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徽县金融机构残损币定期集中兑换日制度"执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促进金融机构残损币日常柜面兑付工作,满足城乡居民对零辅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近期,笔者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基层营业网点残损币兑换工作中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本情况 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挑剔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并将其缴存当地人民银行,但实际情况却与要求存在差距.目前辖内共有工行、农行、建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5家金融机构,其中对外设立并公布了残损币兑换窗口、服务热线的机构4家,占机构总数的80%;在营业场所显眼位置悬挂或摆放了《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损污人民币兑换办法》、《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网点5家,占机构总数的100%;当暗访调查人员拿着3张10元券残损人民币到以上网点请求兑换时,各金融机构反应不一,有的勉强给兑换,有的却以各种理由不予兑换.  相似文献   

2.
兑换流通中的残损币,是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义务.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目前不少基层营业网点,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不能很好地开展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甚至存在拒绝收兑现象,本文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 问题一:领导重视不够。各金融机构领导 只注重经济效益,没有把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 纳入日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残损人民币 的挑剔、兑换标准只是传达,没有认真组织一 线临柜人员进行培训,虽然设立了残损人民币 兑换窗口,但也没有真正起到兑换作用,只是 为应付上级行的检查。 问题二:一线临柜人员业务不熟。临柜人 员在对残损币的挑剔、兑换标准上掌握不准, 有的仍然执行旧的《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 民币兑换办法》,为了减少责任,一眼能看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已于 2 0 0 4年 2月 1日颁布实施。近期 ,人行格尔木支行货币金银部门相继对本辖区几个集贸市场、超市、公交客运等服务行业进行走访调查时 ,发现市场上流通人民币尤其是 2元以下小面额券整洁度很低 ,普遍反映的问题是“两难” ,即残损人民币兑换难和零钞兑换难。据调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各金融机构网点怕麻烦的心态偏重。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是法律赋予各金融机构法定的义务 ,但是一些金融机构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认为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既费时费力 ,并要承担一定风险。从而出…  相似文献   

5.
(一)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开通残损币和大小票币兑换绿色通道。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损伤券回笼和调剂大小票工作的认识。将损伤券回笼和调剂大小票作为树立窗口服务形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途径纳入总体工作范围加强管理。一是建议各金融机构逐步改变经营理念.加强服务.正确认识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严格按《人民币管理条例》、《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等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6.
一是兑换残损人民币存在推诿现象。由于残损币兑换操作比较烦琐,尤其对持有被水洗、油污浸泡、退色以及被火烧、腐烂、鼠咬等防伪特征不很明显的残损人民币的兑换,遇到网点工作人员少、业务繁忙时,经办人员往往对前来兑换残损币的顾客表现出一种不情愿的心态,特别是对持有残损币数量较多的客户,为避免麻烦,总是找理由将顾客“打发”到人民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兑换。  相似文献   

7.
一、部分金融机构服务意识差 在基层的一些营业网点不同程度地存在拒绝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兑换情况。有的网点即使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也只兑换大额,对于小额人民币则拒绝兑换。而一些业务量较小的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则以自己的业务少,很难成捆上交和自身识假能力差为借口拒绝兑换。  相似文献   

8.
(一)残损币成捆上交难,易造成资金占压。基层金融网点在上交残损人民币时,每种面额都要成捆上交,往往增加残币的存放时间。金融机构网点从自身效益出发,尽量降低残损币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机构普遍采取"谨慎兑换"的态度。临柜人员金融服务意识不强,认为兑换残损币属无偿服务,无利益可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申请鉴定程序不规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规定,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基层农村的确存在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为流通货币数量大、时间长,第四、第五套人民币还在混合流通使用.部分金融机构兑换残损币的积极性不高,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差,支付手段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基层农村的确存在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为流通货币数量大、时间长,第四、第五套人民币还在混合流通使用,部分金融机构兑换残损币的积极性不高,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差,支付手段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人民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中残损币较多。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逐步收缩并普遍实行柜员制,临柜人员现金收付频率和数量明显加大,存在现金未经挑剔就直接对外支付的情况,造成该回笼的残损人民币再次流入市场;二是相比较小面额硬币,农民更愿意保管易携带的纸币,不愿主动兑换残损纸币。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找零难、残损币兑换难、假币收缴难“三难”问题较为突出。2012年,人行湘西州中支在去年州府吉首市城区开展人民币规范管理“示范一条街”活动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扩大活动范围,丰富活动内容,大力优化人民币流通环境,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加入人民币优质服务活动的金融机构网点数由原来的35个增加到118个,实现了全州城区金融机构网点全部参加活动的目标。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做法、成效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残损人民币兑换时存在着个别残损券兑换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说一张残损券兑换,在不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或人民银行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兑换结果,或全额或半额或不予兑换。这种情况的出现容易引起纠纷,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近日,人行化隆支行组织人员对县域农村中流通的人民币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农村流通的人民币质量令人担忧。 “一忧”,流通中的残损人民币较多。由于农村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不少流通不久的人民币发生破损,提前成为残损币。另外,化隆金融网点少且偏僻,本应回收的残损币无法及时上缴而继续流通,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残损人民币充斥着市场,经常有人到人民银行兑换残币。由于一些银行及营业网点拒绝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或各营业网点之间相互推诿,残币难兑一时成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上人民币的而拒绝兑换。  相似文献   

17.
一是银行临柜人员素质跟不上,兑换标准难掌握.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每年都组织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培训,但由于各金融机构一线人员更换频繁,培训随时没有跟上,导致新上岗的一线人员对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难以掌握.……  相似文献   

18.
问题 1.兑换残损人民币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业务技能不熟练.有部分金融机构兑换残损人民币工作人员对新的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理解不够,缺少鉴别人民币真伪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特别是对严重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和仿真性能较强的假人民币辨别能力差,因而产生惧怕心理,担心误兑而自担损失和风险,从主观上不愿意兑换残损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岗位培训,提高金融机构出纳人员的业务素质。组织出纳人员认真学习出纳基础知识,加强反假和残损币兑换的培训,严格金融机构出纳人员的上岗资格考试,持证上岗,达到能准确鉴定真假人民币和熟练掌握兑换残损人民币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维护人民币信誉,人民银行在加强人民币相关知识宣传,加大损伤券回笼工作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有了明显好转。但市场上流通中人民币残损券仍占有相当比重,人民群众兑换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然存在着居民不易流通的损伤券存储难、残损币兑换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