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弥跃旭 《审计文汇》2006,(12):11-13
计算机审计是指基于计算机进行的审计活动,即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包括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  相似文献   

2.
通用审计软件是指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为了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并能在较大范围内实施审计业务而开发的程序,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帮助审计人员独自处理被审单位的“活数据”,使审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在设计通用审计软件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审计环境的建立通用审计软件面向不同的审计单位,也就必须为各单位建立相应的审计环境,这不仅是对被审单位进行第一次电算化审计的需要,也为以后各个年度的审计工作打好基础。通用审计软件所要建立的审计环境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被审单位的审…  相似文献   

3.
《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为了实施这一规划,龙岗区积极组织审计人员使用通用审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使用通用审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高效处理大量的财务电子数据,减少审计时间,节省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能否成功地应用通用审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关键是要取得被审计单位准确、完整的电子数据。  相似文献   

4.
绿叶 《陕西审计》2005,(1):12-12
开发审计软件应严格遵循现行审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充分考虑到审计和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着重解决审计对财务系统电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以及开展单站点移动审计和审计业务网络支持,以最大的努力提供给审计人员高起点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审计软件开发前,要对应用系统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推算出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既要系统分析,也要总体设计,明确其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被审计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环境从手工处理、部分的计算机处理逐步发展到全面的计算机处理,相应地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本文就计算机辅助审计中如何下载电子数据作一介绍。 一、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变化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因为数据处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运作方式、控制措施及作为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的财务、非财务数据都呈现出不同于手工数据处理环境下的新特征。这种差别将对审计产生如下的影响:(一)失去输入文档。数据可能直接输…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思路,也是新时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路径.文章基于高校数据和内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现状,结合高校业务运行模式和业务活动特征,提出"数据式审计"是高校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明确了数据式审计"是手段而非目的 、是分析而非统计、是整体而非局部"的基本理念.在此理念上,文章围绕"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高校数据式审计框架,并结合高校办学业务、科研业务案例,深入探讨了审计框架的实务应用,为高校切实推进开展数据式审计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实现路径和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审计,简单地说,就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财务及相关管理系统进行的审计,就是综合利用Word、Excel、Access等办公软件和Foxpro等数据库应用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数据转换、计算、查询处理后,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规范会计软件结构,尤其是规范会计软件的数据结构 计算机审计软件,主要是以存储于数据库的电子数据为处理对象的,审计部门如要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给审计留有数据接口和必要工作空间。该数据接口应当将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应用的数据转换成审计机关指定的格式输出。然而,目前我国各会计软件采用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结构各不相同,这些会计软件要与通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实现数据转换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如果要求计算机审计软件去适应各类通用或企业专门开发的会计软件,通过对其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20):205-206
计算机审计是数字化社会的必然产物,利用现代审计工具是审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电子数据进行检查,使审计作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计算机审计在给审计工作带来方便快捷以及弥补传统查错纠弊不能实现的缺陷外,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获取必要和充分的电子数据,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分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验证四个阶段,介绍保证电子数据真实完整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崔波 《山东审计》2002,(9):22-22
审计实施阶段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个重要阶段。转换电子账数据的最终目的是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往往是业务规模较大的单位,通过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建立起审计人员能够看得懂的标准格式的会计凭证库,一般审计方法是用逆差法进行审查。具体做法是,先审查分析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核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而再审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这种方法强调首先审查分析会计报表,因而有利于抓住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中宜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现代化手段对审计关系的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检查分析的过程。与手工审计相比,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笔者通过尝试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出几点设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被审计单位财务和业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应对审计工作。而联网审计是现代化审计发展的较好的审计方法,也是今后审计机构终将采取的审计手段。联网审计面临着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及结果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李金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二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而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和途径。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及其他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审计的对象、方式、手段必然要发生很大变化,为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署2000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第3条规定审计证据包括电子数据。这种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事实的各种电子数据称为电子审计证据,它具有自动生成性、证明准确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等优点。其在审计实施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更促进了审计文档和审计项目质量监督的规范化。电子审计证据虽然被推上了证据舞台,但其易被截收、监听、删除、剪接、修改、损毁,可以不留痕迹地更改等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加强对电子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以降低审计风险。1996年联合国通过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明确电子数据可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但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递过程是可靠的;有关责任人(包括交易业务的对方)已以某种加密数字签字确认;执行数据专人管理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等。  相似文献   

14.
会计软件中预留审计接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电算化会计系统,将成为未来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式。要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快捷地传递到计算机审计系统,可行的方法就是在会计软件中预留审计接口,包括功能接口和数据接口。功能接口应根据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不同,分别设计为对外审计接口和对内审计接口,数据接口则选择《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在审计实践中,基层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复杂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对绝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来说,既无适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又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的源程序,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感到很被动。目前,针对这一现状,审计人员可以靠在传统审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检测数据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弥补计算机审计知识的不足。 所谓“检测数据”是一组由审计人员根据经验设计的,用来测试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的模拟财务会计数据。审计人员将这一“检测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实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核对比较,用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是否可靠。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可靠,审计人员就可以绕过计算机系统,对该系统输出的帐表进行传统的抽样审计。否则,审计人员必须重新考虑符合性测试程序,并对其帐表凭证进行全面审计。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手段,在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工作行为、存储审计资料等方面越来越被审计人员所认可,但计算机审计在开发、应用中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何正确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认识、应转变的观念以及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风险和今后发展要求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会计信息电算化的普及,审计工作面临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的挑战,审计人员的审计手段必须逐步信息化,计算机审计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势在必行。在审计工作实践过程中,计算机审计对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数据采集与转换的成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大家知识,审计离不开审计线索。本来,在手工会计条件下,由于丰大量的纸面信息,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通过查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获取审计线索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以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即使是一部分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懂得计算机的所谓复合型人才,面对当今市场上五花八门、数据结构各异的信封软件,企图对它们分别编制通用数据转换程序,利用计算机将它们所生成千差万别的数据库,自动转换成审计工作所需的数据件,也是不现实的。何,世界上没有哪一家软件公司会把它的程序和数据结构和盘托出。再加上审计领域中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得相对滞后等原因,使得计算机审计工作举步维艰,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审计中的系统分析又称系统调查,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备阶段,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用于处理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的信息系统,确定审计所需信息的存储情况和相关控制情况,为制定审计计划、获取使用电子数据奠定基础。系统分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审计实施阶段能否正确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有效采集、使用。在缺乏有效系统分析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高校已经陆续实施了计算机审计。审计数据的安全关系着整体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和成败,对审计工作的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实现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审计是审计人员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而由于计算机审计是新生事物,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培训等原因,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可靠保障,以保证审计数据质量和提高审计结论的正确性为目的的审计数据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笔者在此主要是从审计数据采集安全因素的分析上提出真实性和完整性策略的思路,对审计数据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