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邮电经济》2006,(1):37-39
小灵通在我国自1998年正式投入商用以来。经过几年发展,到2002年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到2003年底,全国小灵通用户的数量大约有3600万,2004年突破6500万,2005年7月则突破8000万。可是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小灵通的增长速度在减慢,到2005年11月约为8600万。3G牌照发放在即。小灵通作为固话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变通.在固话运营商获得3G牌照之后的几年里.有人预测小灵通会逐步退出市场。也有人则认为小灵通和3G可以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
在3G牌照发放之前,小灵通以其低价位和低功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固网运营商抵抗移动运营商的利器。虽然小灵通入市以来就一直背负“非法”和技术落后的帽子,但却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用户低价移动通话的需求。因此,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小灵通,却能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起来,并对固网运营商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灵通自1997年12月在浙江余杭市开通以来,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争议中前行,并在短短的几年里在全国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固网运营商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电信市场最活跃的业务之一。小灵通应该继续立足于自身定位,不断挖掘新的市场需求,以便能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延缓其生命周期中衰退期的到来,继续在固网运营商的新增用户中占居主导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3G牌照的发放在人们的期待中又走过了2006年,国家对于3G的发展可谓慎之又慎。作为固网运营商的“救命稻草”,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过3G的发展寄予厚望。可是取得移动通信经营权并不意味着固网运营商就会迎来新的利润空间。在用户规模大、网络覆盖广的中国移动以及紧随其后的中国联通面前,固网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并非易事,相反如果经营不当,无疑会对增长乏力的固网运营商雪上加霜,因此在固网运营商取得经营牌照之后,如何运营也成为摆在固网运营商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异质分流等原因,中国固网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已经走进了低增长的困境,特别是2005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中国固网运营商迫切需要在2005年获得3G牌照来保证2006年业务收入继续实现增长。    异质分流使中国固网运营商进入收入低增长困境    1.中国固网运营商的收入增长率已经跌进历史低谷    2001年,中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的业务收入增幅明显下降,仅为 5.7%,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13 个百分点;不仅大大低于 2001 年中国移动 17.5%、中国联通 42.6%的增长速度,而且低于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7.3% 的增幅…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优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况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在2003年在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 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慌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7.
邢小良 《当代通信》2005,(21):43-43
网络宽带化、移动化是未来电信发展的两大趋势。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进行宽带化建设,投资FTTH改善网络的带宽;二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后.投入3G的运营。相比较而言.固网运营商好像对3G比较热心,而对FTTH较为保守。当然移动通信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战略重点.不热心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小灵通用户的快速增长,覆盖问题.接入失败部题.切换问题.基站问题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使得小灵通网络服务质量持续下滑,严重挫伤了用户对小灵通业务的使用信心、为此,中国电信集团确定2004年小灵通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疏“忙”“补”“盲”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冷荣泉也公开表示2004年小灵通将更重质量,重点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规模的小灵通网络建设已经不再是发展主题,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打造精品网络提升网络服务质量,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成为两家固网运营商今后相当长一股时期内关于小灵通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9.
小灵通(亦称“个人无线接入系统”)1995年诞生于日本,1997年被引入国内。十余年来,它突破种种限制,在市场的夹缝中急速扩张,显示出了惊人的生命力。然而,3G时代的到来给小灵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使成熟的小灵通市场前景更为险峻。2006年底,我国小灵通用户数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且如今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小灵通会不会像当年的寻呼机一样逐渐退市?其未来之路会怎样?由于3G进入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小灵通的用户数量庞大,因此,研究该群体的走向对运营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小灵通的发展历程,分析3G时代小灵通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探讨小灵通与3GB时代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0.
王砾瑟 《当代通信》2004,(19):93-94
颁发3G牌照日期的临近把小灵通的命运再次悬起。有人说它只是固话运营商争取3G牌照的手段,牌照到手就抛弃之;增值服务、短信互通和双模手机都没有如愿以偿,何况小灵通业务在整体上还处于赔本状态。一些厂商开始对它产生怀疑而不知所措甚至退出市场。备受工薪阶层老百姓偏爱的小灵通就这么长的寿命?笔搜集多方观点,综合分析发现厂商遇到的阻力并非小灵通寿命已尽,一定程度上源于人们被单方面的言论主导而缺少对小灵通整体的、透彻的认识。尽管小灵通存在技术落后、政策不明朗、动辄牵扯到运营商的利益之争、与主流的3G标准无关等诸多弊端,本希望从正面挖掘一下它的潜力供小灵通运营商和厂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移动单向收费开始,无线市话(以下称"小灵通")客户流失骤然加速,原先支撑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风光已不复存在.随着新联通的成立,三大运营商全业务经营格局已定.对于小灵通业务的发展方向,主流的判断是"消亡论".运营商甚至已经制定出逐步转网"消化"现有小灵通客户的计划,政策上"劝退"的各种声音也相继在业界出现.抛开纯技术思维不说,小灵通这一耗费大量国有资产投资的通信产品真就穷途末路了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业》2008,(12):80-80
“3G时代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研讨会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PHS MoU(小灵通国际化推进组织)、日本Willcom公司、UT斯达康公司及小灵通之父徐福新等通信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我国小灵通将和多种通信技术并存,短时间内不会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双刃性 非对称管制是政府扶持弱势运营商、平衡市场格局的一个重要手段。10年前,移动业务从原中国电信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中国移动公司。为了扶植当时还弱小的中国移动,政府监管部门不允许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并让这个不对称管制政策一直延续了10年之久。而当固网语音业务大规模地被移动语音分流,固网增长乏力时,固网运营商只好选择“剑走偏锋”,发展“小灵通”,  相似文献   

14.
题记:颁发3G牌照日期的临近把小灵通的命运再次悬起。有人说它只是固话运营商争取3G牌照的手段,牌照到手就抛弃之;增值服务、短信互通和双模手机都没有如愿以偿,何况小灵通业务在整体上还处于赔本状态。一些厂商开始对它产生怀疑而不知所措甚至退出市场。备受工薪阶层老百姓偏爱的小灵通就这么长的寿命?笔者搜集多方观点,综合分析发现厂商遇到的阻力并非小灵通寿命已尽,一定程度上源于人们被单方面的言论主导而缺少对小灵通整体的、透彻的认识。 尽管小灵通存在技术落后、政策不明朗、动辄牵扯到运营商的利益之争、与主流的3G标准无关等诸多弊端,本文希望从正面挖掘一下它的潜力供小灵通运营商和厂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信重组的这张“窗户纸”被最终捅破,全业务运营真正进入了实战阶段。虽然2007年11月下旬,中国移动高层在欧洲路演时就指出,公司将获得固网牌照,并通过光纤到户技术向企业提供包括移动电话、固网及专线等通信服务;虽然中国联通这家重组前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将固网业务的重点放在宽带业务(包括数据专线业务):虽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对移动牌照盼望已久,并一直用“小灵通”模拟着移动通信的梦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全业务运营,大家都还没有准备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宣传的移动宽带下载速度均远远超过固网宽带接入速度.这是不是说,移动宽带将对固网宽带的发展造成冲击,未来的宽带市场是否也会重演语音市场的FMS(移动对固网的替代)?对于这个问题的判断将影响既有固网宽带业务、又希望借3G宽带改变移动市场现状的运营商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日本小灵通发展概述    1995 年 7 月,日本 NTT DoCoMo 和DDIPocket分别在东京和札幌开通了小灵通业务, 1995年10月,ASTEL公司也开通了小灵通商用系统。推出之初主要采用低价渗透方式,加之竞争激烈,小灵通业务迅速从部分城市扩展到整个日本(1995—2003年日本小灵通用户发展情况如表1)。小灵通在日本推出后,曾有过8年多的辉煌历史,但随着 GSM 的发展和应用扩展、资费不断下降、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相继推出了3G业务,对小灵通产生了很大冲击,2003年,小灵通用户增长步入缓慢衰退期,比颠峰时减少了1/3。表1 1995-2004年日…  相似文献   

18.
固网转型大势所趋 移动通信,IP电话,电子邮件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固话业务正被日益分流,进而导致了全球固网运营商收入的普遍下滑,在中国,尽管宽带和小灵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这一切仍不能弥补固话业务下滑所带来的亏空,请分析我国固网业务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固网转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业务的分流替代,固话收入日益萎缩已成为不每的事实。固网运营商不仅面临巨大的收入压力,还面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尽管3G有着美好的前景,但固网运营商首先要解决好目前固网。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精力和基础迎接新一轮的挑战。然而,要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不是朝夕之功,笔者以为,通过分析收入结构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05年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机卡分离式小灵通正式进入试商用阶段。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数量已经超过7200万户,并于2004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小灵通之间、小灵通与移动电话之间的短信互发,小灵通业务已经成为两家固网运营商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