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涵盖桂林市区及其周边12个县在内的"大桂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其开发既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又要遵守整体优化、市场需求导向、多样性等原则,这将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鉴于"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并结合借鉴国内外现有主要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经验,探索并构建提出"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大桂林"体育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政策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区及其周边12个县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创造出了不少体育旅游项目品牌。但近年来"大桂林"体育旅游仍不少发展制约因素:体育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体育旅游项目特色性与独有性不够突出、某些旅游项目适游期短等,因而实现"大桂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有必要的。以资源开发与规划、产品供给与需求、产业经营与管理等价值取向的分析为切入口,寻求"大桂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晓梅 《市场论坛》2006,(12):119-121
以文化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作为我国著名的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相当高的品味。其中西山是桂林宗教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具有开发宗教旅游的优势。在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可以看到西山发展宗教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并且在开发中应注意合理策划宗教旅游项目,注重营销宣传打造宗教旅游品牌,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实现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桂林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其"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奇特园林城市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简要分析生态园林的内涵及效益的基础上,以桂林的生态园林建设为例,分析了生态园林建设对桂林旅游的影响,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桂林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其所辖十二县由于各自在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旅游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旅游发展表现出复杂的竞合关系。在生态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桂林十二县域为研究区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旅游生态位宽度,分析县域之间的竞合态势,并提出要提升生态位效能,发挥旅游辐射效应;深化市场细分,旅游生态位的差异化策略;突破发展瓶颈,旅游生态位的特化等优化策略,平衡发展态势,优化生态位发展格局,以期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涵盖桂林市区及其周边12个县在内的“大桂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其开发既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又要遵守整体优化、市场需求导向、多样性等原则,这将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鉴于“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并结合借鉴国内外现有主要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经验,探索并构建提出“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大桂林”体育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政策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区及其周边12个县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创造出了不少体育旅游项目品牌。但近年来“大桂林”体育旅游仍不少发展制约因素:体育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体育旅游项目特色性与独有性不够突出、某些旅游项目适游期短等,因而实现“大桂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有必要的。以资源开发与规划、产品供给与需求、产业经营与管理等价值取向的分析为切入口,寻求“大桂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小芳 《商场现代化》2007,(27):256-257
桂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桂林目前的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无法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桂林必须努力发掘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实现桂林旅游形象的转型。为此,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桂林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再次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文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宏盈 《市场论坛》2012,(10):83-85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主观印象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主观印象是个体对所接受的旅游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后的主观感知结果,并非客观推广传播的旅游形象在个体大脑中的完全再现。桂林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探索入境游客对桂林旅游总体印象的感知,能够为桂林旅游的形象宣传策略的制定、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目前基于旅游市场调研一手资料的旅游印象研究还没有,文章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北省廊坊落垡湿地公园建设为例,设计了符合其资源特点的一系列旅游产品,提出湿地公园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理念,建设环保教育基地、汽车露营地、养老基地等方案,并在控制水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科学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小勇  吴玉萍 《现代商业》2012,(10):119-120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实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电子商务在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信息交流与交易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提出桂林旅游产业实施电子商务可采取的政府主导型、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协同合作等四种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在旅游业中的强大功能及广泛应用为出发点,探讨了GIS在桂林旅游管理和开发中的作用,同时以MapGIS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桂林旅游信息系统,以期能为桂林的旅游管理注入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桂林溶洞旅游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开发现象,同一区域的旅游资源同质化开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产品竞争力的削弱。文章针对桂林溶洞旅游同质化开发现状,提出了三大差异化开发策略,一是差异化经营策略,二是差异化经营策略,三是区域竞争合作发展策略,希翼对桂林的溶洞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快"的时代标签下,人们享受到了"快"所带来的高效与便利,但快节奏影响着人们的旅游质量,在快节奏的旅游状态下人们经过反思,提出了回归原始、顺应生态、低碳旅游的慢理念,而慢旅游和深度游的旅游观念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观赏型旅游。在桂林旅游业取得一定成绩的背后,其旅游产品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以慢旅游模式在桂林旅游活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慢旅游模式在桂林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慢旅游模式在桂林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为基础,建立了赛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框架,为分析黑龙江省冰雪赛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优化资源开发管理、资源财富管理、生态管理和公共参与管理,最终实现冰雪赛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历史上著名的丝路要道,而在这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上,留存下了很多城堡、石窟、驿站、烽燧、墓葬等古迹遗址,它们大多数都淹没在沙漠之中,所以新疆的沙漠成为了神秘而又独特的旅游景点。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兴起,沙漠旅游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沙漠旅游也逐渐兴起。为促进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沙漠旅游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出了发展沙漠生态旅游,实施沙漠知识经济战略,发挥沙漠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实现,不仅要求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需要通过生态人格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生态环境的风尚和习惯。作为以自然山水风光著称的旅游城市,桂林旅游业乃至整个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其生态环境状况。因此,建设生态桂林,培育人们的生态人格,是桂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桂林生态人格教育要求实行政府生态责任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高企业、农民的生态责任;培养"校园人"的生态环境意识;培育各个社区和家庭成员的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18.
封季媛  王宁 《商》2013,(7):220-222
在桂林获批建立国家旅游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桂林旅游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雁山作为桂林经济发展的后发地带,利用适逢旅游资源改革与高校迁入的机遇,通过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制度安排来解决地区建设与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将雁山资源以旅游资源的形式加以整合运筹,成为桂林旅游改革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契约型上市房地产基金LPFs(Listed Property Funds)模式,在桂林综合旅游实验区建设的背景之下,提出将旅游资源打包成旅游地产形式,并委托专业的信托公司以资产证券化形式进行运作。  相似文献   

19.
壮族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的地区之一,可其特色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时下一提广西旅游,人们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不知道"壮区处处是桂林".壮区地广人多,旅游资源丰富.地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人多,拥有众多灿烂的人文旅游资源.这种地广人多及独特的自然和历史造就了壮区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可谓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正确地认识壮区旅游资源,并对其作出中肯的评价,可为壮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为研究领域,立足于"中国文化"视角,研究冰雪旅游项目开发与传播。分析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和冰雪项目现状,结合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发展特色,提出"中国文化+冰雪旅游"融合的项目开发区域、主题及对策,开发多种功能的冰雪旅游项目,创新冰雪旅游产品。此外,从传播定位、传播区域、传播媒介三个方面研究如何构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传播路径。以期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项目开发和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