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同构测度与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三次产业严重趋同,部分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其中尤以南通和盐城两市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地区资源差异、比较优势和制度因素。江苏沿海地区应错位发展其优势产业,创新产业合作发展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以区域战略联盟延长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推进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即将形成11大城市群,进而形成城市带,并且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一是应借鉴国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一体化发展;二是尽快建立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三是联合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四是以城市群建设为龙头,带动沿海经济地区率先发展;五是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但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值得研究的问题,国家政策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不相适应之处。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端正制订和执行政策的指导思想,并从沿海地区实际出发,补充和完善有关政策规定,以促进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沿海地区节庆旅游分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山东省沿海地区旅游业协作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区域节庆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分工问题.首先研究了节庆旅静主题选择的两个标准,以此作为比较研究的维度.在对沿海地区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节庆旅游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探讨了狭义旅游产品分工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构建了该地区节庆旅游分工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前,上述作用和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6.
沿海省份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沿海地区和陆域地区旅游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和陆域地区的旅游收入和游客规模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沿海旅游和陆域旅游互动发展和联动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相应年度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IRIOT—WIOT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八大区域的增加值供给偏好指数、增加值需求偏好指数和双重价值链地位指数,展现各区域的国内国际增加值供需双循环状态及国内全球双重价值链分工格局:8个区域增加值供给流向和需求来源的国内地区占比均高于其他地区占比,其中沿海地区的增加值供给偏好其他地区,内陆地区的增加值供给则偏好国内地区,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增加值需求偏好没有明显的异质性;各区域的增加值供给和需求流向均具有明显的“邻近性”特征;内陆各区域的增加值供给更多地(直接或间接)流向沿海地区,增加值需求也更多地来源于沿海地区;沿海各区域的增加值供给更多地流向相邻的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增加值需求则更多地来源于内陆地区(尤其是中部区域);内陆各区域处于国内价值链上游,沿海各区域处于国内价值链下游,但8个区域均以下游位置嵌入全球价值链;各区域的国内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正相关,且国内价值链地位指数均高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1997—2012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增量生产供给主要用于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而内陆地区的增量生产供给主要用于满足沿海地区的增量生产需求,国际市场需求成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表现为:国内价值链循环为沿海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循环提供资源和产业支撑,沿海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循环带动国内价值链循环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从“利用国际市场的‘外循环’带动国内经济的‘内循环’”转变为“通过国内经济‘内循环’的提质升级促进国际市场‘外循环’的优化拓展”,以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升推动国内供给质量的提高,进而以国内供给质量的提高拓展和创造国际市场更高层次的需求,使国内需求层次和供给质量的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转化为:以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升级推动全球价值链循环的拓展,利用全球价值链循环为国内价值链循环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更大更高层次的市场。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中部区域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十五"期间,各省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向一致,省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维持在0.22左右。从区域来看,沿海地区农民与内陆地区农民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其中3/4的地区差距来自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从收入来源上看,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差距,工资性收入的差距占总差距的2/3。影响地区间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地区市场化水平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涵盖7个方面2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约束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体制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机制、农业投入机制、农业产业化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存在的各种问题,约束了目前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转化,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期为沿海地区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标志着由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组成的河北沿海区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望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核.推动河北沿海区域发展一体化,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极核形成的先决条件.文章运用战略管理SWOT分析法对河北沿海区域一体化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诊断,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