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永健 《开放潮》2004,(6):22-23
漫步福州街头,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大字横幅“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一直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省会城市的建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是,当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后,福州市马上意识到省会城市建设步伐还必须加快,只有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前进,才能在这个新的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快,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就像一支强劲的号角,吹响了榕城大地。  相似文献   

2.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为石狮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石狮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泉州湾演海城市进程中勇当排头兵。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它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提升,并对宁德、南平、三明、莆田、漳州、龙岩等次中心城市的发展起拉动和推动作用。福建“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态势、基本格局,进一步强调了三大城市的功能,提出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  相似文献   

4.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的福建之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揭开新的篇章。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厦门市,在新形势下要结合自身优势,构建"四个基地",努力发挥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开拓对台经济交流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龙头和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为背景,从区域协调、产业升级、消费生产衔接,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耦合关系等多维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泉州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漫步福州街头,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大字横幅:“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一直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省会城市的建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是,当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后,福州市马上意识到省会城市建设步伐还必须加快,只有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前进,才能在这个新的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快,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就像一支强劲的号角,吹响了榕城大地。  相似文献   

7.
刘山鹰 《开放潮》2004,(10):53-54
邵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目前人均GDP达1675美元,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邵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面临的新形势,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人才问题日益突显。福建省要保持经济增长9%左右的速度,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更大更高的渴求。为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无论是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加快产业齐聚,培育产业集群,还是福建生态省建设,首先都要有人才支撑。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要求,做好福建省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构筑以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为导向的人才高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是福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庄严 《开放潮》2005,(4):18-20
前段时间,《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正式出炉。在全国200个较有影响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福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32名,比上年整整提升10位,可谓“福州跳高”。细究该报告12个分项竞争力指标排名,福州的综合环境资源、区位和结构等项竞争力指标均较有优势,但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文化、企业管理等项竞争力指标排名却相对偏后。区域发展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是一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共同体。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城市经济如何在更宽广的视野里同闽东北经济圈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发展,以期各项城市竞争力指标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搂”便成为题中应有之议。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方池雄先生。  相似文献   

10.
建设海岸西岸经济区,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提出要充分发挥带头、带动、示范、辐射作用。该市在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中,进一步明确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面临的新形势,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人才问题日益突显。福建省要保持经济增长9%左右的速度,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更大更高的渴求。为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无论是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加快产业齐聚,培育产业集群,还是福建生态省建设,首先都要有人才支撑。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要求,做好福建省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构筑以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为导向的人才高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是福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后,福州市迅速掀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大调研、大讨论活动。这是开发区战略升级和新一轮发展的极好机遇,对福州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建  相似文献   

13.
《开放潮》2006,(9):4-5
9月底,福建省海洋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会上指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八大举措之一,要深化对“海”的认识,把福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海”联系得更加紧密,立海之根,融海之势,聚海之力,铸海之魂,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经济》:目前,由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泉州将如何参与“海西”建设?郑道溪: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为泉州发展提供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泉州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中着力构建新的跃升平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中国城市经济》:是否可以认为“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精神造就了泉州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排头兵的地位?郑道溪:前不久,福建省委卢展工书记到泉州调研时,以“创新、创业、创造”六个字…  相似文献   

15.
东南一月     
《开放潮》2004,(11):5-6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纲要)》颁发 中共福建省委近日正式颁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关于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两个相关配套文件同时出台。《纲要》阐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提出了构建九大体系的任务,为海峡西岸经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海西发展战略”已从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海协会和海基会关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顺利谈判,也为海峡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制度基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为海西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涂娓珠 《开放潮》2004,(7):61-62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津经济》2009,(5):75-76
5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应当挑大梁.文章分析了福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的几个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端强 《开放潮》2005,(8):43-4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现代城市经济的不竭动力。鲤城区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的中心城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创新的思维统筹城市经济,使各项工作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尽责任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