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雪 《魅力中国》2012,(35):137-13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不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更被后人尊敬的称为“乐圣”。贝多芬是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他的奏鸣曲是所有作品中的奇葩。奏鸣曲的体裁是贝多芬重要的器乐领域,贝多芬通过这些创作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推进到最高峰,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呜曲是他早期的作品,具有贝多芬钢琴作品的典型演奏风格。尤其是第五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从构思的巧妙,到技巧的纯属,无不体现出贝多芬出众的音乐才华。  相似文献   

2.
金莲 《魅力中国》2013,(10):68-68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被世人称为“乐圣”,贝多芬的创作,音乐形象鲜明有力;主题动机精炼、朴素,却具有无穷的展开性;调性的多变和多彩对比的鲜明更是突出表现了他创作的独特性。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五部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一钢琴奏曲》创作于1797年,创作时间实际上晚于《降B大调第二钢琴奏曲》,但由于它先于《降B大词第二钢琴奏曲》的出版,因此它排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魏盛楠 《魅力中国》2010,(32):269-270
贝多芬一生都在努力的追求着幸福、和平以及自由。他是继莫扎特之后的另一个被音乐界称之为天才的人物,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月光奏鸣曲》最能充分表现贝多芬在爱情世界里的执着地追求着幸福和向往自由的天性。这首《月光奏鸣曲》同时也凝聚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ste 《东方经济》2003,(5):73-73
乐四重奏的形式从海顿时代得以创立,发展到贝多芬时从内容和表达都有了质的飞跃。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十六首弦乐四重奏,这些作品可称得上是他最有内涵深度的音乐了,同时亦成为弦乐四重奏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只要翻开任何一张弦乐四重奏音乐会节目单,几乎很少有不包括贝多芬的作品的。显然,贝多芬四重奏已经成为演奏家的试金石,专业四重奏组要在舞台上站住脚就看演奏贝多芬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5.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发展成庞大的结构,如第一乐章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像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顶峰 ,他的音乐创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生活和爱情的不幸 ,战胜身体的疾病和痛苦 ,战胜命运的挑战 ,成为他一生创作的主旋律 ,因此使他成为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7.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他是继贝多芬之后,德国音乐界中又一个伟大的巨人,是音乐历史长河中我们所熟知的一颗璀璨之星。他以宏伟的气魄和进取的精神完成了音乐历史上的一次次重要改革,用沾满灵气的双手一步步地将浪漫主义歌  相似文献   

8.
扎博文  吴敌 《中国经贸》2010,(12):238-238
尼采是19世纪继叔本华之后德国另一位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虽然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但还是有不少创见。在美学史上,尼采的美学思想具有革新的意义,对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朱光潜先生在他所著的《西方美学史》,讨论德国美学的时候,居然省略了尼采与叔本华,避而不谈,我觉得是史书的一大缺憾——而这,也是朱先生自己承认了的。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对尼采和叔本华的省略是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9.
刘心畅 《魅力中国》2011,(8):259-259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他在西方音乐历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由海顿、莫扎特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形式与风格,在贝多芬的手里被极大地扩充和发展。它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起来,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汇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之中,贝多芬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不屈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不拘规范的气魄永远同在。  相似文献   

10.
李严欢 《沪港经济》2011,(11):76-76
虽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这位当今古典乐坛的大忙人,并不愿让音乐之外的事务过多分散自己的心力,不过,作为联合国和平大使的他,长期以来却一直为中东的和平奔走口乎号。在60岁时他曾说,如果自己是以色列总理,一定会“用指挥棒演出一首辉煌的新交响曲——庆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订和平共处的合约”。如此美好且宏大的愿望,在现阶段显然有些...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以其令人神往的旋律而流传于世。贝多芬是在怎样一种创作激情下谱写出这首优美的曲子呢? 有一天晚上,贝多芬在波恩郊外散步,突然一个乡下人家的小屋里传出了“F调奏鸣曲”的钢琴声。贝多芬循着琴声来到窗下,看到弹琴的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旁边一个男人正在灯下做皮鞋。他推门进去,听那皮鞋匠的介绍后了解到,这乐曲竟是那位少女在黑暗中的精神寄托。贝多芬大为感动,此时此刻,烛火被夜风吹灭,银  相似文献   

12.
少想一点点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归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国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是德国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二战时期修筑的。  相似文献   

13.
丁艳 《魅力中国》2010,(6):276-277
石涛是清初一位重要的山水画家和美学理论家,《画语录》是他一生艺术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成果。对于石涛的画论精要,后人多有精彩阐述,本文拟从石涛的画论中,对其继承与创新的关学思想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田歌 《魅力中国》2013,(22):117-117
贝多芬早期和中期的大部分钢琴奏鸣曲都是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但是在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将乐章的数量由四个乐章变为三个乐章或者两个乐章。贝多芬在晚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使用了不定的乐章形式。同时各个乐章的顺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的钢琴奏鸣曲都是按照一慢一快的规则创作钢琴奏鸣曲,  相似文献   

15.
薛媛 《魅力中国》2013,(5):55-5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重内美。郭熙和苏轼是对意境论做出很多的贡献。郭熙提出境界这一审美范畴,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常听到人们说“画魂”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的一幅作品中的“意境”。中国绘画美学中,意境的根源是在于画家自己的思想与他所看到的要表达的景象进行结合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当贝多芬、巴赫、歌德等人的文化暖流不断感动世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滚滚车轮日渐淡化昔日的罪恶之时,我们应换一个角度去重新认识德国。或许这样我们会发现德国崛起的秘密,也能从其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民族优点  相似文献   

17.
奏鸣曲在贝多芬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贝多芬奏鸣曲早期在古典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中期情感和思想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晚期由早、中期的激昂转为宁静的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8.
新感性理论是马尔库塞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新感性理论既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本能结构理论,也是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社会分析的必然结果。生命本能、审美想象力、政治性、实践性是马尔库塞新感性的几个重要特征,它们的全然恢复,意味着通过艺术与审美对新感性的造就,一种非压抑性文明将重新达成。  相似文献   

19.
意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既是画家创作的原则,也是欣赏的原则。艺术家应将自己融入自然,心与物的统一成为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20.
金菊 《当代陕西》2011,(12):9-9
一遍遍搜寻翻看侯伯宇先生的事迹,一次次难禁热泪长流,难抑心魄震颤。 侯老一生的选择,绝对遵从于自己孜孜追求的理想、信念与价值。没有被世俗所沾染左右。他历经坎坷,但在教学科研上,一生都走的是最直、最近的“纯学者”路,他培养的学生形成重量级的“西北军团”,他的“侯氏理论”被称作“中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