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低温奶产品是我国唯一可以与国际奶产品相抗衡的产品品类,未来低温奶产品必然在我国形成新的消费趋势,并成为复兴民族乳业的关键。基于此,探究大城市居民的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消费现状及其消费的影响因素既可开拓国内低温奶产品消费市场,也可弥补该产品消费研究的不足,对提高我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使用2019年北京市8个辖区内的418位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调研数据,以不同群体特征作为切入点,深度分析大城市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及消费现状,并借助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个人及家庭特征和产品认知信息是否是影响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学生人口数、工作人口数、收入水平以及年龄、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年龄、教育水平以及性别、人口总数、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水平。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制作工艺因素对居民巴氏杀菌奶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有显著影响,而保质期和价格因素仅对消费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口感风味、制作工艺和价格因素对居民低温酸奶消费行为决策影响显著,但只有口感风味因素对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 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认知概念薄弱,对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保质期信息的认知程度较高。低温奶产品消费具有区域性差异,消费主力集中在女性人群、40~50岁人群、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中。个人和家庭特征以及产品认知信息对城镇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未来我国大城市居民的乳制品消费将逐渐趋于新鲜化和休闲化发展,低温奶产品消费将发展为新兴消费趋势,液态奶产品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解放后至2006年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3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利用1992—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市场条件的完善有助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增长;以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乳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奶类消费量5个指标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划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的双对数需求模型,考察了居民收入水平、水产品自身价格和相关商品价格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水产品价格,且前者与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呈正相关,后者与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方式多元化发展,能够在保持消费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多途径提升乳制品消费水平,加快乳制品消费转型升级,助力居民营养健康。方法 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城乡之间的因素差异。结果 (1)收入增长可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量,在利用IV-Hekit模型克服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增长可通过丰富乳品消费种类加快乳品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乳品消费频次形成结构化膳食两条路径增加乳制品消费;(3)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量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种类和消费频次的提升作用约为农村居民的两倍。结论 增加城乡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需引导居民形成多元化健康饮食方式,带动乳制品加工营养化高值化,推动地方特色乳业发展;强化乳制品消费引导和配送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低收入人群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弱势群体食物基本供给和营养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5.
邹旸 《现代食品》2023,(14):89-92
巴氏杀菌乳是通过过滤、均质、巴氏杀菌以及冷却等关键工艺制得的液体乳制品,其原料大多为羊乳或者牛乳。要保持巴氏杀菌乳的品质优良,就需要在关键工艺上不断分析,找到影响品质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巴氏杀菌乳受到生产工艺以及储存条件影响品质变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国家,液态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的消费量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我国目前乳制品结构和消费品种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奶粉和液态奶消费,许多消费者对奶酪并不熟悉。  相似文献   

7.
朱宁  曹博  秦富 《农村经济》2020,(4):76-82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猪肉供给偏紧、价格高涨,其他畜产品替代猪肉消费态势明显。鉴于此,本文实证探讨畜产品消费替代问题,以期能够揭示和评估重大疫情爆发背景下居民家庭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影响了城镇居民家庭畜禽产品消费,有三分之二的样本选择其他畜禽产品替代猪肉消费,城镇居民家庭主要选择牛肉、羊肉、鸡蛋以及鸡肉作为猪肉的消费替代品。城镇居民家庭对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程度的判断会显著影响其选择其他畜产品(牛肉、鸡肉等)替代猪肉消费,收入与房贷影响或制约城镇居民选择其他畜产品(牛肉、羊肉等)替代猪肉消费,不同类型的家庭在其他畜产品替代猪肉消费方面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了针对缓解非洲猪瘟影响以及提振畜产品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助2000-2015年相兲统计指标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兲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兲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之间存在交互的Granger原因;水产品消费对于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增长的贡献则幵不显著,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长是提高水产品消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我国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水产品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居民水产品消费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水产品消费现状,认为居民消费需求与充足供给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同时使用水产品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老年抚养比的相关数据建立我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影响因素双对数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出收入、价格和老龄化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量与收入因素呈正相关,与价格因素和老龄化因素呈负相关。据此给出提高水产品深加工比例、发展规模化高效水产养殖和调整不同消费终端的水产品供给结构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追求高质量增长模式的新时代,以牛肉为代表的优质畜产品逐渐成为城镇居民餐桌上的新宠,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牛肉消费的收入阶层异质性和户籍地差异特征,并模拟分析了收入分布变化对不同户籍类型家庭牛肉消费的影响。[方法]运用广义双栏模型,基于国家统计局的6省区城镇住户微观调查数据,识别了牛肉消费的影响因素并估计了不同收入阶层的牛肉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后基于收入弹性和收入增长率模拟分析收入分布变化的影响效果。[结果]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畜产品消费结构的升级,未来牛肉需求将会不断扩大;户籍地差异会对居民牛肉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户籍制度限制了居民的牛肉消费需求,但收入的增长可弥补部分户籍制度带来的福利差异;缩小收入差距,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增长模式能够显著增加居民牛肉需求,尤其是提升农民工群体的收入。[结论]未来需要继续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应对牛肉需求的激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重视农民工群体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影响了食品的消费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和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影响了食品的消费结构。本研究从主食消费和副食消费中分析,得出收入水平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各种食品消费的比重进行剖析,建造居民消费模型,探究未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消费的前景,为食品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调整建议,以适应新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提高新疆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城镇居民教育消费增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城镇居民教育消费自九十年代以来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影响因素除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外,还有高校扩招、民办学校的发展,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居民教育消费的价值取向。教育消费的迅速增长在宏观上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但也会对居民的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且过度的教育消费可能导致结构性过度教育,影响教育机会公平等社会问题,应该注重教育消费资源的管理,规范教育市场,引导居民进行教育消费,使教育消费尽快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正>乳制品是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制成的各种产品,主要分为液体乳、乳粉、炼乳、乳脂肪、干酪、乳冰淇淋和其他乳制品7大类。乳制品制造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对提升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带动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数字三农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9,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09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7类食品的消费数据,本文运用QUAIDS模型对不同收入家庭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按照全部样本估算的城镇居民家庭乳品、油脂类和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的支出弹性大于1,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这三类食品的消费支出弹性也相对敏感;其次,在不同收入分层中,低收入家庭油脂类食品的消费价格弹性相对敏感;再次,当收入和价格同比例变化时,城镇居民家庭更愿意增加对肉类、蛋类和乳品的消费。因此,稳定食品价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是确保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需求、营养摄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借鉴Minot模型和补偿变量思想,本文构建了蔬菜价格波动的农村和城镇居民福利效应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蔬菜价格波动的农村和城镇居民短期福利效应和长期福利效应。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各省农村和城镇居民CR值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PR值呈递增趋势,但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且城镇居民CR值明显小于农村居民CR值;蔬菜生产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村居民人均生产福利同方向变化,蔬菜零售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福利反方向变化,但蔬菜生产价格在农村居民人均总福利中仍占据主导作用;各省相同或相近的蔬菜价格变化引致的居民福利变化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农村和城镇居民长期人均总福利没有明显优于短期人均总福利,且个别省份和个别年份存在短期人均总福利优于长期人均总福利的情况;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福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农村居民消费福利普遍优于城镇居民消费福利。结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应该进一步完善蔬菜价格市场信息传递功能、加强蔬菜供给调节机制、健全适时蔬菜消费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1985~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出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特征: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断下降,表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比重逐年上升,表明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消费支出日益多元化;其次,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1985~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新疆城镇居民消费边际倾向仅有0.75,说明居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仅有0.75单位用于消费支出,进一步说明新疆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仍然不足,扩大内需的工作仍需加大幅度。  相似文献   

18.
户外畜产品消费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城镇地区居民户外畜产品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户外畜产品消费以猪肉为主,随着收入的增长,牛羊肉消费的增长速度最高,其次是猪肉、禽肉和禽蛋。户外消费对我国城镇居民来说仍属于奢侈品,收入和价格对户外消费的影响极显著。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食物产业结构升级的过渡时期,国家应采取综合措施实现食物产业结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时序数据及沈阳市康平县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截面数据,对沈阳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估计其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及需求教育弹性。估计结果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建议沈阳市应根据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偏低、收入弹性较大的实际,同时考虑到居民的承受力,调高水价时采用递增的阶梯式水价或补贴低收入用水户等政策,合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到负的需求教育弹性,加强对居民的节水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顾希梅 《农家之友》2009,(11):78-79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提出调整财税政策来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