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中华文化的原点,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多元的生态环境、小农户家庭经营、熟人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地方治理规则等共同构成乡村文化的基础体系。随着现代性因素的进入,传统的乡村社会图景发生改变,出现了传统伦理规范弱化、农民精神文化主体性缺乏、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式微、乡村文化建设适应性不够等问题。需要重构乡村文化振兴的理念,引导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生活,构筑乡村文化振兴的产业基础,培育乡村文化振兴的本土人才队伍,以文化振兴引导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治理,可从农村民间传统文化基因入手,探寻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和内涵价值,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契合。云浮乡贤理事会诞生于有着宗族制度、乡规民约、礼法兼治等文化基因的转型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和广泛的社会根源,其对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创新乡村治理制度、加强乡村管理等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应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的作用,以村民的积极认同作为乡村治理的价值基础,礼法并用,从而推进乡村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国家、乡村精英和农民被视为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行动者。总的来说,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关系网络、过程和语境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之外,农村文化处于一种混杂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促进乡村文化治理。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社会重要的记忆载体。作为社会记忆的农业文化遗产为遗产地居民提供了集体性叙事、地方性认同以及日常互动秩序,构建了农耕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系统。文章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的困境主要在于遗产地的文化失忆,尤其表现为代际交流的记忆阻隔、回忆实践的集体离场和乡村时间的道德失序三个方面。因此,文章尝试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记忆范式,即通过唤醒遗产地及其居民的社会记忆,实现文化自觉,进而激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源性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地域文化特色往往得不到体现,文化认同逐渐淡化,文化机制内核失序。重视地域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进行文化革新十分有必要,有利于构建文化认同纽带,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分析了地域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意义,探究了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出了地域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策略,希望为我国乡村发展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乡贤群体在乡村场域内具备独特意义。新时代以来,为解决乡村秩序失衡、共识离散、公益虚化等问题,需要乡贤人才回归乡土。乡贤人才赋有地域性、示范性、公共性、崇善性,以乡贤嵌入县域内地方组织、规范乡贤个体行为范式、完善乡贤治村制度体系保障、加强乡村公益共同体建设,来优化乡贤内嵌乡土的具体路径,发挥着乡贤人才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市场化和农民城市化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传统乡村秩序逐渐解体,乡村社会活力渐趋衰退。老年人日益成为乡村社会的主体,这一现象定义了乡村建设的需求和空间。农村老年人协会回应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需求,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湖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实践,笔者发现老年人协会建设的资源输入、村庄本位、组织动员和文化导向等机制激发了村庄社会的内生活力和农民的主体性,承载了乡村建设的意义。老年人协会不仅增进了老年人群体的福利,还辐射至村庄社会,促进了村庄社会整合与公共秩序再生产。因此,农村老年人协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心化和老龄化导致的农村社会资本流失和文化生活凋敝,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奠定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因此,需要正视乡村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从农村老龄化和经济空心化的基础出发,坚持底线思维和农民本位,探索符合农民主体需求的乡村建设道路,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乡土社会变局与乡村文化再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佳 《中国农村观察》2012,(4):70-75,91,95
从"乡土中国"到"离土中国",乡村社会出现重大变局,破坏了在空间和时间的二维框架中由"历史感"和"当代感"构成的乡村意义体系,乡村文化面临困境。政府、市场和传统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影响着乡村文化的走向,乡村文化的生产和传承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乡村文化不再以复制的方式来发展,而是以"再生产"的模式来维持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
商品交易作为补救物品自然区隔、生产社会分工的产物,自古及今就是以人有补己无,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基本手段,是繁荣经济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乡村商品交易必将成为助推乡村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乡村正处于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传统文化仍然在深刻影响着乡村商品交易的各个方面,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构建适宜的乡村商品交易体系,应当发挥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生活契合的合理成分,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继承与扬弃中构建新型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11.
"空心化"趋势下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走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结构,构建城乡人员双向互动流通的机制,继承和保护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加强"田园型乡村"社区的建设,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建立农村新的公共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的法律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让乡村仍为承载我们精神寄托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以传统乡村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态,聚焦于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推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规范重构,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财富,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色,其包含的乡土记忆、生态伦理观念、农耕文明、德治文化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养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优势内核。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困境,未能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作出相关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其中文化自信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伴随现代社会的转型发展,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很难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反而传统的乡村文化越来越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文化自信作为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部分存在,凭借自身的优势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这一大背景下,通过系统分析当前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成因,提出重构乡村文化自信的路径来促进乡村整体价值观念的转变,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翔 《农村展望》1991,(1):40-41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在农村活动的表现,是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乡村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乡村文化,这各上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又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绦垢发展,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麦基说的“研究社会如果不考虑到文化,那就不会有所发展”。因此,我们研究和探讨农村发展问题,有必要对乡村文化的现状、发展目标和建设途径等问题加以讲座,以求通过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规范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这样的社会发展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问题,需要重新加以审视。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惟有植根于民族传统的思想与文化,才能有充足的养分茁壮成长,才是符合国情发展需要的、能够指导国家建设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会计职业道德是同会计人员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具有会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会计这一职业范围内的具体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一方面是对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定,另一方面又是会计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呼唤着职业道德的回归,在我们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会计行为的今天,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这一问题谈点见解。一、会计职业道槽建设的意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会计职能的发挥、会计工作秩序的稳定以及会计人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等方面有机联系的整合过程,农业、乡村和农民是现代化演化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乡村文化发展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型特点,中国不能重走西方以物质消耗为主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精神层面的收益,对中国的现代化而言,意义深远.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相对滞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夯实中国社会进步成果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可以对乡村文化进行一定的保护,也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乡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发展策略,并指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析乡村景观建设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之中,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运用案例法,以安吉县为例,结合永嘉模式、高淳模式、江宁模式,分析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等景观要素的乡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价值。结果 要因地制宜,从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农耕文化、整治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当地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结论 传统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