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二大的召开,以及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走上井冈山道路都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相结合的历史。江泽民同志在今年“ 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八十年”。“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课题。它表现为一个历史运动,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推移而不…  相似文献   

4.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既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又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还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需要。对其内涵的阐释也有多种角度,从哲学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政治范畴、文化范畴和历史范畴。它是一个不断生成、转化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创造性地开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特别是抗战时期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里程碑,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文章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的角色体现和角色实现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晓梅 《发展》2011,(12):39-40
中国共产党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敢于正视问题、纠正错误、不断自我完善的历史,也是各民主党派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断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胜利的历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最近和将来中国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三大课题作了系统的回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历史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孕育、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发展,因而,也经历了百年演进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回顾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演进历程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此,要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百年演进的学理分析,对其客观进程进行历史逻辑梳理,进而讨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续中国化时代化,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历史上对儒家文化的两种对立的认识,分析儒家思想中的部分合理成分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相通之处,从而可以说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可以互通有无。儒学中的合理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刘东 《魅力中国》2013,(23):357-35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形式向中国条件下具体形式的转化。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解决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问题。主要纠正理论上的片面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应当着力进行理论体系的科学研兜。并把二者科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以不断实现其中国化飞跃的历史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相互促成的必然结果。尽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驱动作用的是那些内生性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即内生性动力机制,但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要真正实现其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内核,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还能正确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特别是“苏东剧变”极大地扭曲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选择和运用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国内的事情,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人民特别是进步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具有重大世界级示范意义。构建和谐社会并辅之以共建和谐世界,不仅是中国人的实践需要,也是全人类的迫切要求,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思考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视域来看,从"整体性"的理论视域出发,通过"学术化"的路径和方法的自觉和运用,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体系化"建构,既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基本内涵,更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乐飞 《黑河学刊》2010,(12):61-6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一次成功飞跃,是对"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八大以苏联为鉴戒,结合中国自己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开创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进程。文章重点阐述了中共八大期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业.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开拓马史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薛俊超 《魅力中国》2010,(31):268-269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因为这一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呈现出特有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进程中所具备的时代环境与历史条件、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以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德燕 《魅力中国》2010,(6):318-318,309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欧洲大陆步入中国的上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发展,日趋灵活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实践的重大课题,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同时经历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尺度,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证明世界化维度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相互交融,共同构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杂图景。实现理论和现实的融合、历史和未来的融合、坚持和发展的融合、中国视角和世界视角的融合,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互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