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从2007年开始,农业部将与吉林、辽宁两省采取“部省共建、整省推进”的方式,共同建设吉林、辽宁两省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省级平台,构建面向全省农业、农村和农民开展信息服务的主体框架,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全面发展,日前农业部制定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新时期全面开创农业农村信息化新局面的工作指南,是新形势下指导各地做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预见,“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面临重大机遇,任务也十分艰巨为此,编者精选吉林、辽宁、江苏三个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较快省的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农经动态     
农经动态▲由农业部与司法部联合举办的“安都杯”《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知识竟赛活动3月3日在京落下帷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刘成果,司法部副部长刘扬等领导同志在颁奖仪式上向来自山西、辽宁、吉林、广东、江苏等省的13名...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办的,“吉林农网”、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春星宇网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农网到村、信息入户”农业信息技术下乡活动于7月23~25日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7月,农发行总行与吉林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吉林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为政银合作提供了新范式,也为政策性金融服务吉林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心剂。吉林是农业大省,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坚决扛起“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重任,率先向建设农业强省全力进发。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主动融入农业强省建设大潮,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体骨干作用,为吉林全面振兴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是经过省政府采购办批准自行采购、公开招标的项目,受政府采购中心委托,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于2005年1月23日在吉林农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在公告截止日期内共有三家企业参与投标,参与投标企业数符合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2月24日,省农业委员会在长举行了“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招标会,长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春高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吉林中软吉大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竞标。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业资源管理开拓区划工作新局面─—洪绂曾副部长在部分省(市、区)农业资源区划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按:1996年3月26日下午,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会议期间,农业部洪绂曾副部长召集了座谈会,北京、河北、内蒙、吉林、辽宁、山东、湖北、浙江、甘肃、...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的“第二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对农业信息化及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切实加强农业网站建设,各级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服务支撑、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与各方力量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努力开创“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相互支持、政府市场有机合作”的农业信息服务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初夏时节,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之初,全省广大农民热切期盼的,由省农委、省网通公司、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共同建设的“新农村热线”,今天正式开通了。这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转变服务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法制型、学习型机关,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有益尝试,是我省加强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值此之际,我代表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农委,向参加开通仪式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新农村热线”协作单位——吉林网通、省电视台、省电台、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新农村热线”的开通、运行而辛勤工作的各业专家和全体工程建设者,表示诚挚的慰问!  相似文献   

10.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信息化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数字安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该省农业信息化工作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与科学指导下,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农业部在认真总结各地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决定2005年在全国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6个地级和50个县级农业部门,开展“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建设工作,重点推厂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业部为此发出专门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落实2004年和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的要求,探索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路子,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农业部于5月18日至23日联合组成调研组赴辽宁、浙江两省开展渔业保险情况调研。调研组由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渔业局和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有关同志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搞好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2006年10月18日,农业部就农业部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8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的“第二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对农业信息化及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切实加强农业网站建设,各级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服务支撑、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与各方力量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努力开创“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相互支持、政府市场有机合作”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3月16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12316,信息惠农家”活动。通过“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各地农民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政策法规、防灾减灾、假劣农资投诉举报等全方位的即时信息服务,把“三农”信息送进千家万户,及时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请他就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谈了农业部的一些新思考和新部署。  相似文献   

16.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7月14日,农业部与中国移动在北京举行“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陈晓华等出席了签字仪式。陈晓华代表农业部与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签署了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2004年,省农委在国家和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为配合项目的实施,7月21日,由省农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农网、吉林农大、长春星宇网软公司承办的农网到村、信息入户——农业信息技术下乡活动拉开帷幕。7月21日—22日,吉林农网、长春星宇网软公司对吉林农业大学的百名大学生进行了活动前的业务培训。23日25日,大学生们奔赴蛟河黄松甸镇、舒兰上营镇、集安清和镇等乡镇的15个村,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1500余名农民进行了农业信息的重要性、计算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正式启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重点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高试点项目建设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辐射并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该项目拟选择6个地区、50个县作为试点实施单位,信息服务覆盖面将达到100个县以上。该项目的实施是农业部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是“三电合一”信息入户的第一年,也是为整体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探索经验、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为了整体推进试点工作,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三电合一”…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下发了《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十五”计划》,广东省政府也提出建设“数字广东”、“数字农业”的目标。为适应广东省信息化工作的需要,我们应抓住当前发展的机遇,做好信息体系建设规划,把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好,促进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上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迭起的时刻,全国统一的专用特服号码12316农民服务热线,率先在吉林省开通了。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的开通不仅是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我代表农业部信息中心对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的开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农村热线”协作单位——中国网通集团吉林省网通公司、吉林省电视台、吉林省电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