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交叉持股是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随着交叉持股在20世纪中期的出现、60年代末至90年代在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国的不断发展,尤其在亚洲的普遍存在,以及各国政府对交叉持股的管制加强,西方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交叉持股的研究。当前,交叉持股研究随着实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交叉持股行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将有助于对其产生相关后果进行规制。然而,虽然大量的文献研究股权结构,但较少文献研究交叉持股带来的效应,国内外学者仍在不断探索中。 相似文献
4.
交叉持股战略动因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战略联盟、公司治理、逆向选择成本和交易成本。本文以2006年我国沪深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检验公司治理、逆向选择和现金流量管理等三个理论。研究初步发现:(1)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或管理层持股超过一定比率后越高,管理层浪费公司资源进行股权投资的倾向越小,公司交叉股权投资比率相应越小;(2)交叉持股起到了金融缓冲的作用,以为新增的长期资产投资提供内部资金支持,降低因外部融资造成的潜在逆向选择成本;(3)当现金流入流出不同步的时候,交叉持股作为一个流动性缓冲器,构成投资者现金流量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前,交叉持股现象在企业之间越来越普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交叉持股由于形成循环而难以确定企业交叉持股股权投资的评估价值,本文作者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股权投资的分类,分别就如何确定交叉持股股权投资的评估价值阐述了一些观点,希望同行们互相交流彼此的经验体会,以不断促进企业价值评估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控股股东采用交叉持股方式控制企业(集团)所产生的\"双刃剑效应\",从动机和效应两个层面探讨了交叉持股、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正反两个案例进行剖析。从理论而言,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理论框架是分析交叉持股的有力工具,\"交叉持股双刃剑效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本文的案例分析表明,关系型交叉持股的弊端要大于非关系型交叉持股,一般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的风险要比一般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交叉持股的风险小,信息透明、市场化操作的交叉持股比不透明和非市场行为的交叉持股的风险小。本文建议我国应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对交叉持股进行规范,扬长避短,同时应建立国家大中型企业交叉持股数据库,为政府监控提供准确可靠的股权结构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8.
母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在世界各国中比较普遍,有的国家允许这种现象存在,有的禁止这种情况,这些不同的规定与其本国的经济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对此的规定不尽完善,仍需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9.
公司间交叉持股是公司资本运作的一种常见手法,又是公司扩张的一种常见手段,由于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其正日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交叉持股对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议交叉持股的财务会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相互交叉持股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股权结构日趋复杂,其衍生出来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在实务中迫切需要得到解决,该问题现已成为合并报表编制中的一个难点。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就合并范围、合并程度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作出规定,并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同时新准则首次对企业集团成员之间交叉持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以新准则为指导,试对交叉持股的会计处理与其所衍生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金融企业价值及非常规无形资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金融企业的价值发现和评估已成为政府和资本市场相关利益群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对处于转轨经济中的我国金融企业的价值评估需要深入思考包括评估假设、无形资产结构演变和非常规无形资产界定在内的系列问题。本文主要就非常规无形资产界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金融企业价值评估能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信托公司是特殊的金融企业,信托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经营优势,对于经营部分的价值评估均涉及投资项目的评估。文章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了信托公司价值评估中有关人员配备、估算指标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试图说明企业价值评估应当全面考虑企业所得税特别是评估增值的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对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如何考虑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虽然在财务管理和证券估值的领域里广泛地介绍和推介企业价值评估的剩余收益模型(RIM),但是在评估的文献中却鲜有介绍RIM方法的文章。本文试图在最简单的前提条件下介绍RIM方法的基本特点.然后采用评估师熟悉的方式用简化实例演算RIM模型并与DCF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便使注册资产评估师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对报告使用有效期的规定,肯定了追溯性评估的操作需要。但在追溯性评估中如何确定资产于评估基准日的物理状态、如何正确理解、运用报告的有效期是值得评估师讨论的内容。本文拟就这一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初步建立.现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又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此意见是对<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的重要延伸和发展,必将对资产评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评估案例: 有甲、乙两企业,五年前同时创办,当时投入资金均为100万元.企业性质、规模、生产产品等方面都完全一致.因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甲企业每年的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乙企业则相反,故目前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寿险保单的特殊性决定了寿险公司的价值构成,价值构成要素对寿险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和评估思路的确定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分析了寿险公司价值构成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寿险公司价值评估的特点;同时对收益法在寿险公司价值评估应用中的具体模型进行了阐述,并以具体案例探讨评估思路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在长期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评估与审计行业已经形成了相互独立、相对稳定、分工明确的两大阵营。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业务逐渐规范以及行业格局变革,早期的研究主要从目的、性质、原则、职能、方法等诸多方面阐述资产评估与审计的关系,侧重理论引导,成果多见于高校资产评估学教材,也有些研究性文章专题论述了特定经济环境下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年的研究主要探讨在国企改制、上市重组、债转股等方面两者的业务协同、工作顺序等问题,侧重于实务推动。本文拟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旨在厘清思路、梳理业务协作边界、提出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