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邓国营  高博楠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132-135,140
城市贫困给我国城市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在成都的实证调查,探索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导致城市贫困的贫困者个人、政府和社会三方面责任缺位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二元经济制度、人力资源投入、政治参与缺乏和政府行为缺失与越位是城市贫困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既要有“还权”的输血式扶贫,也要有“赋能”的造血式扶贫措施;建议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实现社会初始公平、提高社会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许红芝 《价值工程》2010,29(23):169-170
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文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探索影响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因素。通过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而可靠的帮助,从而提高贫困大业生的求职择业能力,为其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贫困大学生因其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就业竞争力弱,影响其顺利就业。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资助工作中加强教育引导,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8,(16):269-272
公考培训师是"公考热"背景下的重要群体,角色介于传统教师与职业培训师之间。离职率高、人员流动性强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职业倦怠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低个人成就感。影响公考培训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社会,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社会因素包括工资福利与社会地位,企业因素包括人本管理、培训管理和教学评价管理,个人因素包括家庭责任和身心状况等。  相似文献   

5.
在贫困差距逐渐加大的中国社会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政府以及一些慈善机构比较关注贫困家庭子女的身体健康问题,往往会忽视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简要叙述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导致贫困家庭子女"心理贫困"的诱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社会大众对高校贫困生问题愈来愈重视,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不是过去单纯的经济贫困,要解决目前日趋复杂的高校贫困生问题,必须追根溯源。本文将从历史变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学生的贫困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北京、上海、南京等五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特征,指出大城市保障性住房普遍存在空间选址偏僻、大规模集中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分析以上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大城市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在偏远郊区可能导致社会隔离与排斥加剧、出现城市贫民区与贫困文化、贫困的代际延续与社会风险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建...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代乡村社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贫困人群,使乡村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论述了当前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乡村救助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背景、乡村变迁、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贫困区位化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于城市贫困的研究论文已有很多。从“描述”的角度来看 ,主要描述了城市贫困人口主体及其地区分布、年龄分布等。从“解释”的角度来看 ,主要从企业方面的因素、个人方面的因素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作出解释。企业方面的因素如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冲击导致许多企业倒闭或经济效益低下 ,个人方面的因素如个人文化程度较低、缺少专业技能、竞争意识不强、适应能力不强等 ,社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保障薄弱、社区发育不够等。从“规范”的角度来看 ,主要从开辟就业渠道如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再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健全保障体系、发挥社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相当比例的贫困大学生,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需要来自国家、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支持;由国家、学校、社会组织等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和心理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建立、完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需要确立政府在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主体地位,完善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支持功能,并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更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做好"双困生"就业工作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先从心理因素、综合素质、择业观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从心理辅导、提高综合素质、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就业培训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失业与贫困的联系最为紧密,不能充分就业是导致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致力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并希望以此来消灭普遍存在的贫困。然而,不少国家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拉美的墨西哥、巴西,亚洲的泰国等,但贫困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在加剧,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回头总结历史,人们发现高速发展经济的战略中必须涵盖消灭贫困。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于是世界各国开始实施各种扶贫项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城镇贫困问题凸显,这种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根源于体制转型过程中低收入群体的脆弱性不断提高。脆弱性不同于贫困,脆弱性指的是陷入贫困或者陷入更深贫困的可能性或者概率,它包括风险冲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个方面。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风险冲击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和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导致的抵御风险能力的下降,是低收入人群脆弱性提高的原因。预防贫困的发生是成本最低的反贫困政策,降低脆弱性着眼于防治贫困的发生,可以有效地克服贫困陷阱带来的困扰,有力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城市贫困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城市贫困概念的界定入手,分别从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两个层面分析了贫困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试图为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内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城市贫困的界定、城市贫困的特征、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城市贫困的解决措施等方面 ,论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企业》2007,(4):77-77
本书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等问题,从经济增长与外国投资、消除贫困、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社会保护与公共政策及农村发展等四个方面做了深入探讨,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问题上的观点,比如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衍生意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等。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的农村贫困从本质上看属于自由、生存能力和生存发展机会这三方面匮乏的可行性能力贫困.我国传统的农村反贫困政策主要是以问题补缺为主导的公共治理,直接目标是为了解决生存方面的经济贫困,其发展内涵与价值意义显然不够充足.发展型社会政策属于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社会政策形势.对于我国的农村反贫困来说,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应用为我国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社会政策的新模式.本文以分析我国当前的农村贫困现状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农村反贫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祝丽云  李维国  董丽丽 《价值工程》2010,29(20):182-182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较大、就业期望值偏高、依赖心理较强、就业途径选择单一等问题。基于这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梓  朱建军 《价值工程》2010,29(14):103-105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人们广泛重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风险的主要因素,旨在对导致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原因获得更科学认识,为评估风险及寻求控制风险方法服务。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及研究导致就业风险因素的意义。通过研究已有文献,分析统计数据,从个人、社会、家庭、学校及用人单位五个方面提出导致风险的因素。通过频数、灰关联等量化方法,分析问卷结果得到对于导致就业风险的主因素。最后对得出的结论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工荒”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农民工的高离职率易对企业、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逐渐替代第一代农民工在劳动力供给市场中的地位。所以如何留住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和心,使他们忠诚于企业,是目前企业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寻求新生代农民工低忠诚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