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府技术标准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国家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GB)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估计1979~1996年之间"投入"应用于经济活动的GB目录总量,从而度量GB的"产出",由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给出估计。在一个所谓的协整框架的基础上,发现劳动生产率、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比率以及内生性技术进步GB目录之间构成了一个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惟一的协整向量。加入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技术进步因素后,从1979~1996年的"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经由"中性技术进步"逐步转向1990~2006年"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并且技术标准的产出弹性增长较大。这显示技术标准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在所有样本点上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  杨蔚 《价值工程》2008,27(6):38-40
20世纪60年代初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作为外生变量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并提出了技术进步的测度方法即SR(Solow-Risidual)。在此以后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同样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在分析了各种主要的肯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增长理论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测度了中国1996年以来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河北省2000-2017年间的官方统计数据,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的索罗残差法对河北省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研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得出,大量的资本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逐步减弱,而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在逐渐增强。根据测算结果,本文还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4.
区域科技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区域科技投入是区域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区域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目前学者们更多的是研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关于区域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还是一个新课题.当前学术界开展的定量研究多是围绕投入产出展开的,科技经费投入作为一种重要的投入,研究其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美国经济学家R.M索洛提出的用于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余值法"思想,建立区域科技投入的产出增长型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并结合河北省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以中国地区工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建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中国地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发展水平无关且省际差异大的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各省工业增长的首要源泉是资本深化,其次是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各省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源于资本深化差异,其次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差异;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低估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可能被高估、低估或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1978~2005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省区、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源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年际、省际变化比较大,要素投入的贡献高于TFP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时期内,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不一;1990~1995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自1978年以来一直比较低;1978~2005年要素投入和TFP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顺序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并且年际变化不大,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且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7.
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贡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红  汪军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0(10):181-182
文章针对地区间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比较分析了地区经济增长的特征及要素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以阜新为例,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阜新1987~2001年15年间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对阜新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合阜新的实际对所建模型中技术进步对阜新经济增长的负贡献作了更深入的成因阐述。  相似文献   

8.
"恭城模式"是广西农业发展的典范,众多学者对"恭城模式"的成功进行了解读.文章以恭城种植的4种主要水果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估计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检验.回归的结果表明,人口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从而论证了恭城的经济增长主要在于农业技术进步.这一结论对我国农业尤其是广西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教授刘遵义通过比较分析后指出,在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这三个决定经济增长的指标中,发达国家如日、美等国技术进步的贡献所占比重较大,而东南亚国家则是资本和劳动投入占的比重大。由此可见,东南亚经济的增长急需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东南亚经济缺乏技术进步支撑@静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规模报酬可变还是规模报酬不变,分别定义了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和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由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离散型分解式可以测算一个生产单元的纯技术进步,以及纯技术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由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分解为典型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率之和。进而由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离散型分解式分别测算典型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与分解式的几何意义还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最终是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11.
《Technovation》1997,17(5):253-265
Based on a critical approach to the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raises some questions regarding how well suited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re for managing technology in a world enriched by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It is argued that state-of-the-art 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have evolved over the years to include more and more issues. However, three current challenges, new understanding of organisation,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point to a number of discussions for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t this point in time. We therefore argue that a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human aspects of technology, the irrational view of technology as socially constructed,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new, nonhierarchical organisation, and make it possible to use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proactively.  相似文献   

12.
杨乐 《企业活力》2011,(2):20-22
文化需要科技,科技也需要文化。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说明了科技在提升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政策扶持、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用高科技弘扬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等措施使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闫树臣 《价值工程》2005,24(10):103-105
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管理有其特殊性,那就是负有既要对施工还要对设计这两方面的技术管理责任。又由于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土建工程要短,所以,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尤为重要。因此,技术管理的控制点和有效性是衡量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文立足于国内外成熟研究,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及建筑电气技术发展实际情况,系统分析符合我国智能化建筑楼宇信息处理技术、楼宇信息采集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RODI-BUS技术、组态控制软件技术等,提出技术方法的应用准则。  相似文献   

15.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涉及科技领域繁多,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加强智能制造技术拓展,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体系,提高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弥补智能制造发展技术的缺失,使智能制造在不同技术领域中均可发挥基础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Nobuya Fukugawa   《Technovation》2009,29(12):885-892
Local public technology centers are publicly managed institutions that facilitate technology transfer to small local firms. As well as providing small local firms with various technological services, local public technology centers conduct their own research and patent invent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factors facilitating licensing activities and finds that the determinants vary according to the phas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Employing more Ph.D. scientists tends to promote the licensing of patents, while organizational efforts that encourage scientis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chnological needs of small local firms tend to increase royalty revenu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汽车工业1997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应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就技术转移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的汽车工业中,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技术转移并没有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促进了技术转移。最后,基于这个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冬花 《价值工程》2014,(18):57-58
本文通过对高压水射流技术的简述及对其基本应用的简要介绍,阐述了这种新型技术的原理及在加工和生活中的用处,说明了新型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总结出由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工业技术水平也随之迅猛发展,只有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型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宋海娥 《价值工程》2014,(5):113-114
公路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工作,需要施工企业进行认真管理才能有效进行,而且根据相应的施工经验我们发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公路的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公路的质量。我们发现,现代公路施工建设技术的合理化,管理的科学化,对公路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现状,从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术学习,以及对当今公路现状的解析入手,对我国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builds a simp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sheds new light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sectoral flows of technology. It explicitly models the production of technology using diverse technology components as inputs. The model shows that demand shocks do not cause innovation while technology shocks as deviations from a balanced growth path induce asymmetric productivity changes across sectors. We also conduct a simple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recent Japanese R&D data, which shows that most productivity effects remain within the bounds of the sector. We find some important exceptions to this rule, however, in particular for shocks occurr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