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贸易中的灰色清关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2月俄罗斯强力部门查抄中国商人货物的艾米拉事件再次暴露了中俄民间贸易存在的问题——灰色清关,灰色清关已经成为中俄民间贸易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中俄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本文就此展开,解释了什么是灰色清关,灰色清关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别从俄方和中方的角度分析了灰色清关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解决灰色清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原因和俄罗斯的特殊国情.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很多中国商品都是通过“包机包税”、“包车包税”、“包柜包税”、随身免税携带(“手拎包”)等途径进入俄罗斯市场上销售的。而所谓的“灰色清关”(亦称“灰色通关”)就是由中俄双方的货运公司联合办理中国货物的出口业务。货主只要向货运公司缴纳一笔费用,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就可以由货运公司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并由货运公司委托的“清关公司”或“报关行”代理清关。  相似文献   

3.
“灰色清关”是制约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俄双方通力合作,加强不同层面的交流。中方应努力提高内功,适应新市场环境,开拓经贸合作新领域,寻求经营新方式,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同时,政府应出面要求俄方降低海关关税。俄方应对正规清关提供保障,加大对“灰色清关”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4.
一从“灰色清关”向“白色清关”转型 在苏联解体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中俄民间贸易走过了一条曲折而畸形的发展道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导致商品特别是大众消费品奇缺。为解决民众消费之需,同时也为解决俄罗斯正规清关(亦称“白色清关”)手续繁杂、海关官员办事拖沓的问题,“灰色清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灰色清关”作为对俄民间贸易中的一个问题,发展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偷税漏税的性质,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国内外就如何评价这种特殊的清关方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今年2月10日发生在莫斯科的“埃米拉事件”,中国商人货物遭查抄没收,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俄民间贸易中的“灰色清关”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中俄两国产品贸易合作带来极大推动力,这一背景下健全两国物流网络迫在眉睫。中国向俄罗斯出口茶产品物流方面依然存在较多掣肘因素,如俄罗斯境内物流水平低、仓储运输质控难度高、缺乏专业化的冷链设备、“灰色清关”模式风险大。针对于此,应从提升俄罗斯本地物流效率、优化存储运输环境、补足配送设备缺失、脱离“灰色清关”四个方面重点突破,以提升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物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灰色清关问题一直困扰着中俄贸易的正常发展.对其进行规范整顿虽早已提到两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多种原因,迄今仍难以解决.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中俄灰色清关问题进行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8.
《浙商》2006,(3):136-136
近年来,反倾销调查、灰色清关等国际贸易壁垒威胁着中国企业,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而目前。中国的商品出口俄罗斯,仍有95%是通过“灰色清关”的方式。灰色清关是长久之计吗?中国企业还在继续遭到来自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挑战,反倾销与应诉反倾销之战还要打多久?如何规避反倾销和“灰色清关”,是中国企业需要深思熟虑、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9年前9个月中俄贸易大幅下降;2009年9月中国对俄贸易实现环比增长20%;预计2009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降至400亿美元;中俄海关合作培训进出口企业;满洲里口岸200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货运量1719万吨;满洲里海关引导企业免遭“灰色清关”损失;黑龙江省水泥出口跌幅巨大;2009年前三季度满洲里口岸出口汽车156辆;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前9个月中俄贸易大幅下降;2009年9月中国对俄贸易实现环比增长20%;预计2009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降至400亿美元;中俄海关合作培训进出口企业;满洲里口岸200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货运量1719万吨;满洲里海关引导企业免遭“灰色清关”损失;黑龙江省水泥出口跌幅巨大;2009年前三季度满洲里口岸出口汽车156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俄两方在贸易中不断发生摩擦,尤其以“灰色清关“问题最为严重.该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两国贸易发展的瓶颈,它的存在反映了两国贸易制度背后隐藏更多的不完善之处.“灰色清关”危害着两国的经济利益,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通力合作,在加强贸易交流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努力转变经贸出口观念,以及转变贸易策略.着力寻找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加强自律,此外,我国政府要加强同俄方政府的合作洽谈,要求俄方适当降低关税,以增加两国贸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灰色清关”不仅严重威胁着中俄两国的民间贸易,而且制约着中俄两国正常经贸关系的发展。(1)华商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随时都有倾家荡产的危险,而俄“清关公司”、海关等部门则坐收渔利。(2)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正是这条变相走私渠道所提供的偷漏税好处,助长了小商  相似文献   

13.
“灰色清关”不仅存在于中俄贸易,而且也存在于俄罗斯与欧洲国家、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灰色清关”的普遍性不仅表明俄罗斯国产商品的有效供给远远小于有效需求,表明俄罗斯进口关税税率水平过高,而且还表明俄罗斯海关机构腐败程度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一从"灰色清关"向"白色清关"转型在苏联解体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中俄民间贸易走过了一条曲折而畸形的发展道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导致商品特别是大众消费品奇缺。为解决民众消费之需,同时也为解决俄罗斯正规清关(亦称"白色清关")手续繁杂、海关官员办事拖沓的问题,"灰色清关"应运而生。所谓"灰色清关"指的是:清关公司为出口商(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清关捆绑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务,被称为"包机包税"、  相似文献   

15.
欧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以来,中俄两国经贸往来更为密切,为我国扩大对俄出口农产品提供了机遇。然而,我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绿色壁垒。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遭遇绿色壁垒现状及原因,对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面临的绿色壁垒呈现以下特征:部分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突出;中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存在差异;俄罗斯清关时间长、费用高;商品认证成本高。应对俄罗斯贸易壁垒,应完善我国农产品出口法律法规及质量安全标准;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开发生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理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6.
“灰色清关”被取代是历史的必然。按照俄罗斯的法律,只有在俄方正式注册的公司才有权从事进口业务。从理论上讲,绝大多数华商根本就没有直接从事中俄贸易的资格。在此背景下,一批专门为中国商人代理进口业务的“清关公司”随之应运而生。本次查抄事件可能是  相似文献   

17.
《进出口经理人》2006,(6):12-12
中国成全球反倾销目标,俄将加大“灰色清关”监管,铅等六类物质被列为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退税调整限制“两高一资”,商务部启动农产品出口行业预警机制,护照期满将不准延期  相似文献   

18.
"灰色清关"是长期困扰中俄贸易并经常导致贸易纠纷的复杂问题,是在俄不规范的清关公司和通关环节腐败因素勾结的产物,是导致两国贸易长期非正规运作的重要原因,两国经济利益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俄出口中诸如“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等“灰色清关”贸易方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经济上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然而,鉴于这种贸易方式不利于对商品质量的监管并造成俄方海关税收流失,因此,俄政府历来持限制其发展的态度。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也在积极争取“人世”,两国贸易逐步走向正规和有序是大势所趋。为此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规范中俄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12日,俄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了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中国商人的货物,使几十名华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类似的查抄事件屡屡发生,这主要涉及多年来中俄双方存在的非正规贸易问题,即“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等“灰色清关”贸易方式。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