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是信托公司正式对外公开披露年报的第一年,它是我国首批被要求披露年报信息的金融企业,这对信托公司在市场上树立信誉、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银监会2005年1月18日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其指定的30家信托投资公司目前已全部公开披露20  相似文献   

2.
作为外部监督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外部审计也是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投资者为核心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对外部审计,尤其是对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中所表述的审计意见的关注和重视由来已久,本文主要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依据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多个角度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进行比较研究,初步考察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布和行业差异以及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迟滞、未预期盈利、年报预约披露、会计师事务所更迭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统计年报是政府统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基层培训工作是控制年报源头数据质量的关键.统计年报的专业性强以及填报人员的变动频繁,使得基层培训成为统计年报工作必要的一环.培训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安排培训范围和程序,还要针对培训对象的特征安排培训内容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向证券交易所预约年报披露时间并由证交所予以公布,在我国是信息公开化方面新的尝试和举措。实践中,年报预约披露时间未必是实际披露时间,一部分公司会延迟或提前披露年报;所披露年报也未必是公司的年度总结信息,一部分公司会通过“打补丁”,继续对已经披露的年报加以修改。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日的研究发现: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对预约披露年报日期的变更存在随意性;推迟披露年报的公司较多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当年不进行利润分配、会计业绩指标表现差。随意更改年报预约披露日不仅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损害了交易所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年报公布以后频频打补丁,更是对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质量理论的财务报告及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及时性与证券市场的公平密切相关.本文使用报告时滞作为及时性的替代变量,首先运用会计信息质量理论构建了分析报告时滞的理论框架-适量时滞与余量时滞,并在此基础上,对1993-2002年间披露的7093份中国上市公司年报的及时性进行了经验检验,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及时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借助汉字环境下的年报复杂性/可读性指标,研究表明:(1)年报复杂性与分析师跟进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中国分析师会积极跟进那些年报较复杂的公司;(2)年报复杂性与分析师预测信息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分析师未有效发挥专业解读信息作用;(3)年报复杂性与分析师预测质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再次说明分析师在专业解读方面作用有限。最后利用中国公平信息披露法规变革的"自然实验",发现分析师跟进年报复杂性高的公司主要源于其过度自信。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客观性,不仅取决于数据信息质量,同时也取决于语言信息质量。西方学者曾就年报语言信息质量提出假设,认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年报语言叙述过程中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实际数据,检验自利性归因假设是否成立,并依据检验结果对自利性归因的原始假设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8.
随着江南高纤和华泰股份2006年度业绩的高姿态亮相,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行情正式拉开了帷幕。根据历史经验,每年年报披露期间都有一波“年报行情”,今年也不例外,由于相关制度的变化,今年年报内容有不少新的看点。尽管2006年的年报仍然按照旧会计准则编制,但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必须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茂源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萍就更改会计期间的提议曾引起了行业内热议。过度集中的会计年度造成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会计工作人员在年报审计期间劳动强度巨大,另一方面在年报审计前后人员流动巨大。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年报审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业务期间(一般集中在前一年12月份到次年的4月)是会计师事务所最为繁忙的时期,而在年报审计结束之后(每年的5月到11月)事务所业务量骤减。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在前一年底大量招募员工,次年5月份业务高峰期刚过就大量裁员。执业队伍不稳定,流动过于频繁严重影响了事务所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威胁到该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年报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困境,在分析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年报效应与业绩预报效应进行分析,进而结合数据验证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所披露信息的质量历来为投资和证券人士所关注,虽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运作的日趋规范,上市公司年报的编制,审计水平不断提高,所披露信息的质量亦有明显改善,但仍有少数上市公司的年报质量不能令公众满意,致使相当一部分投资对上市公司年报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上市公司的年报由上市公司编制,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那么,究竟应该由谁来对上市公司年报负责呢?在此,有必要明确上市公司的会计责任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年报内容晦涩难懂,可读性较低,难以被投资者充分理解,从而投资者难以利用年报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选取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的企业为样本,探讨了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对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会降低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后,公众对其实际控制公司的关注度会提升,从而会使公司的年报可读性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登上“胡润百富榜”对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的降低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差、盈余管理程度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小和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因此,投资者应提高对公司信息的过滤和识别能力、上市公司应降低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监管者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3.
避税活动加剧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在信息披露中是否会采用晦涩的文本信息掩盖避税行为?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避税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避税活动越多,企业年报采用的复杂词汇就越多,年报可读性就越差。在运用工具变量弱化内生性问题、更替年报可读性指标与企业避税指标、考虑递延所得税信息披露和税收政策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避税行为降低企业年报可读性的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在避税行为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削弱了年报可读性,信息披露中文本信息与数字信息相配合的观点从企业避税视角得到了验证。此外,在无税收优惠、递延所得税负债较多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企业中,避税降低年报可读性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规范企业税收制度能够减少企业避税、限制管理层寻租行为,促进税收透明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投资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信息较为重视,但信息的真实性等问题仍制约了投资者对其有效利用。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可以从年报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现阶段年报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第五号年报工作备忘录,规范年报披露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动态信息,使投资者了解更多关于公司现状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突出公司个性化内容的披露,不可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6.
李惠男 《经济月刊》2010,(10):122-122
或许我们可以从巴菲特的态度看出企业财务报告对于一个投资者的重要性。长久以来,巴菲特被全世界投资者奉为股神,他赖以成功的投资策略并不复杂,大致可以归纳为:寻找具有持久竞争优势,能够保持盈利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而帮助巴菲特选出那些最具成长潜力企业的最重要的工具便是企业年度财务报告,“我阅读我所关注的公司年报,同时我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报,这些是我最主要的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截面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年报管理层盈利预测精确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明确了公司基本面和预告期限因素导致的盈余不确定性因素后,本文发现分析师跟踪(私有信息替代变量)越多和公司规模(公共信息替代变量)越小的公司,管理层越会公布精确度高的盈利预测信息。管理层盈利预测是否向市场传递了新的信息?投资者对不同精确度盈利预测的市场反应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年报管理层盈利预测确实具有信息含量,并且精确度不同的盈利预测信息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邢成 《现代财经》2005,25(5):30-34
私募性质的信托产品大有可为;现阶段我国信托公司如果依靠单一的私募性质的信托产品,尚难以形成核心盈利模式,也无法成为信托公司的主流利润来源,长此以往,信托公司的主流信托业务将趋于边缘化;公募化信托产品对实现信托公司盈利手段的多元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实现信托产品的公募化,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配套联动,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9.
信托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信托业发生系统性风险,将严重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问题。对此,应当尽快建立信托业风险运营效率评价体系,以此来提升对信托业风险运营效率的监测功能。文章分析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质量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来自中国信托业68家机构2013年度运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偿债与资产经营能力,信托业务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是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此为依据给出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的综合评价结果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检验年报篇幅增加究竟是信息的冗余还是信息的传递。研究发现:公司年报篇幅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年报篇幅增加有利于缓解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体现为信息传递效应。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年报篇幅是通过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分析师预测精度及跟踪人数、高质量审计师选聘以及内部控制缺陷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拓展性研究显示,年报篇幅的信息传递效应更多地体现在非交叉上市公司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且年报篇幅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未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