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那么,什么是汇率和汇率制度呢?在了解汇率和汇率制度之前,我们首先须弄清楚啥是外汇,即外汇到底是什么。简言之,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包括外国钞票、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和外币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外汇既然是一种资产,就可以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买卖。商品买卖是以货币购买商品,而外汇买卖则是以一种货币购买…  相似文献   

2.
受全球电子信息化的影响,世界各地银行业依靠电子信息手段,在结算方面展开了角逐,出现了诸如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等标志着现代结算工具的高科技结算系统。然而已有五十年金融发展史的农村信用社仍然主要沿用着传统的结算方式。从结算方式上看,目前农村信用社结算仍是以支票结算为主汇票结算为辅的单一人民币结算方式。具体来说有三种:一是通过其联社营业部间接完成票据的同城交换;二是通过省辖特约联行,办理省内银行汇票、省内电、信汇业务;三是电子汇兑,主要办理全国电汇和全国自带凭证业务。但是从调查结果看,除第一种方式外,只…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办理支付结算时,可以选择汇票、本票、支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7种支付结算工具。选择良好的支付结算工具,对促进商品交易,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选择支付结算工具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广大群众对一些金融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银行“三票”这些结算方式还不甚了解,以至于不能分清相互之间的异同。下面笔者就谈谈汇票、本票、支票之间的区别。 1.性质不同。汇票和本票主要是信用证券,而支票是支付证券。 2.签发条件不同。支票的签发,必须以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存在着资金关系为前提,而汇票的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本票的出票人与收款人之间无须先有资金关系。 3.付款人不同。支票的付款人是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本票以出票人为付款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银行业为社会提供的支付业务主要划分为三类:一是贷记支付业务,包括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二是借记支付业务,包括银行汇票、国内信用证、银行本票、支票、旅行支票:三是其他支付业务,如商业汇票、银行卡以及其他创新的支付业务.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外部市场需求和营销环境及其内在约定性基本制约了一个企止的发展规模和趋势。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趋势,就企业而言,其逐步融入国际市场环境已成为必然,企业的外汇业务如何规避外币风险已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定义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概括地说,外汇指的是外币或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外汇一般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动态合义,即把一…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办理支付结算时,可以在汇票、本票、支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七种支付结算工具中进行选择。选用好支付结算工具,对于促进商品交易,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企业如何选择支付结算工具呢?1选择安全系数高的支付结算工具。为了防止因支付结算工具选择不当,造成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甚至资金损失,企业初次与对方打交道,对其资信程度和财务状况不了解,或是已经知道对方的资信和财务状况不是十分良好,应选择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安全稳妥的结算工具。2选择资金在途时…  相似文献   

8.
汇票、支票、本票的持票人在发生票据被盗、遗失、或丧失后应采取那些补救措施,我国《票据法》及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都做了相应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主要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普通诉讼.  相似文献   

9.
综合业务系统二期改造涉及支付结算相关业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了支付密码集中校验系统;二是开通了支票圈存业务;三是开发了银行汇票联机密押处理功能;四是优化完善了支票截留业务的内部处理流程.二期改造的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进一步丰富了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拓宽了结算服务渠道,优化了票据结算业务的处理方式,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保障了存款人的资金安全,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本文就综合业务系统二期改造的支付结算业务功能和相关业务处理做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金融电子化时代的到来,银行原有的手工处理纸质商业汇票这种风险高、效率低的方式,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客户的需求,通过无纸化的电子票据来进行支付和结算,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农发行应尽快以直连的方式加入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不断丰富农发行支付结算手段,提升农发行服务三农的水平,提  相似文献   

11.
外汇期权在规避外汇风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未来需要支付一定外汇的进口商,可以选择外汇远期合约来达到避免外汇风险的目的。但须注意,利用外汇远期合约避险,既消除了不利于自己的风险,同时也失去了可能存在的与自己有利的利益。例如,一家英国进口公司,在三个月后需要支付一笔美元,现在他们以GBP/USD1.50的固定汇率购买了一笔三个月远期美元,  相似文献   

12.
<正>非现金结算,通俗理解就是办理经济业务交易过程中不通过现金结算,而是通过银行将款项直接从付款单位或者个人的银行账户中直接划转到收款方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主要做的是银行账户之间货币资金的结算方式,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支票、银行本票、银行卡、转账、汇兑、电子银行业务等都属于非现金结算业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支票以其简便、快捷、成本低等特点得到广泛使用,并将长期在支付领域担当重要角色.但在支票使用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签发空头支票的问题屡见不鲜,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互信,制约了支票的使用,影响了结算资金汇路的畅通以及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购买的有价证券的内容。有价证券是指对某种有价物具有一定权利的证明书,其中包括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包括支票、汇票等证券;资本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通常企业购买的有价证券就是指股票和债券。尽管股票和债券都是资本证券,但在性质上却有较大差别。企业购买的债券,属债权性证券,  相似文献   

15.
提到假冒伪劣商品,人们深恶痛绝,谈到假金融凭证(凭证是伪造的或记载的内容是虚构的),让受害者谈虎色变。近几年,我国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假金融凭证也悄然出现,从签发空头支票到伪造银行汇票,从制造使用假凭证到变造凭证上的内容、印章,冒用他人凭证等等。如1997年某城市的一家商场,在收到的25张支票中竟有13张支票是空头支票。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报刊上登载的银行堵住假汇票的案件20多起,金融系统下发的协助防范假汇票的通知十几次。某市工作人员伪造财政拨款…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区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包括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完全可兑换。人民币可兑换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致函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17.
签发支票应注意的问题魏根良支票是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给收款人办理结算或委托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票据。根据现行制度规定,使用支票结算方式应注意以下10个问题:一、单位向银行领用支票,应由财会人员统一管理,专人保管,建立起支票的领取、使用、注销登记制...  相似文献   

18.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原材料的核算规定,对于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应于月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相似文献   

19.
银行、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支付结算的准确、及时和安全。因此,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防止涂改。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对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做出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20.
票据结算与结算方式结算的区别孟昭稳目前,我国能运用于转账结算的结算工具有:票据结算、信用卡结算及结算方式结算。票据与结算方式两种结算工具,均以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为基础,在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拨等经济往来中代替货币发挥着流通和支付职能,对因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