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媛媛 《魅力中国》2010,(17):29-29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日益突出,大量乡村精英流失,给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村治理、农村文化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桂梅 《发展》2007,(12):138-139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都强调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农村的现实是人多地少,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成为必然,有效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金佥 《魅力中国》2010,(10):24-24
当前农村青壮年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深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的生活环境等都导致了农村大量青壮年的外流。要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谋生环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适度性和合理性施以合理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资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使用效益差、绩效不高等。财政支农资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文章通过搜集资料和参考大量文献,借鉴一些成功经验,针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凸显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问题的紧迫性。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线入手,对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措施进行初步探索,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7.
冉朝军 《魅力中国》2008,(2):168-169
我国财政支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何克服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稳定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革农村财政供给决策程序,加强农村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继莲 《魅力中国》2008,(4):114-115
我国财政支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何克服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稳定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改革农村财政供给决策程序,加强农村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乔志霞  张艳荣  吴建平 《发展》2007,(12):68-69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众所周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主要途径是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为了解甘肃省当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联的问题,2007年3月,笔者走访了通渭、天水、清水等市县,利用参与式方法与农户、县乡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座谈,从而得到以下调查结果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吴毓伟  邓晓贤 《宁波经济》2009,(11):24-26,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但是相对于对“三农”的历史性欠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扣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兵  胡丹 《乡镇经济》2007,(11):42-44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文章从乡村旅游的视角,具体分析了这类旅游开发方式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价值体现和体制环境,提出要在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农民利益维护和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制度建设三方面,积极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张燕  邓义 《乡镇经济》2009,25(4):90-94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顺畅,制度因素是其主要根源,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下,宏观调控法规制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大立 《特区经济》2007,(3):153-155
本文结合大别山区的实际,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认为有效转移劳动力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綦江县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质量,依托资源优势尽最大可能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加强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指导等对策,以有效解决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国锋 《特区经济》2007,(5):162-1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法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出发,着眼于新农村的法治现状,提出优化农村法治环境,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华 《特区经济》2006,(12):138-139
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条主要渠道。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茄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余国江  汪浩 《特区经济》2006,(12):140-1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必须关注,这就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入手,对加强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规模“农家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凭借地道的农家饭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及廉价的收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规模“农家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实践表明:在城市周边的农村推广规模农家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以禾甫村为例,阐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从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面向市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农,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