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典、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收入分配理论主要以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新古典分配理论经萨伊、克拉克和马歇尔的发展,以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和效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古典、新古典的收入分配理论差异在于受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具有重大的影响,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对我国国民收入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研究国际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渠道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际贸易影响一个国家国内收入分配的渠道途径,分别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信息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纪之交,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的深化,知识经济时代正悄然来临,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作为世界经济运行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贸易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因素将是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走向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信息比...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变化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从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技术变化和国际贸易在收入差距的戏剧性变化中产生的影响,以前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探讨,他们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可见国际贸易中国家间的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就被各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方面的探索也不断被深化。目前,技术和国际贸易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已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曹秋菊 《江苏商论》2008,(1):155-157
本文通过分析内、外生比较优势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中寻求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路径,并以此作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生产服务业、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助新贸易理论,构建了一个反映生产服务业同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模型。生产服务业知识、信息密集的特性使得其具有规模递增的产业特点,进而可创造出内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论: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无论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所讨论的形成比较优势的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成本观有日益广义化、多元化的趋势,进而需要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分别纳入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机会成本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四者有机耦合,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分配理论和新古典分配理论虽然都论述了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分配形式,但在研究视角、价值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才是真正科学的分配理论,才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方式的变迁,不仅改进了个人分配状况,从总体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分配领域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通过探究过渡性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经济效应,阐述了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时,针对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分配制度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引入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构成全成本.并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证实全成本对一国比较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削弱或者增强一国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甚至可以逆转一国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因此,国家应基于全成本视角,重新审视本国实际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林青  刘进梅 《商业研究》2004,(24):17-20
扩大农产品出口 ,对新时期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 ,关键是要通过分工创造可演进的内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是推动农产品贸易格局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与贸易自由化同步出现的发展中国家内部的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加大问题不能被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解释。本文构建一个将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放在统一框架中考虑的模型,说明发展中国家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和成本节约性的技术进步导致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并引入居民和政府,说明高技能工人的内生决定和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中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收入分配通过影响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与国际贸易中进出口产品质量建立联系,国家之间收入分配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异质性,从而影响他们对生产和贸易产品的质量选择;另一方面,产品质量升级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是不确定的,质量升级可能会扩大或缩小一国工资差距。本文以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演进为出发点,从供给和需求以及质量升级三个方面梳理了当前学者关于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问题的研究,并指出了国际贸易中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We present a steady state analysis of a labor‐constrained classical growth model with endogenous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technical change. Firms use retained profits to raise their productive capacity and to improve labor and capital productivities. Investments are planned to maximize instantaneous profits. Comparative dynamics exercises show that (1)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 rate and in R&D subsidies raises the steady state labor shar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2) a rise in workers' bargaining power reduces the employment rate while leaving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unaffected.  相似文献   

15.
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由于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也与货物贸易不同。本文从服务的特征、职能和活动类型等方面出发,讨论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并探讨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培育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处于较明显的二元格局,城乡之间存在着市场分割和流通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通过连锁经营建立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但现有研究没有深入探讨双向流通的动力机制。文章通过构建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的迂回生产模型得出,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是交易效率改进和分工深化的产物,并在此命题基础上得出,随着双向流通的形成,工农业产品的交易迂回程度、分工水平、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会提高。由于工农业在内部分工上的差异,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关键在于科技兴农,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只有当工农业同时实现流通与生产的分离,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才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世界水果贸易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水果粉、糖制水果、干制水果、新鲜水果、水果汁和加工水果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中法两国之间的加工水果贸易为例,试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为解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其核心在于该理论独特的分析工具:超边际分析方法。采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引入交易效率和偏好,对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本文通过建立同时存在李嘉图外生比较技术差异和交易成本的新兴古典模型,探讨了交易效率和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从改变交易效率、偏好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政策,从而改善其外贸条件,进一步促进其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引发对贸易产业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对外贸易实践中一直采取以比较优势为指导思想的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因此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相关产业在我国拥有比较优势。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优势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优势,只是相对的静止的比较优势,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较低所造成的。随着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并且影响到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Emerging market crises have suggested that a national benefit‐cost assessment of external financial liberalisation could well prove unfavourable.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its application to financial trade to seek guidance on measures that might permit a fuller realisation of the potential benefits involved. Drawing a parallel with Balasubramanyam's work on the gains from FDI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we distinguish between those arising in financial trade from the net transfer of capital, and those deriving from the contemporaneous exchange of financial claims or services of equivalent value. In the first interpretation a country'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manifested by its role in ‘intertemporal’ trade (as a borrower or lender). Our alternative emphasis is on the contractual risk‐retu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claims exchanged. This perspective is applied firstly to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gains arising from further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 integration. Secondly, price risk manage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international primary commodity trade is discussed. Both applications imply the need for significant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but could realise approximately contemporaneous gains reminiscent both of those involved in merchandise trade and in the skills and product (or service) flows that Balasubramanyam has emphasised in relation to FDI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