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开创"三三一五"模式推进学院顶岗实习,即三层次能力目标导向:通用能力、行业专门技能、综合能力;三阶段顶岗保障:体验式顶岗实习、技能应用型顶岗实习、准就业顶岗实习;一个ISO9001顶岗质量管理体系;五途径组织实施:签约单位顶岗实习、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特种专业技能顶岗培训、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拓展了顶岗范围,构建起开放式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四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赵红霞  ZH  OHong-xi  卢岩  LUY  n 《价值工程》2014,(4):254-255
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从业能力。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受时间长、分布地域广、企业数量多、岗位复杂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顶岗实习存在着管理工作不容易到位、对学生评价不容易准确、以及缺乏必要的反馈等诸多问题。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甚至处于"监控盲点"状态,根本得不到应有的管理与收获。因此,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合理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具有解决学生实习实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双重意义。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我院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实际情况,从建立合理的学生顶岗期间管理办法入手进行研究,得出了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谢忠福 《科技与企业》2011,(11):165-165,167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目的及意义,重点从学生、学校、家长、企业、政府等方面探究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顶岗实习学生稳定性的问题,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谢忠福 《科技与企业》2011,(13):165+167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目的及意义,重点从学生、学校、家长、企业、政府等方面探究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顶岗实习学生稳定性的问题,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7):215-217
本文主要是为了解决职业学校很难有效监督和指导顶岗实习学生的问题,采用了ASP.NET技术、AJAX技术、B/S结构等开发一套完善的基于Web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学校对实习的管理可以通过系统来完成,同时为学校、学生、企业和家长4个方面的实习工作情况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实习信息的管理更具及时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罗刚毅 《企业导报》2011,(17):214-215
顶岗实习是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应通过构建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立体、交互式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企业、学院、学生三方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等手段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6):50-53
顶岗实习是技能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内容。目标管理视角下,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制度保障、过程监管、考核评价、风险防范、思想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顶岗实习各相关方要灵活运用目标管理思想,在增强对顶岗实习目标体系内涵的认知与理解的前提下,尽力完成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基本任务,并重点解决"过程监管、风险防范、考核评价"等难题,不断提高顶岗实习的管理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各种各样的顶岗实习,而实行学生员工制集中顶岗实习是比较理想的顶岗实习形式.在北京联合大学平谷学院实行学生员工制集中顶岗实习的实践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员工制集中顶岗实习的实施条件、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4,(7):242-243
目前,高职院校铁道工程类专业学生在实施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多但企业不愿接收、实习指导难以落实到位、实习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实习效果难以准确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导致顶岗实习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针对顶岗实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娟 《企业导报》2010,(5):213-214
企业搞好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企业贮备技能人才,是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矛盾,展开了指向实践,旨在提高办学质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研究,并梳理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量表、构成要素,对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体系,以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实现岗位能力的"零"对接。  相似文献   

12.
应玉龙 《价值工程》2011,30(2):240-241
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对信管专业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构建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阐述了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达到学生就业与社会接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赵昱 《价值工程》2014,(9):277-278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必须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湖北财税职业学院采取了多方位的学生定岗实习的管理措施,学生除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还要进入企业直接顶岗实习,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梁倩 《价值工程》2012,31(16):175-176
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考勤记录可能会与企业的考勤记录产生矛盾。文章以学生考勤管理系统为背景,探讨了在.net开发环境下,SQL Server数据库中数据表间数据比对功能的实现。该比对功能能够快速显示教师记录考勤与企业记录考勤矛盾之处,减少了人工比对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刘敏钦 《价值工程》2012,31(36):128-129
随着煤炭企业生产布置向深部转移,生产制约因素增多,生产环节增多,投入费用增多,生产成本急剧增加,如何才能保持企业高效发展,对于煤企来说是一项全新的研究课题。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以"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价值源"的理念为引领,以增加正价值、减少零价值、消灭负价值为导向,通过再造岗位流程、管理流程,创新、完善、总结、提炼,全面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不断拓展岗位功能,形成公平合理的核算体系,有效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有效统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同城快运是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城市公交、BRT、地铁、轻轨等)为主要运输方式,非公共汽车、自行车等为辅助运输方式,在最短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实现物品在同一个城市区域范围内位置有效转移的物流活动,它低碳高效的同时要求它需要大量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高职高专有大量的物流专业学生可以满足其要求,近年来高职高专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学生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大力推行厂中校、校中厂、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OCE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提供众多的岗位,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实习的要求,同时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本中主要就双方结合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常卫华 《价值工程》2013,(36):161-162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施,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作为见习单位,医院安排医学院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不只是完成了政府交给的任务,同时也丰富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认真分析,深入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解决毕业生就业见习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完善,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管理失误论的顶岗实习风险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润华 《价值工程》2012,31(28):236-238
本文结合实际,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特点和类型进行了探讨,运用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分析造成顶岗实习风险的原因,提出防范顶岗实习风险的三个对策: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杜娟丽  杨军  周丹 《价值工程》2011,30(16):252-253
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双导师制"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实施,稳固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解决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诸多问题,切实保证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友军  吕汝健 《价值工程》2013,(12):212-214
本文在文献总结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旅游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定义、特征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旅游高职院校、旅游企业(社会)、教育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统,其中,旅游高职院校包括三个要素: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旅游企业(社会)包括学生毕业院校、学生综合素养、学生实习、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四个要素;教育主管部门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及其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六个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测算旅游高职院校、旅游企业(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及十三个要素的权重值,以期为更好地评价旅游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供客观的、综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