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碱-矿渣水泥具有高强、低热、高抗渗和高抗蚀等优异性能,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使用大量的工业废渣,减少了环境污染,是一种少污染、低能耗、低熟料的"绿色水泥".但其存在凝结过快的缺点,成为碱-矿渣水泥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对碱-矿渣水泥水化硬化的研究,研制成功的新型缓凝剂能有效延缓碱-矿渣水泥的凝结时间不仅使碱-矿渣水泥凝结时间正常,而且使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有所提高.因此碱-矿渣水泥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为进一步推广使用碱-矿渣水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粉煤灰和矿渣粉为原材料制备地聚合物混凝土,研究矿渣粉掺量和不同配比碱激发剂对于地聚合物混凝土坍落度、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且通过3种不同的养护方式,探究养护温度及湿度对于地聚合物混凝土表观性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矿渣粉掺量的提高,地聚合物混凝土强度增加,而凝结时间大幅度缩短;提高碱激发剂中水玻璃的掺量将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凝结时间,而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高养护的湿度可有效地抑制地聚合物的泛碱现象,并取得较高的后期强度;提高养护温度可使地聚合物取得较高的早期强度,但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研究表明当矿渣粉掺量为胶材的30%,碱激发剂中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比值为1.5:1时,可制备在常温下即可硬化并取得较高强度的地聚合物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磷渣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渣是电热法生产黄磷时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磷渣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两种:从水泥生料配入磷渣煅烧熟料和磷渣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磷渣掺入生料成分中能降低熟料烧成热耗,改善熟料矿物组成,提高熟料及水泥性能,作为混合材生产磷渣水泥时,可通过应用高温灼烧石膏,添加活性激发剂,分别粉磨技术等能改善磷渣水泥早期强度低,凝结硬化慢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水淬高炉矿渣综合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水淬高炉矿渣主要作为混合材用于生产矿渣水泥。除了作通用的水泥混合材之外,还可把水淬高炉矿渣的初级产品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生产高矿渣掺量水泥、碱矿渣水泥和土壤固化剂等,加大水淬矿渣的使用量。以高质量、高效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二次资源能源再利用为目的,合理开发利用水淬高炉矿渣。  相似文献   

5.
矿渣胶凝材料的活化机理及高效激发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有效地利用矿渣资源,本文介绍了矿渣的结构及其活性评价标准、矿渣的激活手段;详细叙述了矿渣的活化机理,并举例说明了矿渣的水化过程,同时也指出了矿渣活化的pH值条件及激发剂的选择原则.文末展望了矿渣激发剂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疆博乐赛里木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组建5年来,共在水泥生产中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24万吨,既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年来,公司累计实现利润1182万元,上缴国家税金903万元。该公司积极组织科研攻关,2004年在生产中共综合利用炉渣、矿渣、煤矸石、铁矿粉等各类固体废弃物质6万余吨,占公司原燃材料使用总量的35.7%,这不仅补充了原料成分中铝、铁含量的不足,而且提高了熟料强度及水泥安定性。目前,该公司已采用新的原料配方,综合利用废弃物研制生产出矿渣微粉、低碱水泥、425中抗硫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7.
利用粒化高炉矿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生产建筑胶凝材料分析了复合激发剂对电石渣/矿渣建筑胶凝材料(CMSC)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电石渣取代率在10%~15%,复合激发剂掺量约2%时对矿渣的激发效果最好。对在复合激发剂下的CMSC进行了XRD和SEM微观分析,并对其水化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粉煤灰和矿渣掺入量,长沙科伦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功一种粉煤灰和矿渣掺入量大的无熟料免烧水泥。该水泥的粉煤灰掺入量为30%~50%,矿渣掺入量为20%~36%,其他原料的掺入量分别为:钢渣14%~22%,石灰和石膏5-2%~7-5%,外加剂和助剂1-5%~2-5%,复合固化剂4-5%~6-0%。制作时,先将粉煤灰、矿渣和破碎后的钢渣烘干,然后将破碎的石灰和石膏与上述材料配合研磨后即可得到该水泥。经测试,用此法生产的水泥标号可达425号,可以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为了提高粉煤灰、矿渣在水…  相似文献   

9.
传统外墙保温板胶粘剂采用有机胶与水泥的拌合物,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它会老化.针对这一缺陷,本文研发出一种新型无机胶粘剂.其间以矿渣微粉为主要原料,掺加铁尾矿砂和少量粉煤灰作为集料,采用水玻璃、氢氧化钠作为激发剂制成胶粘剂.研究表明,胶粘剂的适宜配比为矿渣微粉63%、铁尾矿砂32%、粉煤灰5%,水灰比为0.26,外加剂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冶炼冰铜时的工业废渣(以下简称“铜矿渣”)的物理性质和矿化机理,探讨了采用铜矿渣作矿化剂时水泥配料方案的选择.针对铜矿渣中FeO对液相量的影响,提出了液相量的最佳控制植.以及铜矿渣矿化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湿式球磨深加工,可将球磨转炉渣尾料用作水泥铁质校正原料,生产出的熟料满足标准要求.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磷石膏作油井水泥缓凝剂对水泥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废渣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作油井水泥的缓凝剂,研究不同熟料细度及掺量对G级高抗油井水泥强度及抗硫酸盐侵蚀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井水泥熟料细度的增加水泥石强度逐渐增加,细度达到400 m2/kg,水泥石强度达最高;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水泥石强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对水泥石强度影响不大;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对高抗油井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未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干法烟气脱硫渣在建材行业中高技术附加值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干法脱硫渣综合利用的现状,以胶凝材料学以及水泥化学为理论基础,将干法脱硫渣中的物质划分为三类,并提出在充分激发其活性的基础上,对干法脱硫渣进行高技术附加值的利用,并详细阐述了其原理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碱厂白泥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白泥的污染问题一直制约着纯碱企业的发展,是氨碱厂的一大技术难题。根据白泥成分特性厦危害分析,对近年来开发的白泥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由于白泥中Cl含量较高,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碱渣砖、制碱渣土及填垫材料、制抹灰砂浆、垃圾与白泥混合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白泥脱硫则易产生二次污染;同时由于白泥产生量巨大,且每种方法处理白泥的量有限,因此,目前仍缺少一种成熟有效的白泥综合利用技术。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多学科角度出发,从多种途径综合治理,以逐步消除白泥危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碳素尾渣的粒度分布、可磨性和掺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粒度逐渐变细,粒度≤150目的比例逐渐升高,粉磨时间由60 s升到100多s过程粒度变化比较明显,由100 s升到140 s粒度变化不明显.与其它原料(如高炉水渣)相比,碳钢渣较难磨细.将水渣超细粉、钢渣粉配入混凝土后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钢渣粉可替代部分水泥,随着钢渣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复合溶液作为碱激发剂的矿渣粉基地质聚合物通常具有凝结时间快、和易性较低等缺点.为改善地质聚合物的和易性并有效延长凝结时间,测试了12种外加剂对地质聚合物凝结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维卡仪试验及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对掺有不同外加剂的地质聚合物净浆进行凝结时间与经时流动度损失测定,选取效果最佳的外加剂;通过配制不同掺量该外加剂的净浆和胶砂测定了地质聚合物的凝结时间、经时流动度损失和抗压强度,研究不同掺量该外加剂对于地质聚合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硼酸的缓凝效果最为明显,在0~4.0% 掺量范围内,地质聚合物的凝结时间随硼酸掺量提高而大幅度延长,经时流动度损失减小,抗压强度略微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炉下渣铁的理化性能分析,结合转炉提钒的工艺要求,将高炉下渣铁用作转炉提钒冷却剂。结果表明,下渣铁作提钒冷却剂用于提钒生产,技术上可行。在下渣铁用量为22.1 kg/t铁条件下,半钢多增硫3 ppm。因此,控制好下渣铁中高炉渣带有量,对半钢增硫至关重要。否则,下渣铁的使用将对品种钢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型路面纹理化技术相较于一般刻槽技术可提供更优的路面抗滑能力.为确定合理的纹理参数,通过自主研发加工模具制备纹理化水泥试件,采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各纹理参数对水泥路面抗滑性能与行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优化的纹理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研发的纹理化试验模具可较精确制作目标参数下的水泥板纹理路面试件;构造深度和轮胎接触应力指标可以较好表征水泥路面抗滑性能,构造深度与应力集中分布度主要受纹理深度的影响,随纹理深度增大呈增大趋势;与行车稳定性密切相关的转向阻力矩指标主要受刀组间距影响,随刀组间距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通过各因素均衡比选,纹理参数组合优选方案为纹理宽度8 mm,纹理深度1.5 mm,刀组间距15 m m.  相似文献   

19.
浅谈钢渣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每年钢渣产量近1亿t,因体积不稳定、磷、硫杂质含量高、磨细能耗大等原因,目前利用渠道狭窄,综合利用率较低。介绍了钢渣热态处理、冷态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国内外进展,认为钢渣处理和利用应跳出消纳处置的常规模式,形成融环保、节能、资源化于一体的技术。未来钢渣处理和综合利用方向,应围绕短流程清洁化处理工艺、高效节能粉磨、钢渣稳定化、熔渣干式粒化、熔渣直接产品化和冶金回用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