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龙 《商》2013,(14):372-373,346
我国环境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移民的产生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与恶化所引起的的迁移活动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人口迁移现象。本文试图把"熵"的理念引入到生态移民体系中,利用"熵"来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类与低熵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欧阳一力 《消费导刊》2011,(12):53-54,60
进入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的真正主流。如果生态循环中某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发生了突变,就会使生态循环遭到破坏,生态平衡也无法维持,给人类及生物的生存带来危害,称为环境破坏。由于人类生产活动排出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叫“公害”或“环境污染”。循环经济就是以污染排放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为主线,逐渐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合为一体的新型积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经危害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遭到破坏、水源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海域赤潮、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问题愈演愈烈。面对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早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下一世纪人类社会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应当跳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和综合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导致了经济发展面临着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巨大挑战。因此,实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交通事故,实现交通运输新的跨越发展——绿色物流,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物流活动存在于人类最简单的经济贸易活动中,而现代物流活动中的各个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绿色物流、生态环境保护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陶静静 《商》2013,(18):330-330
伴随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紧缺、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生态危机等伴生问题随之而采,引起世人关注和反思。生态自然观改变了“人定胜天”的错误认识,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减少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俗称,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资源代谢和共生关系的经济,是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也招致了资源桔竭、环境恶化的后果,由于不可逆性,许多资源在人类时间尺度上不能再生,且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无法继续支持不断扩张的世界经济规模,这就迫使人类寻求新的文明和新的发展方式,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发展循环经济成重要问题。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是走在前面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到了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共识,源头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战略取向,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了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姜惠允 《致富时代》2011,(3):158-159
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对科技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不断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各国关注。正确处理环境危机,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观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同时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加强环境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诚然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矛盾性,所以我们人类面对如何找到经济与环保的平衡点这一严峻问题。文章将从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着手,讨论两者兼得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生态经济"概念,提出在以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闰  高小红 《市场周刊》2004,(5):107-108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工业经济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伴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登上了经济舞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根据中国城市工业生态经济的现状,针对中国城市工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以达到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都要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等问题越发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处的工业化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的环境污染,不仅损害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还将对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如今,人们终于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资源问题--资源价格低廉甚至无价.倘若不考虑环境资源成本的开发,生产与消费必然造成资源使用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必然导致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足迹,旅游资源的生态问题也日趋严重,"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似乎成为了两个矛盾对立的概念。那么二者能否融合起来达到协调发展呢?基于"保护与开发"的融合理念,选取沈阳市康平县卧龙湖区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保护为手段,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为目的,提出包含生态保护与治理、湖-城关系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旅游策略,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发展观使人类为追求经济的增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类在享受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各种威胁,绿色经济应运而生.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它使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都打上了鲜明的绿色印记.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发展观使人类为追求经济的增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类在享受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各种威胁,绿色经济应运而生。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它使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都打上了鲜明的绿色印记。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人口膨胀,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严重消耗等生态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生态伦理教育作为其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优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对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开采和使用、森林锐减、土壤沙漠化、水和空气的污染、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严重自然灾害正威胁着我乙们.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则有必要建立以环境资源保护为目标的生态税收体系,通过调整完善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开征专门的环保税,采取环保税收优惠等措施,运用税收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对生态税收的理论基础作一初步探讨,提出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晶  唐文 《商场现代化》2012,(5):129-130
城市是大自然中人类建造的巨建筑,是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空间,然而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渴望生活在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城市中。从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城市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居民居住环境和公共环境,根据生态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人口呈爆炸性增长,人类社会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严重问题,它们否定了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如今,环保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之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却几乎出现了反向的信号.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不但持续的进入到短缺的状态,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恶化更是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个体都需要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煤矿机械设备人性化绿色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时下煤矿机械设备的制造、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