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2006,(18):50-60
回顾600期《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创刊时肩负“密切配合国家金融工作,正确地解释国家金融政策”的使命,到1979年重新复刊时“传达贯彻党的经济工作,重点是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的主要任务,再到当前全面向现代财经金融媒体转型中“坚持刊物权威导向和政策立刊”的定位,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金融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国家金融政策,刊登了各个时期金融系统领导同志的大量署名文章。再读这些在当时对宣讲和解读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权威性文章,用心追寻其间一些规律性的线索,我们或可重新梳理起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金融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2006,(18):47-47
《中国金融》杂志从创刊之初就肩负起传达贯彻党的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报道金融动态和基本知识、交流金融工作经验等为金融业发展服务的使命。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在对中国金融业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忠实报道中,做了许多工作.今天的《中国金融》杂志已经在国内经济金融界具有很大影响,在金融行业拥有广大读者,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刊物和全国性的金融政策指导类刊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2006,(18):47-47
600期这个数字,首先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金融》杂志悠远的历史,也不由得让人回想起从新中国金融业的诞生到现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但无论处于任何时代,《中国金融》杂志求真、务实的精神与作风令人钦佩,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及金融改革的大潮中,仍能够坚持不懈准确地介绍国家的金融政策,客观地分析与论述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为实践指明了前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2006,(18):48-48
欣悉《中国金融》杂志出版600期,我们谨向贵刊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金融》杂志作为我国金融界具有较强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刊物,以经济金融宏观政策与实践问题为报道重点,发挥了金融新闻出版主渠道的作用,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受到国内金融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伴随着岁月的斗转星移,伴随着万物的新旧更替,《中国金融家》杂志在与时俱进中走过了两年的风雨历程,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里,深深地扎根在金融园地的沃土之中。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远航,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耕耘,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长大,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成熟……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2006,(18):46-46
经历了金融业成长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金融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国金融》杂志已走过56年曲折又辉煌的历史。 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伴随着新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而诞生、成长、壮大,紧紧围绕经济金融工作中心,以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服务于金融体制改革大局,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中国金融》杂志逐步创立了稳健、权威的品牌形象,以全、准、快、深、稳健求实的报道风格以及鲜明的金融特色、专业的报道水准、优秀的采编质量,成为金融战线不可或缺的喉舌。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2006,(18):43-43
经历风风雨雨,《中国金融》杂志迎来了发刊600期的特殊日子。衷心地向《中国金融》杂志致以热烈祝贺! 《中国金融》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金融专业期刊。五十多年来.它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努力反映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金融、面向经济、面向社会”的方针,坚持为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各个时期的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以较强的政策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在金融界、出版界、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和良好的声誉.为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为推动先进金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洪虹 《中国金融》2006,(18):31-31
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的第一次接触,要追溯到24年前的1982年,当时我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从事金融研究工作。那时国内的金融研究工作刚刚开始复苏,加之信息不畅,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寥寥无几,真可谓“一纸难求”,而《中国金融》杂志就是我所在部门当时屈指可数的几种参考资料之一。当时是《中国金融》杂志再度复刊三周年,杂志以其主题紧扣宏观政策脉搏,金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写作文风清新朴实,成为我们竞相传阅的“宝典”。  相似文献   

9.
王进诚 《中国金融》2006,(18):30-30
对于《中国金融》杂志来说.发行第600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中国金融》在其创刊以来50多年的岁月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陪伴了中国金融职工队伍50多年的成长征途。我们这一代金融工作者,可以说是读着《中国金融》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工作30年的金融人,我自己是从198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的。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目为《谈谈银行部门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对我而言.这篇文章的发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喜悦和鼓舞,更是我此后20多年不懈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刘鸿儒 《中国金融》2006,(18):22-23
到今天.《中国金融》杂志整整刊发了600期.我作为金融战线的老兵.表示由衷的祝贺。 600期《中国金融》杂志.真实反映了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宏伟历程.记录了在这个过程中众多锐意进取的先进人物。翻阅600期刊物,人们会不由地感慨,多少金融领域睿智的思考在这里形成和展现,多少普通员工的心声在这里得到表达,多少国外同业的先进经验在这里被展示.多少初入金融业的新手从这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得以在金融大潮中更加有力地去搏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2006,(18):42-43
衷心祝贺《中国金融》杂志创刊56周年并发刊600期! 《中国金融》杂志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而创刊、成长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站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沿,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宗旨,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任务,通过解读金融方针政策,反馈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实际金融问题,服务金融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金融界具有较强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刊物。  相似文献   

12.
600期回眸     
《中国金融》2006,(18):16-21
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中国金融》杂志第600期。 作为全国金融系统最早的专业刊物,伴随着当代中国金融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金融》杂志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56年来,中国金融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金融》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从解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近年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从计划经济时代“统存统贷”和严格的信贷计划,到如今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初期关于市场与计划的讨论,到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保险业的大发展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国金融》杂志与中国金融事业同荣辱、共兴衰。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2006,(18):44-44
在秋风送爽的日子里,《中国金融》杂志迎来了总第600期出版,在此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服务于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改革发展.与之共同成长、壮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杂志不断开拓进取,以“大金融、宽口径、全方位”的宣传视野,打造金融媒体品牌,成为广大读者的好参谋、好助手,是国家开发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员工十分喜爱的刊物。  相似文献   

14.
马永伟 《中国金融》2006,(18):24-25
殷介炎在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期间,曾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在《中国金融》600期之际,他欣然为刊物题词:保持格调,积淀文化。他对本刊记者说,一本好的刊物,不仅仅记录和反映了历史,还厚积了文化。《中国金融》杂志就是这样的刊物。在创刊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通过600期刊物,对新中国金融事业进行全景式记录和反映的同时,也积累了灿烂的金融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强化了刊物的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他希望,今后的《中国金融》杂志文化特色会越来越鲜明,文化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融     
《现代商业银行》2006,(12):F0003-F0003
《中国金融》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是全国性金融政策类刊物。《中国金融》杂志以“高层读者、探讨现实金融政策、研究实际金融问题为主旨,服务于金融改革与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16.
王广谦 《中国金融》2005,(18):30-31
在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新中国金融学科主要奠基人黄达先生80华诞之际,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黄达书集》。这部书集汇集了黄达先生从事金融、经济研究和教学55年来重要的著、译作和教材,是一部记载新中国金融、经济理论研究和金融学科建设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黄达书集》与先前出版的《黄达文集》凝结了黄达先生半个多世纪在金融、经济研究与教学中倾注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国金融、经济理论研究和金融学科建设的宝贵财富。《黄达书集》的出版是理论界、教育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不但丰富了金融、经济研究领域的理论宝库,而且对于学术思想和知识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感谢两家出版社为金融经济学界和金融教育界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家》五个敦实厚重、神采飘逸、如金戈铁马般的大字,以气吞山河、行云流水般的气势,从晋朝到现代,横跨了1600多年的时间隧道,穿越了1600多年的历史烽烟,沐浴着金色五月的绚烂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和自然界的新旧交替、万物更迭,呈现在中国金融家和广大金融工作者面前,她熔铸着《中国金融家》杂志决策者宏观、创新、务实的办刊理念,是《中国金融家》杂志改版后崭新的里程碑,是《中国金融家》杂志决策者的追求,是《中国金融家》的“出师表”和新的宣言。  相似文献   

18.
周正庆 《中国金融》2006,(18):22-22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历时56年,刚好等于我参加工作的年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的金融生涯、成长进步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成长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引路人。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国金融界的老领导刘鸿儒同志,怀着对邓小平同志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来到中国金融出版社,接受了《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在1979~1995年问,刘鸿儒先后担任过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相似文献   

20.
姜继桂 《中国金融》2006,(18):32-33
在众多的金融类刊物中,我更喜欢《中国金融》杂志。她是仅有的一份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一路走来的金融期刊。积淀是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她给人以沉甸甸的质感,就像她所承载和讲述的对象——金融一样。正如货币在市场上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一样,《中国金融》杂志在目前的金融类刊物中,同样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特点,也是她的优势。金融类刊物的读者最想获得什么?就是权威人士的权威话语。这是我喜欢读她的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