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古今中外辩护的法理基础,阐述了保障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辩护律师执业保障的对策建议.在宏观方面:要树立为辩护律师执业提供方便的理念;确立为辩护律师行使执业权利的制度保障;为辩护律师执业提供外部保障.在微观方面:要完善权利告知制度;引入律师反馈评价机制;发挥律师协会的促进作用;建立反向惩戒制度;加大硬件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2.
王跃亮  李芳海 《魅力中国》2009,(22):220-221
律师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主要是对律师的执业许可、组织形式、权利义务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做的规定。2008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律师法。新《律师法》对原有法律做了较大修订,其中关于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等权利较原有法律及现行《刑事诉讼法》都有质的突破,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律师权利扩大的同时也给检察机关的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比照来看,新《律师法》取消了律师在诉讼中的会见权、调查取证权和阅卷权的不合理限制,允许律师在更大范围内介入侦查活动,从而提一、《律师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侯东德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4):69-72
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包括主体资格规则、查阅对象范围规则和正当目的规则。文章以公司契约理论为理论工具,对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进行了契约解释,揭示出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首先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监督成本、强化股东监督以减少代理成本,其次在于防止股东滥用权利行使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我国股东查阅权立法应当正确地反映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归根结底是按权利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权利不平等。权利,在内容方面归类为市场权利、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在结构上分为归属权和行使权。根据权利整体归类和状态结构可知,市场权利归属不平等,社会权利行使不平等,政治权利归属与行使都不平等,三者组成权利不平等体系而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在理念、制度和政策上尽可能保障权利平等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方向。通过效率与平等的合理抉择、建立市场民主、构建公民社会以及遏制既得利益集团强势地位等途径实现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5.
李心玲 《魅力中国》2008,(25):59-60
修改后的律师法对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法庭上言论豁免权等执业权利有了新的规定,一方面更好地维护了律师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对公检法的制衡力;另一方面将对反贪侦查部门的侦查取证带来挑战,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针对律师的"三权"将给反贪侦查工作带来哪些影响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略表浅见。  相似文献   

6.
傅明 《上海国资》2009,(7):78-78
代位权作为管理权,应当有权代怠于行使债权的债务人行使管理债务的权利,包括向第三人发出履行要求,从而使债务到期。  相似文献   

7.
贾淑贤 《魅力中国》2014,(14):396-396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情形普遍存在,现行法律法规也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权利义务关系并非十分明确,对于该共有权的行使也存在不同认识。鉴于此,应当明确认识区分共有权的权利、义务内容及其行使规则,以此保障区分共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当前,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而在股东会议中如何行使表决权,则成为保护股东权的关键。本文以股东大会到小股东的权利问题展开,探讨了股东平等原则的贯彻以及小股东权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法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当事人的权利保护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释明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与民事审判改革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鉴于此,文章结合民事审判改革要求,对释明权制度在我国如何实施的问题提出一些拙见,包括其定性、行使原则与限度、适用情形、行使不当的救济、行使阶段等等。  相似文献   

10.
收回权是著作人身权中的一种,,目前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中都规定作者享有收回权,但由于其行使将会对作品使用权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防止作者滥用权利,规定收回权的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文章对有的国家的法律规定的收回权行使的某些正当理由提出疑问,并提出理由以供探讨;最后提出我国构建收回权制度时如何规定收回权行使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8年通过了《公司法解释四》在第二十一条里面明确提到了关于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本文将从构成要件中的同等条件入手,分析"同等条件"的行使,标准以及权利遭受侵害后如何救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所谓的"同等条件"之下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怀民 《魅力中国》2011,(5):133-133
刑事辩护是用来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抗衡强大的国家追诉机关,实现司法公正的法律制度。刑事辩护包括犯罪嫌疑人自行辩护和辩护律师辩护,本文所指刑事辩护仅指辩护律师辩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与完善,辩护律师的辩护权得到很大保障与进步,但是刑事辩护难的问题依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无罪辩护难以及辩护意见被采纳难,本文主要阐释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天龙 《老区建设》2014,(18):17-20
本次刑诉法的修改,是我国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刑诉法在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及特别程序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尤其是在律师辩护方面,律师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得以完善和强化。新刑诉法的实施,给检察机关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检察机关探索如何保障律师权利,构建新型检律关系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4.
陶昇 《魅力中国》2010,(6):129-130
成员权作为一项独立于专有权和共有权的民事权利,成员权在内涵、性质、特征以及行使方式等方面都体现着团体性和协同性。成员权的相关立法和理论研究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和完善,而我国(内地)相关法律规制和理论研究都相对滞后,本文在认真研究成员权的形成基础、法律性质、行使方式和救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实践状况,,希望对我国当前的立法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分离主义者常常援引国际法上的分离权,事实上,国际法上不存在关于分离权的规范。人们通常所谓的国际法上的分离权的提法,是将分离权混同于国际法上的自决权,而分离与国际法上的自决完全是两码事。虽然在国际法上分离并未被确立为一项权利,但从国际实践层面来看,国家内部的弱势团体在遭遇严重不公正待遇时,国际社会通常视其拥有救济性分离权,国际社会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人道主义理念和保护弱势团体人权的考量。救济性分离权是弱势团体为保护自身免遭毁灭、最后不得已而行使的一种救济性权利,是弱势团体实行自我保护的例外机制;但这项权利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行使虽然具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但由于这些限制条件在实践中难以准确、具体地把握,也常常导致该项权利被滥用。从法理上说,是否允许分离是主权国家内部的管辖事项。通过宪法赋予某团体以分离权仅仅是极个别国家出于特殊政治目的之考量而采行的做法,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分离。研究分离权的存在情形和行使条件以及与相关概念和理论范畴的区别,对于我们反对各种形式的分离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28日,新修改的<律师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改的<律师法>对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作了较大的修改,律师的执业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司法制度的目益现代化和法治化,体现了人权保护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主要针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及行政法保障展开研究。首先,简要阐述经济权利的内涵和市场主体的基本经济权利。认为市场主体的基本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经济自决权、工作权、结社自由权及社会保障权等。最后,为保护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提出如下行政法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行政权力的公共利益行使边界;积极构建市场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对话机制;行政法应对行政权实施立法和司法监控。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有关法规对民事审判当事人和代理律师的调查取证权缺乏必要的保障性规定 ,文章论述了保障当事人调查取证权的必要性 ,并提出我国应规定和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材料的手段以及调查取证的程序的法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一、优先购买权及其行使前提 (一)优先购买权的概念 优先购买权是指特定人依据法雄规定或约定而享有的在出卖人出卖某项特定财产时,得以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他人购买的权利。我国民商法律体系中优先购买权的类型主要有(1)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2)财产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4)法律特别赋予的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20.
论商标先用权及我国相关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军  李惠 《特区经济》2006,(6):301-302
商标先用权是不同于商标权的一个概念。在整个商标法的演变历史中,商标先用权制度产生于特定的背景之下;在商标法律系统中,商标先用权制度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价值。在构建我国的商标先用权制度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与现有商标法律制度的协调;二是明确商标先用权的产生依据、权能、权利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