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与稳步实行,中国经济正逐步转型,各领域正逐步引入互联网,创新产业模式.在"互联网+"大发展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上有了更多的机会,创业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从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着手,以"互联网+"给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两方面对当前就业环境进行深刻分析,挖掘"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及优势,从大学生自身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地方政府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和社会以及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给予支持等方面,四位一体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新指向,为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平台。为了缓解高校就业创业资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基于虚拟平台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新阵地,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效丰富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于新型就业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掌握时代发展脉搏,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了解了互联网的现状,对当代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动作用,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萱萱 《产权导刊》2015,(11):36-39
1“互联网+”发展现状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他呼吁,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于是,”互联网+”概念迅速风靡,为新常态下各行业都提供了新的
  1“互联网+”发展现状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他呼吁,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于是,”互联网+”概念迅速风靡,为新常态下各行业都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这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了一对“互联网”翅膀,助飞传统行业。这其中,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就诞生了互联网金融概念。短短两年,互联网金融已妇孺皆知。由于与互联网的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理财投资产品,比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应该抓住和把握"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机遇,转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提出"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文章从4个方面对"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和质量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逐渐步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同时为创新创业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社会中毕业生的数量有了急剧的上升,在加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类也加快了迈进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步伐。如今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开展创业项目已经非常普遍,他们也在创业活动中最直接收获利益,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伴随着机遇出现的还有许多挑战。因此,如何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通过吸取各处经验、考虑学生特性、结合时代背景等手段在学校及社会的帮助下借助"互联网+"完成创新创业,这不但是对高校学生自身的考验,更是要求学校及社会在各个方面渗透式地参与其中,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微商创业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因其投资小、门槛低、没有时间地域限制等优势,给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尤其深受大学生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微商创业的浪潮。文章介绍微商创业给大学生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在微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学生创业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详细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胖华 《北方经济》2010,(14):11-13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给大学生劳动就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前经济形势下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大学生来说.应注意发挥自身知识和人力资本优势,用自主创业推动劳动就业,用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创业;就高校本身来说,要搞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是当今时代发展主流,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局限性,依赖于"互联网+"的时代机遇,提出"练好内功,建好团队,定好目标,找好方法"的四大创业思路。为大学生探寻适合自身的"互联网+"创业之路提供借鉴,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创意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的阐述,分析当前社会就业的方向变化已经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了知识、技术以及创新密集型的产业。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创业模式现状,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通过和国外的对比,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找出在创意经济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种创业模式的优缺点,找到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最优创业模式,从而为我国大学生成功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提供有利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本文在简要阐述"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些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也有些农村籍的学生会选择返乡创业,特别是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考虑进行创业,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和发展状况,不仅是政府的创业政策,大学生本人的性格特征、家庭状况都会对大学生返乡的创业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无论是高校方面,社会环境方面,还是创业者个人,都应该给予创业者一些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机制做出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社会各界逐渐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大学生是促进时代进步的年轻力量,同时也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的主导力量。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文章在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对如何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给出合理的具体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创业都已必然地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我国,创业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各高校陆续开展了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期提高他们的创业力,增加其创业成功的几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及全方位增强创新创业效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能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与项目平台支持。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理论教育+双创实训+双创实践+创业孵化+创业服务"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其中每个模块各自独立,又相互依靠,理论教育是所有模块的基础,其余四个模块又是理论教育的运用,通过搭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成了促进我国市场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要群体,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愈发重要。文章以高校文科大学生为切入点,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其中包括积极改革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力度、强化师资力量以及单独增设文科生创业资金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如何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创业心理品质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为寻找和探索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创业教育现状为切入点,以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因素分析为突破口,尝试探索增强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有效路径,希望对推进我国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给校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利益、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因素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文章对广西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进行了调查,旨在引起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