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在中共无锡市委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该所的学术力量。太湖史研究所成立后,将有计划地组织助下,在苏、锡、常、杭、嘉、湖地区学术界倡导和编撰环太湖流域经济文化学术研讨,组织编撰,出版有关太湖《中国太湖史》专家们的动议下,以研究中国太湖流域经流域的系列丛书。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太湖流域的历史和现济文化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宗旨的“太湖史”研究所,最状进行研究,加强太湖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协作,该所将不近经有关方面批准,在无锡成立。定期的刊出“太湖史研究通讯”。该所设在无锡市教育学该所成立后,将从环太湖地区的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2.
由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无锡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无锡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无锡市统计局、无锡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无锡市中小企业局、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等八家单位联手主办,无锡太湖史研究所承办的《无锡民营经济年鉴2004》,日前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杜生喜 《江南论坛》2005,(10):34-34
本刊讯:由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无锡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等9个单位联合主办.无锡太湖文史编纂中心承办,宗菊如、陈尧明、吕锡生主编的《无锡民营经济年鉴2005)).经精心改版后.日前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1997年在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领导下,由原无锡教育学院吕锡生教授发起,成立了民办太湖史研究所。该所成立五年来,在学术研究上以得了较大成绩,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发表了一批富有新意的论文,研究者队伍不断壮大。太湖史研究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太湖水系灌溉、滋养的太湖地区古代农业社会,是和中国立国之本的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农业是中国传统文明赖以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太湖地区正是由于历代的封建统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经济,从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使本地区的商业、手工业和近现代的工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来源的重要基地之一。这一特点,可以说是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太湖流域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文化遗址中的一个。太湖的三山岛(属吴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工具距今有一万多年。属于新石器时期的嘉兴市马家浜、青浦县崧泽、桐乡县罗家角和吴县草鞋山的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6000年)遗址中发现的籼、粳稻谷,证明太湖地区是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6月26日下午,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江南论坛杂志社联合召开了无锡市社会科学界“香港回归”学术座谈会”。会议从“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伟大意义、小平同志对香港回归的巨大历史贡献、全国人民都要学习和遵守香港基本法、香港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无锡、苏南和香港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等各个侧面进行了座谈。市委常委、社科联主席宗菊如在会上作了学术性发言,并提出  相似文献   

8.
太湖及其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摇篮之一。太湖地区历经沧桑,今天的发展已处在时代的前列。太湖的开发利用,给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同时,人类违反自然规律,不加治理,亦将面临重大灾难。《中国太湖史》(上下卷,宗菊如、周解清主编),是一部围绕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而写的章节体、综合性的通史著作,也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比较全面地研究和论述中国太湖及其区域的历史论著。全书共分十三章,前九章全面论述了先秦至本世纪前期发生在太湖流域的自然、社会事件,包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高水准的文化教育,是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江南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区,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培育了一方文化。这就是太湖“包孕吴越”的文化含义。 源远流长的太湖地区的吴越文化,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在东太湖的草鞋山遗址,发现了6000年至7000年前的稻谷,还有瓦片、绢片、丝绒、竹器、纺轮等手工制品。在吴县、上海青浦松江一带都发现过距今五、六千年的古井。1987年,江、浙、沪发现了4000年前的象征权力的玉戚,表明那时太湖流域可能已有国家的雏形。太湖流域是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摇篮之一。“泰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中原文化对太湖地区的文化发展有幅射作用。今天常熟虞山的仲雍墓是南北文化汇流的标志。吴国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东林中学是一所承载了百年历史,培育过无数精英的江南名校。学校位于太湖之滨,东毗东林书院,西邻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南面无锡学宫旧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林中学是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无锡市外语特色学校、无锡市双语实验学校。如今的东林中学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在国内、国际教育界享有盛誉和良好的社会口...  相似文献   

11.
太湖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区域之一,又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研究太湖地区的农业演变过程具有特殊意义。以人文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历史,有助于发现并阐明农业地域分异的演变规律,也有助于解释当前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试以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部门——粮食生产为线索,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本文所述的太湖地区,包括整个太湖流域,与目前上海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杭州六市所辖的范围大体相当。一、太湖地区粮食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太湖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远在  相似文献   

12.
吴月芽  张根福 《经济地理》2014,(11):151-157
1950年代以前,太湖流域水质除苏州河外,污染很少;1960—1970年代,黄浦江水质逐步恶化,甚至出现黑臭,大运河各段水质相继污染,太湖水质受轻微污染;到198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污染加重,大运河出现黑臭,典型河流和跨界水域受污染,太湖水质受严重影响;到1990年代,运河河道90%为V类水或劣于V类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太湖流域水环境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网围养鱼、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一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环太湖地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图上看,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心脏地带。如果长三角真的是一个“三角”,那么,太湖就是它的内切圆。千百年来,太湖流域人民在这里生生不息、生产生活,享受着“天堂”之益,寄寓着深厚情感。据2006年的统计,太湖流域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它以占全国0.38%的土地面积和3.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1.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1%的财政收入,是国内人口最集中、经济规模最大、社会生产力最为活跃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地方传真     
江苏以奖代补助推太湖治污提标升级江苏省政府近期决定在20亿元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太湖流域六大行业"提标升级"治污工程建设。为此,江苏省环保厅和江苏省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太湖流域重点工业行业提  相似文献   

15.
《江南论坛》2005,(1):F003-F003
无锡市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市,加之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水旱灾害频繁。建国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水利工作放在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来抓。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艰苦奋斗,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太湖流域大水后,我市抓住中央关注水利建设的机遇,掀起了以治太为中心的第三次治水高潮,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以后,太湖水质的保护受到空前重视,成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获得了广大的关注。而在农业面源污染源中,畜禽污染问题已成为太湖流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畜禽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粪便,未经  相似文献   

17.
文清 《江南论坛》2000,(8):45-46
太湖,古称具区、震泽,它的周边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地区发现的河姆文化遗址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春秋时期,吴国、越国的相继称霸说明太湖流域地区的政治、经济都取得丁长足的进步。六朝以降,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太湖流域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宋元以来,富庶的太湖流域成了全国经济的重心。近现代,太湖流域又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国际大交流中发挥对外辐射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太湖流域地区的文化发展引起了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市,地处太湖流域武澄锡低片,滨临太湖,邻近长江,京杭运河贯穿市区腹部,通江入湖河道众多成网,是一座处于洪水走廊上的城市,历来防汛任务繁重。从这一市情出发,多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总揽全局,切实加强对城市防汛工作的领导,组织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治水,逐步走出了一条城市防汛工作的路子,其特点是“五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专项防汛工程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因地制宜的自身设防与治理太湖的流域水利工程的屏障作用结合,固实加高防洪堤墙措施与重视保护河道、广泛疏浚河…  相似文献   

19.
《江南论坛》2011,(4):F0004-F0004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座落于无锡市西南太湖之滨,下辖灵山景区管理处、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无锡吴都阖间遗址管理处和14个社区居委,面积65平方公里,常住人IZl3。5万人。近年来,度假区坚持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开发路子,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生物医药及现代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核查组日前对上海、江苏、浙江环太湖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核查。核查结果表明,近5年来,太湖水体恶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部分河湖水质开始好转。到目前为止,江浙沪三省市投入太湖污染治理的资金总计已达120多亿元。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引起了江浙沪三省市的高度重视。江苏省连续多年将太湖水环境质量指标列入沿湖各市市长环保目标责任状,同时建立了全省主要跨市河流断面监测考核制度。上海市则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了苏州河和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目前苏州河干流已基本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