬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53-54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呈现多方向、多元化、产业集聚日益突出的特点。我国制造业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行业利润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低,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型人才匮乏,离岸外包发展落后等问题。面对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我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走向国际的制造业大型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 相似文献
7.
綦颖王天琪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5):1-4
营口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经途径。当前营口制造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转型升级的迫切性认识不够、供应链处于短链、缺乏创新驱动力、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和信息技术支撑力度欠缺等问题,为此营口市应遵循供应链管理发展模式打造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制造业产业链,实现制造产业的数字化“智造”和“产品+服务”的服务型制造。 相似文献
8.
黄立新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4(6):53-56,60
现在烟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快烟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即通过打破认识误区,实施城市化战略、优化平台建设、完善法制环境、发展民营经济、强化资金支撑、健全培养机制、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史进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7-1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制造业逐渐回流,一直以低成本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中国家逐渐丧失了优势,促使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迫在眉睫。文章基于CAFTA区域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制造业回流下该区域产业升级所面临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挑战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相应的产业升级发展战略及提升价值链、培养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品牌和营销网络、构建模块化生产网络、调整产业结构、创建良好硬件环境等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程佳韫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11-12,1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由之路。安徽具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和机遇。面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安徽应加强自主创新,扩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加强产业规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平衡发展和有效集聚;加强新兴产业发展,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利用生产性服务业来带动现有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