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曹舒雅 《新远见》2011,(10):90-94
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在于传递权威信息,消除谣言.引导舆论。其中包含的媒介记者和普通受众在内的受众因素是左右新闻发布会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要优化新闻发布会传播效果.新闻发布者一方面要对媒体记者善加服务和引导,另一方面还要致力于完善政府——受众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2.
曾海艳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2):188-189,192
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内容既定的信息传播活动。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说,影响其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作为传者的教师、大学生受众和作为传播策略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贴近大学生需求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连公交移动电视为主要分析对象,以科学的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和SPSS数据处理方法,结合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相关理论,初步描绘出大连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现状,并总结出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因素,希望能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日前的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和前瞻。在微观层面上,依据传播模式理论对新闻发布会的传播要素进行了界定,绘出了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模式图。在宏观层面上,笔者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社会宏观信息传播系统的概念,认为新闻发布会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宏观信息传播流程,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形式,扩大了大众传播的外延。独立的专业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出现将是社会信息生产流通领域的分工进一步细化,有助于提高社会宏观信息传播系统中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贸易往来中,会展活动便是对各个地方的政府对外宣传情况有着直接影响的会展活动。会展活动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促进经济交流的活动,其服务目标性以及客户广泛性的特点使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但是其中对于会展项目举办的主要影响因素问题也非常突出。本文便针对会展项目举办的现状,从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好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成功的会展案例,为提高会展举办的水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淼 《企业导报》2015,(6):1-2,9
会展经济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增长形式及经济现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的会展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亮点。广告的植入与传媒业的宣传和策划以及包装已成为会展行业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途径的涌现,用于会展的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地更新。广告宣传可以有效地扩大会展的影响力,成为会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曹灿 《乡镇企业科技》2010,(33):126-126
户外广告作为展露时间较长的媒体形式,其影响力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关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户外广告宣传优势,本文从影响户外广告效果的因素入手,寻找能提高户外广告传播效果的方法,以使户外广告信息更加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达到提高户外广告宣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户外广告作为展露时间较长的媒体形式,其影响力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关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户外广告宣传优势,本文从影响户外广告效果的因素入手,寻找能提高户外广告传播效果的方法,以使户外广告信息更加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达到提高户外广告宣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布会是审计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我国地方审计新闻发布会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揭示我国地方审计新闻发布会制度的落实情况,旨在促进审计新闻发布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审计新闻发布会在审计信息公开中的潜在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审计发布会以审计绩效宣传为主,组织方式以审计机关独立召开为主,召开地点以审计机关办公地点为主,发布会普及率低、数量少,发言人以兼职为主,媒体邀请存在明显的倾向性。自我宣传色彩浓厚、信息披露不足、传者供给导向过强而受众需求导向偏弱,发言人专门化程度不足,参与媒体代表性不强、公众知晓率偏低是我国审计新闻发布的主要问题。为此,建议强化审计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披露功能、加大审计新闻发布的数量、规范审计新闻发布会的主办单位、多邀请都市媒体和商业媒体参加、实施发言人专职化。文章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把政府审计新闻发布会问题作为审计信息公开的专门问题进行研究,拓展了审计信息公开研究的范围,开创了审计信息公开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发言人,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本文主要针对"新闻发言人如何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主要从对新闻发言人的定位、新闻发言人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新闻发言人发言时应讲究的语言艺术这三个方面做了分析阐述,愿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姚莹  褚衍昌 《价值工程》2013,(36):209-210
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进行信息沟通和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很多企业通过这一新型平台宣传企业自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微博概念、信息论与社交网络理论等相关理论描绘出航空运输企业官方微博的传播路径,总结民航微博传播模式,提出影响民航微博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中的新科技、新发明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今天,更好地传播和普及新科技知识,对于提高受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播者的水平等因素,导致传播效果不佳的科技新闻报道屡见报端.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想增强科技新闻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去努力.本文想探讨的是,站在传播者的价值和目的角度的传播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詹恒亮 《审计文汇》2007,(10):37-38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新闻传播的条件和方式对审计机关影响往往决定审计工作的导向性。因此,审计机关应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积极采取新闻发布会制度,向社会提供审计结果和新闻信息服务,较好地起到把握先机、争取主动、引导舆论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丽敏 《活力》2012,(10):243-243
中西方的传播学学者对“传播”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但是他们都认为传播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对传播者和接受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拉斯威尔提出的传播行为过程五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中,可以看出,传播行为是传播源通过一定的媒介,向传播对象传递一定的信息,并对传播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行为方式;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经验的必然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黎军 《民营科技》2008,(12):71-72
不同文化背景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传播表象是一致的,其传播原理是传播载体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传播进行选择和传播信息的边际效用递减的结果。对好、坏消息的传播及其差距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以物理学连通器原理作为同形性启发图示,脱离仅以传播学解释传播现象的研究方法,相信能为信息传播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李瑞仙 《社会科学动态》2014,(4):196-196,5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闻传播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使得新闻传播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社会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新闻传播能力十分广泛,新闻媒介可以让世界任何一个人看到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可歌可泣的事件,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影响。对于现代人们来说做不出户就可以做到尽知天下大事,所以新闻传播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提高新闻传播能力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7.
空中广告属于户外媒介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以其独有的特点蓬勃发展。在运用广告心理学、广告传播学等理论基础上,空中广告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不足,但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8.
阮琦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78-278
媒体的审美趣味直接关乎其传播效果,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尤其如此。在“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文章通过回顾地震电视报道、新闻图片并从“真”、“善”的角度剖析其美学意义,最终得出结论:只有以“善”为原则,对灾难新闻中的“真”进行事实、角度、技巧的三次选择,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才具有关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其人格力量渗透在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中。或者说,记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情感意志、认识方式、个性特征等等,都会以一种潜在的心理背景、一种有形无形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制约记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观察、判断、选择,通过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报道文本予以具体显示。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发展人物传播学,团结人物传播家,公民时代,人物影响力愈加突出.2010年12月18日,首届中国人物传播家大会暨第二届中国人物传播学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人物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人网和陕西省传播学会等单位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代企业杂志社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