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齐齐哈尔市建华、铁锋、龙沙三个行政区以及所管辖的街道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齐齐哈尔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现状、组织现状、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齐齐哈尔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重新梳理齐齐哈尔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各个街道办、社区、社区体育方面的专家及社区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认真探讨齐齐哈尔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对策,为齐齐哈尔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靖桥 《河北企业》2014,(3):52-52
<正>对社区居民从事健身运动行为与心理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何种因素可以促进更多的居民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使他们有充裕的活动资源和正确的健康运动指导。对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的调查与研究,能够了解社区居民的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基本特征构成、社区居民参与健身运动的路径以及社区体育资源的现状等系列问题,为制定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秦华 《价值工程》2012,31(9):169-170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对陕西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认为,目前陕西高校体育资源存在着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现象,陕西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互动偏少,缺少与高校体育的主动沟通。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当前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分析相关研究的主要特征。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三个城市的24所学校和18个社区就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情况并对殷行街道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分管领导、教师和学生以及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对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都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学校利用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都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及其他人员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健身指导、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帮助社区进行体质监测、到社区宣传体育文化健康知识等。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弥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促进全民健身,另一方面学校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社区共享同时也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提高师生员工素质,为学校自身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对推动和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哈尔滨市道里区爱建滨江社区体育健身与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的居民在体育健身与锻炼的项目、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次,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与锻炼的现状相比较,可以看出爱建滨江社区在设施、场地及管理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但有关场地利用率、易于消费及组织活动面向的对象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还需要再增加居民健身与锻炼方面的意识、提高居民体育消费观念、加强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合理安置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的研究主体是城市社区,通过对城市社区服务与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搭建城市社区居民闲置资源服务平台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创新社区组织的职能.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为主,定量为辅,走进社区进行深入访谈,在社区给居民发放问卷.经过一年的实地研究,发觉社区的共享经济建设充满了很大的潜力,我国由单位制向街区制的转型,让社区居民闲置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有了基础;但是研究也发现该项目的进行存在诸多阻力,例如社区人员的复杂性,社区居委会与上级行政组织关系存在的阻力,同时共享经济涉及到金钱问题,也会让闲置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困难.将共享经济与社区进行结合,是该项目的最大的创新点,也是一种最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社区体育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载体,是落实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河北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北省城市社区体育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陶尚武 《价值工程》2011,30(11):239-24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走访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场地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学校场地开放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共享的模式,将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做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双赢"。  相似文献   

9.
榆林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榆林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榆林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慢跑和散步是居民首选的体育活动方式;每周锻炼次数以3-4次居多;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占多数;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者以老年人为主;锻炼场地和设施存在不足。榆林市社区体育活动应大力加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加大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和政府的经费投入;从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着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南阳、商丘三地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对三地居民发放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真实反映新农村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柳青 《价值工程》2012,31(34):247-248
在同一个辖区之内,形成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是我国建立全民健身社会的一种可行的途径,以学校体育设施为基础,和社区体育形成互补关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种共享机制能够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二者形成良性的循环,不仅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有利,还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进程,一举两得。本文首先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对二者的共享机制提出了相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各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投入力度较大,活动参与人群日渐增多,但仍存在社区体育活动参与人群结构不均衡,社区体育活动经费少,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等方面问题。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为延安社区体育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区归属感与社区满意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统研究模式,验证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它直接来自于居民从社区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满意度,而社区质量又是促进人们对社区满意的根本原因.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4.
左海燕 《价值工程》2012,31(8):323-324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阐述,以便为今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稳定、良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其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红 《城市问题》2011,(12):79-83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它关系着社区的健康发展。根据目前城市社区发展的状况,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应承担四种角色:社区建设的指导者;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社区公民社会的培育者;社区自治组织的监督者。这四种角色均有自己特定的职能。社区建设的指导者具有制定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宏观指导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引导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职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具有为社区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秩序、为社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的职能;社区公民社会的培育者具有培育非营利组织、培育社区文化、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的职能;社区自治组织的监督者具有监督居民委员会、监督非营利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李金锋 《价值工程》2011,30(35):244-244
本文通过对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谈论构建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整合二者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与安全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所倡导的“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并与政府组织合作,以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协调和整合各社区,使它们与整个国家的生活合为一体。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关注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发展问题,并对中国正兴起的安全社区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Peer-production communities can create great value and foster innovation for their members, even in situations where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scarce. How these communities create or acquire necessary resources in such settings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 In this paper, I investigate how a peer-production community overcame substantial resource challenges, using the analytic lens of bricolage theory,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omeNets, communities of residents that developed residential Internet infrastructures and services for a million users in Minsk, Belarus, without funds, material resources, knowledge, or formal legal status. The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communities develop their missing resources by engaging in multiple coexisting bricolage forms and processes, which help them to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 th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resource building efforts of their participants and address the challenges specific to the continuously evolving community. Based on the findings, I propose a model of community resource development with bricolage,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tudies on communities and bricolage, and suggest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西方城市社区的发展具有"官民二元动力机制".由于缺乏公民参与,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遭遇了体制困境.决策者应从西方国家社区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扩大参与对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使得社区建设成为打造中国城市公民社会的先导.  相似文献   

20.
依据对天津市两个居住区进行参与观察和个案访谈所获得的田野材料,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揭示了社区的阶层化现状,勾画出不同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状况。并进一步指出,缩小城市区位差异、减少城市中的居住隔离不仅牵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使用,同时也关乎个体发展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