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经营者》2006,(15)
蓝血企业和蓝血企业家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探寻军旅生涯究竟会给企业家带来什么样的特质,探寻优秀的军人和优秀的企业家之间的某种必然,探寻军旅生涯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失误转身难     
唐凯林 《英才》2003,(6):51-52
商场如战场。实际上,商战中的很多术语大多也来源于军事术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容商战的强烈对抗性。军队也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效率的组织,是众多企业梦寐以求达到的境界。而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们则似乎有点得天独厚的味道,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探索精神,服从精种等都是军人所具备的特殊品质,这也是企业家和企业团队所追求的。同时,军人在我国拥有极高的诚信声誉,一旦创业便较易于得到公众的信任。而军人在军中结成的战友情结,延伸到商场上,也变成了宝贵的关系网和情报网,帮助他们进人常入难以涉足的领域,并且有极强的市场和政府公关能力。如三九集团的赵新先虽曾经历证监会的指摘,并引起一些媒体的兴趣。但最终被企业超强的公关能力化于无形,所以纵观军人出身的企业家掌领的企业:制造、高科技、医药、房地产,加工、服装等领域简直百无禁忌,并没有明显的行业限制。然而凡事总逃不出“过犹不及”的道理,有过军旅生涯的企业家们住住很难淡化自己的军人情结,总是试图用一种“军事化”的模式去解决企业问题。但企业终归不是军队,企业“军事化”管理的背后往往是简单化、形式化、偏激化或者是片面化所带来的弊端。用管理军队的方法来经营企业就很难避免“官本位”的思想,企业总裁作为“总司令”就大有“军令如山倒”的绝对服从气势。但企业员工毕竟不是军人,而企业组织结构也不像军队体制,企业员工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企业组织也注重横向的协调。因此军事化管理容易忽视人的感情和人的个性,与企业管理日趋人性化的趋势不符。再者,军事化的运作对现实中的商业竞争也有矛盾,商战考虑更多的足追求“双赢”局面,而军事化的经营则有可能采用非此即彼的策略,大开大阖,一旦失误,转身很难。精明如华为任正非者,今天似乎正为当初永不踏入信息服务领域的豪言吞咽苦果。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6,(15)
有人说,企业家视野有多宽,决定了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企业家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赵新先以一个优秀军人的视野和胸怀,带领“三九”过了20年,并将其做成了“巨无霸”。  相似文献   

4.
让艾尔伯特理解中国企业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很困难:为什么一个企业家做大了一个企业而他却不能拥有它?这说明中国问题的特殊性,能否妥善地解决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奋斗,许多企业家获得了成功,拥有了巨额财富和商业地位。可一个现实情况是,这些企业家却逃脱不了在不知不觉中变老的宿命,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步入中年,他们或多或少正在重复着人性的危机:健康危机、家庭危机、事业危机。在"新领军者俱乐部"近期举行的一次月度沙龙中,一场关于"企业家的中年危机"的讨论引起了与会企业家的共鸣。编者特从中摘取参与讨论的企业家的一些发言,从这些发自肺腑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长性企业的管理者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中年危机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公司的发展,根本都是一个战略和执行的问题,战略和执行可以用四个字来代表——“三心二意”。首先是信心。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一个公司的建立仅仅是为了挣钱,那这个公司是做不长久的。公司的理念、信念、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用心。成功的企业不是靠科班出来的,MBA课堂出不了企业家,都是企业家去参加MBA。在这个问题上企业要有自己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来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近几年,我接触了几十位成功企业家,我将这些企业家的创新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出了以下九大创新法则:  相似文献   

8.
成就一番事业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实际做大企业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很多情况之下,只有极少数企业才能成为大公司。拿破仑说过一句话,贵族不是一天形成的。那么,在那些成功进入世界大公司俱乐部,并且长期居于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身上,有哪些共同的遗传密码呢?下面我们结合对美国GE、杜邦、荷兰壳牌、德国西门子公司、瑞士雀巢、法国达能等公司经营的观察分析,来探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和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经济时代,大型企业是最高效的企业组织模式。企业规模大能使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使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强,因此,将企业规模做大、做大、再做大,几乎成了一每一位企业家追求的目标。我国的企业家也不例外,海尔正在为跻身世界500大作强劲的冲刺,还有一批具备较强实国的企业也纷纷把进入世界500大或中国100大作为自己的计划目标,即使无望进入世界级或国家级大型企业行列的较小企业,也在为成为行业中的“老大”或地区的“龙头”而奋斗。总之,工业经济时代大量企业的成功实验验证了规模诉客观规律,从而使“大就是好、大就是强”成为了一种主流地位的企业规模价值观,使“为了强大而扩张”成为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和流行的工作思路,组织扩张成了企业强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6,(17):2-2
商场如战场,据我了解商战中的很多术语大多也来源于军事术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容商战的强烈对抗性。军队也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效率的组织。是众多企业梦寐以求达到的境界。而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们则似乎有点得天独厚的味道,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探索精神、服从精神等都是军人所具备的特殊品质,这也是企业家和企业团队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1.
像大多数浙商一样,我也是草根出身,只有初中文化;像大多数浙江企业一样,杰克公司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核心技术是装配工业缝纫机;像大多数浙江企业的成长历程一样,我也是靠东南西北地闯荡,从做市场起家的。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浙江的企业家大多数还处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从小老板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现代企业家的转化过程中,都在追寻能够在知识经济年代里获得更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拥有一批富有开拓精神、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经理和厂长。当前,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比较困难的状况下,我们还是有一批优秀企业走在了前头,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个责任心强、自身正、本事大的领头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更新随着世界优秀公司的成功范例落入中国企业家的眼中,但是,在羡慕、欣赏企业文化给国外优秀公司所带来的巨大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却普遍存在这样的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14.
超越整合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首先取决于企业家的抱负、追求与境界。企业家的思想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天花板,企业家的抱负与追求的高度决定这个企业发展的高度,企业家的境界决定这个企业成长的边界。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李先生。早听说李先生创业的传奇了,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五年前,李先生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事。他们的老板不但是个在多国拥有众多公司的大企业家,同时还是个教授,是学者型商人,既有很好的经济头脑,又有很高的学术成就。李先生就是冲着这一点,进了他的公司。由于李先生勤奋,肯动脑,老板很快就提拔他做了部门经理,专管家具的销售。他也一直做得没什么差错。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成功经理,他们靠自己的艰苦努力为企业的经营业绩做贡献,这些贡献被他们所在的公司认可。本文讨论的对象不是这些真正的成功经理,而是另外一些表面看起来为公司着想,为公司的经营业绩做贡献,实际上却躲避责任、没有为公司改进经营业绩做工作的“成功经理”。  相似文献   

17.
老子智慧和大企业家实践智慧惊人相似.石田退三的丰田企业经营实践为本研究提供很好的案例.老子智慧体系与丰田智慧体系都可概括出成功企业家心态内容,包括:(1)爱以身,贵以身心态;(2)"为"的做事心态,(3)不争心态,(4)少私寡欲心态;(5)委曲求全心态;(6)包容心态;(7)讲究诚信心态.通过成功心态修炼,为有志创业的未来企业家,为立志做大做强的企业家,本研究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蓓 《企业活力》2002,(11):17-19
<正>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着共同的成功之处,就是有优秀的企业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世界知名的成功企业家数不胜数,松下幸之助、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他们一直启发、引导着全世界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然而,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中国真正的企业家阶层至今还没有形成气候,如何造就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已经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呼唤企业家 1.发展市场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成为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斯蒂格利兹教授在他1000多页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文化是做大做强企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力和文化优势的竞争。中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公司越做越大,有很多公司从最初经营单一业务的小公司成长为拥有众多子公司并且业务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应对这样的变化,有些企业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就遇到了瓶颈:踯躅不前、倒退下滑,甚至一蹶不振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