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2.
对于社会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热门话题;对于就业服务部门,高校毕业生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其就业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力资源局通过实施三大“计划”,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海波 《中国就业》2011,(12):17-19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中小城市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中小城市并非地方高校毕业生流向的主要地域。10月底,温家宝总理在南宁考察期间,又一次鼓励大学生就业要从一线和基层开始。为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中小城市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与优惠政策,但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仍选择留在大城市。地方高校毕业生未流向中小城市就业的原因何在?对此,高校和地方政府又应进行怎样的引导和服务?高校毕业生又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进入2006年以来,我们不断看到“就业形势及其严峻”、“大学生预期薪酬降至1000”等相关新闻见诸报端。中科院专家此前表示,2006年中国就业压力达到峰值,据人事部《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15,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愈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2006比较之2005年又增加了22%。  相似文献   

5.
付爱敏 《活力》2011,(14):56-56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高校毕业生不是积极应对就业形势,而是陷入了诚信求职的危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不诚信现象。不仅损害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就业秩序,使目前的就业大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记录地达到了559万人,较上年增加64万。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有超过140万人未能如期就业。往年积压的未就业大学生将加入今年的就业大军.与559万新毕业生“抢饭碗”。而在安徽省。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19.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1.2万人。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王利娥 《价值工程》2011,30(11):292-293
当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而大学生就业更是关系到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事。党员大学生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就业工作对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的意义;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如何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推动高校整体就业等几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来临,面对699万新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察,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指示。5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就业公平等。5月17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的结果以及人们经济的预期并是不很好的影响,导致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使得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日益严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基层就业现状和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原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灿 《中国就业》2007,(4):18-21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就业支持措施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招生量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显示,2000年至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和413万,1数字逐年攀升,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发展趋势却是逐年下降的:2001年6月毕业生仅初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能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为73%、2005年只有72.6%(图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河北省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长,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河北省人数32.5万,截至2010年9月底,河北省就业率达76.72%,  相似文献   

13.
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建设,既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全民创业就业的有效载体。2009年以来,松原市就业服务局紧紧围绕“稳定就业年”这个中心,以长城高校毕业生创业园为载体,打造大学生就业难题之破冰船,用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地推进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供求情况进行了调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但质量有所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要点是高校要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校毕业生要改变就业观。  相似文献   

15.
赵世杰 《活力》2006,(6):153-153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2004、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分析,透视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以往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受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高校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目前的就业政策以及大学生应该为实现顺利就业所作的努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前途、家庭幸福,也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在今年"727万"的就业压力下,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本刊前两期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8.
那佳 《中国就业》2008,(12):39-39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轻、思想活跃、创造性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发展、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其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双向选择”。“双向选择”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让大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9.
王玲 《价值工程》2012,31(16):253
现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热门话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期望及其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已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这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刘传平  周杰 《中国就业》2009,(10):26-28
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据权威部门估算,今年全国仅返乡农民工和毕业需就业的大学生就高达1260万人。就云和县而言,今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形势较为严峻。2009年,全县高校毕业生有500余人,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预计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人,而有效需求增长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