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整治是一项投资很大的工程,效益分析是土地整治项目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衡量土地整治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之一,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文以商洛市的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服务,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总体战略框架新形势下,土地整治成为"三化"协调发展中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课程性质等,教学内容可进行优化重构,分为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工程和土地整治管理三部分,其中以土地整治的分项工程为主体;实践内容主要是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分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图件的绘制及土地整治项目报告的编制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刘华  赵蕾 《城市建设》2011,(4):133-134
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预期效益标准的不断提高,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是一项上为保证国家土地资源安全、下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利国利民的大事。本文结合国家对土地整治项目标准的设计规划、施工技术要求,对中低产田的现代化灌溉改造、沙化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的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浅要研究。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4)
山西省矿区土地面积大,破坏严重,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文章从矿区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及已有整治经验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原则,重点探讨了矿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武冈市村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各地推行村庄土地整治进行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村庄土地整治实践;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村庄土地整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现有的村庄整治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武冈村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武冈选择村庄整治模式的原则,并分析了武冈已选择实施的模式;研究结论:应从武冈实际出发探讨适合武冈村庄土地整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议引入占补"平衡机制"和"增减挂钩"机制作为武冈村庄整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扩大整治范围、强拆强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等损害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问题.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必须要尊重、保护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在整治中要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这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文章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农民财产权的内涵及构成,分析了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土地财产权受损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而提出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对策,包括以级差地租为经济杠杆,保护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及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中土地增值收益须“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同时还需要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由于种种因素所导致的土地使用不当或开发过度而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文章在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活动和不完全合约的特征以及土地质量的动态演变下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土地最优租赁模型。受投资和自然侵蚀(主要指土地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的影响,土地质量将随时间而改变,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以固定报酬为租赁者参与条件,土地所有者的最优为投资与劳动投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土地所有者的最优合约由三个参数(单位投资成本,产出分享比例参数,为固定支付数量参数)决定。模型显示分成制合约能够对土地租赁者给予足够的投资激励,土地所有者可以取得投资和努力投入的最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正在开展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工作,黑龙江省是全国五个试点省之一。黑龙江省的土地整治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从试点项目看具有四大特征:一是试点项目类型齐全,包含了基本农田、一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二是空间分布合理,农业用地代表性强,东部三江平原、中部丘陵地带、西部松嫩平原都有项目;三是地市覆盖率高,全省13个地市中有9个地市有试点项目;四是体现了地方特色,试点项目在黑龙江省的垦区和贫困县有分布。总体看,试点项目具有代表性、科学性,能够全面反映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特征,有利于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工作在全省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市场是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要能够正确地理解土地市场的运行规律,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控,就必须有全面的理论进行支持。文章对国内外的土地经济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但土地整治规划很少考虑生态效应,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在中观层次构建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整治区空间优化方法,在微观层次探寻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浙江省嘉兴市七星镇土地整治规划实践表明,生态导向的土地整治区空间优化与规划设计模式能为当前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从马克思地租理论、土地稀缺理论、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帕累托最优效用理论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相应地总结了这些理论的启示:珍惜并利用开发好每一寸土,合理确定土地集约度、度量用地规模、规范产业布局。以期对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还可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腾出新空间,本文在介绍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九龙坡的改革,得出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国未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新平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重要主题,而土地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依靠土地整治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农村土地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原有的农业生产结构遭到破坏。因此,我国的农村土地整治问题迫在眉睫。我国的农村土地政治问题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人地和谐的目标。我们要切实的掌握整治区域的人地关系,从客观关系入手确立以人地协调为目的的土地整治新模式。我们这篇文章侧重分析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以人地协调为目的的土地整治的重点,并介绍了完整的土地整治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吴次芳  费罗成  叶艳妹 《经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当前中国土地整治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少必要和充分的理论准备、理性范式和战略思考。缺乏理论指导的事业发展是带有盲目性的,而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可以为土地整治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理论基础和战略是关系到土地整治系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惟有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才能不断推进土地整治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通过规范分析和逻辑分析,研究表明:土地整治的理论视野应当从实体形态到功能系统;土地整治的理性范式包括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交换理性;土地整治的工程定位应当从项目区到生态农场;土地整治的战略路径应从应急目标到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整理实践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卫祥 《生产力研究》2004,(7):190-191,10
根据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工作实践 ,在土地整理兴起的背景、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土地整理产生的效益、土地整理的制约因素和土地整理的强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为科学认识和规范管理土地整理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土地发展权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通过设置土地发展权有效地保护农业用地、公共活动空地和自然保护区.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土地发展权,但主要集中于土地发展权的归属、配置、流转,很少涉及土地发展权价值的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信号,对资源合理有效配置起着方向性作用.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土地发展权的价值构成、价格影响因素及土地发展权价格形成机理,最后建立土地发展权价格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开发生态功能 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土地开发仅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土地开发利用的首要目标追求,而严重忽视土地生态功能的合理开发,导致严重的土地生态失衡问题,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本文针对目前土地开发中存在的违背生态规律、过度开发等弊病,提出今后的土地开发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土地的生态属性出发,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优先保护生态功能,合理划定土地生态功能类别,科学地评估经济开发活动昕产生的环境影响,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9.
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自2006~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367万公顷。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先进的测绘手段和方法提供技术支持。GPS RTK 技术以其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地形点位选择灵活;定位精度高,作业有效距离远;操作简便,自动化程程度高;观测时间短等优点。完全可以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达到了测绘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的最佳融合。将在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治工作以及其他领域中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要想识别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必须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目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有效地耕地面积、扩展利用空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代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人们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制定的目标、布局、土地整理项目等实施该规划后,必然对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