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为了使煤矿井下的大断面硐室(如变电所)在较长时间的服务期内,轮廓不产生严重变形,采用了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支护硐室,研究了该技术的合理支护参数,结果表明:该支护参数条件下,服务一段时间后,硐室轮廓目测没有产生任何变形,证明服务期长的大断面硐室采用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能有效阻止其轮廓变形.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煤矿井下的大断面硐室(如变电所)在较长时间的服务期内,轮廓不产生严重变形,采用了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支护硐室,研究了该技术的合理支护参数,结果表明:该支护参数条件下,服务一段时间后,硐室轮廓目测没有产生任何变形,证明服务期长的大断面硐室采用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能有效阻止其轮廓变形。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特殊硐室软岩支护技术在矿建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处于膨胀型岩层和高应力中大型机电硐室的支护的研究,利用基本的技术手段,论述了特殊硐室软岩支护技术在矿建工程中的应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高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确定合理的支护体系.对具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软岩隧道锚杆支护设计原则.确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支护形式和参数.在隧道内布置测站.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隧道监测初期支护体应力有一定波动,随着观测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在50d内开始趋于稳定,左右拱腰收敛应力分布为45MPa和35MPa左右.说明此支护方案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两帮移近量大,变形破坏严重,部分地段底臌严重的现象,通过大量的现场地质调查和软岩力学性质试验,分析研究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失稳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数值模拟确定了该矿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方法及高应力软岩巷道最佳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和最佳支护时机.为相邻矿井及相似地质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某矿-900m水平大断面软岩翻车机硐室的具体地质条件,采用非线性数值分析法对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合理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35):127-128
本文主要结合九矿的具体条件,硐室群围岩的呈现软岩特征,经历了两次返修,围岩松动范围大,周围采掘形势复杂等具体情况,提出了硐室群围岩加固方案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大埋深、高地应力、断层带的软岩煤仓中,采用锚杆、锚网、锚索及喷浆+注树脂浆联合支护的形式。通过该联合支护形式把深部围岩强度调动起来,主动、有效强化围岩强度和保持围岩稳定,阻止围岩的进一步破碎及流变变形,加强围岩与支护体承载的强度,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实现主动支护,增强主动承载能力。该联合支护形式有效的控制了煤仓的收敛变形及仓壁垮落现象,大大减少了维修量,提高了煤仓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9.
古汉山矿井下联合卸载站硐室,由于它布置在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中,且卸载站周围巷道多,已经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本文就我矿出现的井底卸载站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情况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9,(6):93-95
韩咀煤矿水泵房硐室是沿原窑咀老巷刷扩而成,存在围岩应力高度集中、两帮帮鼓严重及变形量较大等问题。在原砌碹支护加固方案基础上,采用"深浅孔、高低压"耦合注浆加固方法,先通过低压浅孔充填注浆,将浅部围岩中的裂隙、缝隙充填起来并形成止浆墙,再进行锚喷支护,最后进行高压深孔注浆对深部围岩细微裂隙进行注浆加固,将松动圈范围内的破碎围岩体胶结,从而将锚杆压缩拱、锚索深部承载圈等形成的内外圈承载结构有效地组合,最终形成一个高强度、高刚度的多层锚壳组合拱结构,共同维持巷道软弱破碎围岩的长期稳定与安全。此方案对类似情况的矿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煤矿井巷工程锚喷巷道施工中,为了提高软岩巷道支护强度,在锚杆支护基础上,根据巷道断面和巷道围岩的稳定情况增加了锚索补强支护,但由于软岩岩层松散,岩层裂隙发育,不得不进行锚索注浆,对岩层裂隙充填水泥浆液,可以将破碎或软弱的岩体胶结在一起,提高了岩体整体强度,充分实现了利用围岩自稳的能力,同时为锚杆、锚索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使锚杆、锚索对松碎围岩的锚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吸能锚杆与普通锚杆相比,能够更好地加固锚杆周边的软岩岩体,保证围岩的稳定性.采用普通锚杆支护,最大应力在锚杆的底部及其与围岩接触的位置,应力值为1.66×103MPa,当采用吸能锚杆支护时,应力作用位置相同,应力值为245MPa,大大小于普通支护的应力值.  相似文献   

13.
依托成兰铁路软岩大变形杨家坪隧道工程,文章对长锚杆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作用机理、设计参数、注浆材料选择、锚杆轴力监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变形条件下,隧道施工采用不同长短锚杆组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在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中,采用多功能钻机和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对长短锚杆措施,能够缩短围岩暴露时间,较好的控制隧道结构变形量;通过锚杆轴力量测,隧道施工应重点加强拱腰1.6 m处和边墙3.6 m处围岩加固措施,确保围岩稳定性。文章所得结论,可为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建成兰铁路松潘隧道具有围岩软弱、富水、地应力高、大变形等特点。施工中初支出现大变形,部分初支喷砼出现裂缝甚至脱落,钢架变形失效并超限。文章详细阐述了基于柔性设计理念,采取超前导坑释压、钻孔泄水、自进式锚杆与预应力锚索多重支护、可伸缩铜架顺应变形等大变形控制方法,在支护体系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使围岩获得较大变形,充分释放围岩压力,最终保持支护结构完整,围岩压力与支护抗力达到稳定平衡。  相似文献   

15.
张永钢 《科技与企业》2013,(24):230-230
现代支护理论要求围岩不再是上覆围岩的承裁体,而是要求支护体主动与上覆围岩成为一个共同承载体,共同抵御各类冲击地压。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主动支护形式,本文首先分析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作用机理,并对锚杆和锚索协调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最后结合某矿回采巷道进行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在近距离煤层群煤柱下和巷道变形机理和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上,依托于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兑镇煤矿31102工作面运输顺槽实际情况,根据锚杆支护作用的机理,基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强调锚杆预应力及其扩散的决定性作用,进行着道支护设计,通过矿压监测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表明,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特别是两帮的强烈变形,并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隧道开挖后为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及早形成自稳能力,减少隧道复合结构受力,为此预应力锚杆在铁路隧道施工中运量而生,通过锚杆围岩端锚固定于松动圈外,隧道开挖面端施加预应力,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参与支护受力,降低材料用量成本。目前锚杆支护类型理论发展相对完善,但受到施工条件和环境诸多因素影响,在软弱围岩是否适用预应力锚杆尚有不明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系统的论述了软岩的特征及其力学属性,软岩巷道破坏的特点,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软岩巷道的支护原则及其巷道的维护方法等。从软岩巷道承载机理出发,分析了软岩巷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为软岩巷道围岩及支护变形控制分析和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800m西-采区石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特点,巷道修护采用风搞、长把手稿破岩保持巷道的围岩的完整性不被破坏,老锚杆锚固端留在巷道内加固巷道围岩,采取锚、网、梁、喷、索、注浆联合支护,明显地改善了巷道围岩受力状态,增强了巷道整体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巷道支护的稳定性,支护效果很明显,确保一次成巷.  相似文献   

20.
耦合支护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比同类的刚度支护大大节约材料消耗,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高应力软岩矿井中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