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林 《魅力中国》2014,(10):94-94
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甘黎黎  帅清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2-12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的研究,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贡献微薄之力的同时,也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一定借鉴。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特点,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整体而言是科学有效的,5项政策为良好,2项政策为中等,大部分政策处于良好水平;7项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政策领域、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6个方面优势明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建议增强补短,提高政策的整体效力,重点关注效力位阶、发布机构、政策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日本"人间国宝"制度进行研究,研究日本"人间国宝"认定制度对于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就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认定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分析实施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收藏工作;设立传承机制,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重点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启 《特区经济》2010,(1):249-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维护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模式,然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我国各地蓬勃展开。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常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郭海霞 《特区经济》2010,(6):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状态,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传承人的认定缺乏法律标准、传承渠道不畅和传承方式扭曲、政府干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自然传承的关系无法理顺以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定标准、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确立政府干预与民间自然传承的适度平衡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陈娥 《理论观察》2013,(3):82-83
随着经济发展和审美消费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本"成为各发达国家和地区争相掠夺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保护和立法保护为主,而在司法诉讼方面并没有相应的制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侵权具体类型出发,探讨外国的保护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借鉴他国有效的制裁保护制度,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中引入公益诉讼,针对我国目前诉讼制度存在的障碍,提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l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过去靠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等措施,尚不足以全面保护,依法保护是最根本和长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20世纪中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独特性以及活态性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厘清二者之间的矛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为着眼点,平衡博弈,唤起文化自觉,试图挖掘并总结旅游文化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志友 《魅力中国》2010,(7X):252-252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它既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更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以行政性的保护为主,以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并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中尚欠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予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弥补现有保护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陈炜  陈能幸 《改革与战略》2008,24(3):97-100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保护本真性理论,通过以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为例,提出了要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嘹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姿颐 《魅力中国》2011,(17):145-14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纳入我国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保护、传承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的保护方式不足以满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本文结合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及特点,分析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重点探讨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构建,论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悠久、内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延续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命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加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欠缺,导致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而在其中,法律将无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证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高校应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和提供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研究;鼓励大学生传承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令全国瞩目。借鉴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汤晨  胡梦琳 《改革与开放》2013,(10):193-19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却面临着失传甚至是已经失传的窘境。本篇文章试图将保护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职业教育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从而达到以教育保护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新疆各民族的繁荣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冷嘉铭 《科技和产业》2023,23(14):59-65
针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面对的现实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保护传承赋能。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的建设等多种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