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系统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其模式选择对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市场主导型及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加以比较,对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给予分析,之后对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改革面临的约束条件予以归列,最后,提出转轨时期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应选择银行主导型模式,使银行在金融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并提出若干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
国家金融系统运营模式的选择,总是受到一些历史、制度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具体而言,它由法律体系、金融管制环境、市场化进程和银行业的集中程度所决定.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我国现阶段应该逐步完善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运营模式,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志 《新金融》2008,(10):20-24
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与市场主导型制度各有优势,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实践中各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也呈现出一种同化趋势或趋中模式。转轨经济国家的金融制度从单一银行体制演变而来,其中银行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凸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于渐进式经济转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推动我国金融制度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方向积极转变过程中,证券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并正在成为破解政府、银行、国企铁三角关系及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国金融市场形式主要有两种,即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前者如德国,后者则以美国为代表。就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而言,应属银行主导型。这种形式与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发展路径是否匹配?或者说,在全球金融变革、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更适合选择怎样的金融模式?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2014年金融结构指标数据均值,实证研究文化差异对这些样本国家金融体系结构选择的影响.总体来看,金融体系受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和长期导向的影响较大,而不受个人/集体主义导向和宽容与约束的直接影响.具体而言,高权力距离国家支持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低权力距离国家支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高不确定性回避国家偏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低不确定性回避国家偏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长期导向国家偏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短期导向国家偏向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这一研究结论为各国选择金融体系结构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具有高权力距离、低不确定回避和长期导向文化特征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明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金融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对资金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配置,联结储蓄者和投资者的金融系统主要由金融市场(股票和债券市场)和金融中介(银行)组成.由于各国历史、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等条件的不同,市场和中介在各国金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导向性不同的金融系统: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前者以英美,后者以日德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在对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当前我国银行(信贷)主导型金融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建立银行为金融体系主体、市场力量配置金融资源为主的新型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银企关系看日本金融改革的难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威 《金融论坛》2001,6(12):48-51,57
日本在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模式下形成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人事渗透关系三种模式的银企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最终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生成和崩溃,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由于企业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问题难以化解.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人事渗透弱化了社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此,要想确保金融改革的成功,日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这一点对当前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金融功能观,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这两种金融体制都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从释放经济增长所累积的风险,避免发生经济危机角度看,银行体系非但不能提供一种将风险释放到系统之外的内在机制,而且其自身内部风险的最终释放还得依赖于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和风险分担功能。因此,目前中国应当选择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避免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建儒 《河北金融》2014,(3):3-5,16
从公共政策选择角度,实现财政支持为主的扶贫模式向金融支持为主的开发模式转变,是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转向市场主导型开发模式的客观需要,是环首都地区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财政促进环首都地区脱贫奠定了相应制度保障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必须更好地发挥金融促进环首都区域绿色开发、长效发展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环首都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面临的金融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环首都地区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受历史的、传统的、理论的和现实的影响,在改革实践中困难多、阻力大,至今银行企业化格局还没有最后形成。近几年来,学术界就企业化目标模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中,比较集中的观点有系统企业化、整体企业化、股份制企业化、重组企业化及全面企业化等五种。我们比较倾向于全面企业化的选择。而现实起点是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阐明了全面企业化的内含之后,我们将论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内容和实施的设想。一、如何认识银行企业化经营战略认识。我国金融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应当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化改革。金融发展战略是金融业改革的普遍规律性的问题,而不是局部的短期行为。银行企业化经营,金融市场形成,是金融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社会融资方式初步实现了由财政主导型向银行主导型的转变。从1978年到1986年,投向生产建设和流通的资金总额中,由财政渠道支出的已从76.6%下降到31.6%,由银行渠道支出的已从23.4%上升到68.4%。可见,金融业在促进经济成长与社会进步,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  相似文献   

12.
支付清系统是我国经济金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和效率对于经济金融运行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二代支付系统的上线,对商业银行现有的清算模式、营运管理、流动性管理以及客户支付服务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天津市地方性法人银行调研为基础,通过对第二代支付系统上线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有效改革、转型,以适应新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金融系统中企业福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一种比较分析的框架,对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中的企业福利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金融系统中,在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公司主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但企业福利却区别甚微。同时,随着金融系统相互融合的发展,互补的金融系统更有利于企业福利。  相似文献   

14.
杨晓东 《甘肃金融》2016,(12):42-44
文章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出发,总结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龙头企业主导型融资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型融资模式和农业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之后以宁夏葡萄酒产业为例分析了其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金融中"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政府"的融资模式,最后提出了宁夏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创新和宣传.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因此金融体系的选择也就显得迫在眉睫。就目前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以美英为主的市场主导型和以法德日为主的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讲都是内生的。由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外生性,因此金融体系的外生性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又由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金融效率、风险配置及兼顾公平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银行结构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的结果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银行结构变化的原因,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小银行的发展.而从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结构的调整都是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因此我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了较强的内生性.由于内生性的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重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供给外生性的政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国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凤杰 《新金融》2006,(8):24-27
20世纪90年代以前,韩国基本实行“官制金融“,政府将金融业作为执行宏观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工具,直接控制银行的信贷经营.这种以政府干预为导向、以银行为基础、执行严格的资本管制的金融体系使韩国创造了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但是,90年代初期以来的不当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直接导致了韩国的金融危机.危机后,韩国不是通过截断金融市场与外部联系的办法进行消极的防御,而是进行了更加大刀阔斧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政府的政策重点转移到金融结构的调整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上,并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韩国的经验表明,国家主导型的模式取得不错的经济发展业绩的同时,几十年的金融压抑也培育了一个官僚金融体系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阻碍势力,经济转型也必然面临复杂的经济政治挑战,金融开放一定意义上成为政府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的无奈之选.韩国金融开放的初始条件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江瑞平 《银行家》2003,(11):106-111
金融系统的高效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强力推行,曾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般高速增长中发挥过决定性作用,以致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实质上是一种"金融主导型经济增长".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后,日本金融业同样也陷入了空前深刻的危机之中.为摆脱金融危机与经济萧条之间的"恶性互动",日本政府和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强大的政策举措,金融系统也付出了不懈努力,从而促使日本的金融运行与货币政策显现出多层面的引人注目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银行信息化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发展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应选择安全稳定可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完善的银行信息化风险防范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应对银行系统信息化面临的风险,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信息化危机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唐倩 《金融论坛》2000,5(4):9-12
本文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现阶段利率对经济的弹性低的直接原因是,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的预算软约束;我国金融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金融深化的主要原因是边际上的,即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新投资的增量.这些结论表明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资金的利用效率反而持续下降,从经济改革总体进程而言,利率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企业改革、银行商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利率体系的僵化是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