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些地区,互保联保形成的担保圈已将"点"的风险传导为"线"甚至是"面"的风险,对银行机构、地区经济都产生了较大冲击。当务之急是把好信贷脉搏,将《通知》所提要求尽快落地实施,做好担保圈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互保联保作为一种担保方式,曾在解决企业担保难、贷款难以及提高银行贷款安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受"三期叠加"影响,随着各项产业政策实施深入,互  相似文献   

2.
正农发行应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入手,加强担保圈、担保链信贷风险管控。近年来,保证担保贷款在新投放贷款中逐渐增加。基于保证担保"不是用具体的财产提供担保,而是以保证人的信誉和不特定的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的本质,对保证人和借款人的内外部担保关联关系必须从有效防控实质性风险的角度严格审核,防控因贷款实际上处于实物担保不足或无实物担保状态而形成的链状贷款风险。本文通过对担保圈、担保链的内涵、形态和风险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结合基层操作实践,探讨担保圈、担保链信贷风险的管控措施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担保圈贷款风险暴露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等担保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应从规范担保行为入手,将担保圈内复杂的担保关系简单化,着力化解风险2012年以来,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陆续暴露,并在区域、行业、企业类型上呈不断扩散趋势,对一些地方的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近期,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签约担保公司发放担保贷款面临哪些风险隐患?如何规范和完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管理?本文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调查分析,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防范此类贷款风险颇具启发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风险贷款是长期困扰银行的一个严重问题,它有待于银行内外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 一、强化管理。使贷款管理程序、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科学化、法律化,坚持贷款“三查”原则,实行审贷分离和信贷员及主要负责人的离岗离任审计制度。对有关人员的失职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以法律形式固定,堵住人为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漏洞。 二、将贷款风险转移。1.在贷款发放时,不论期限长短、金额大小都必须采取有效担保或足额抵押方式,尽量减少信用放款,若贷款形成风险时,银行可以通过处理抵押品或扣收担保单位款来收回贷款,将风险转移给贷款户或担保单位。2.将贷款向保险公司投保,若形成风险,银行可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组织银团贷款,减少自身贷款的风险。使多个金融机构分散风险。调整银行内部贷款结构,提足风险准备金和呆帐准  相似文献   

6.
正"担保"指的是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分为对等担保和单向担保。对等担保是指两个企业都向银行贷款,银行要求两企业以各自的资产互相对贷款进行担保。单向担保是指一个企业向银行贷款,由企业寻找另一家企业以其资产帮其"担保"。目前,银行向企业贷款多为房地产抵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因为这几种贷款有实物做抵押,风险比较小。企业在扩张过程中急需贷款,同时没有那么多的财产去抵押、质押,对此银行又开发出了一个担保的信用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乏力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农发行所服务的实体经济,主要是粮棉油购销、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市场、库存等风险正逐步显现。规范贷款担保,落实有效贷款担保措施,成为当前农发行抵御、化解贷款风险的有效手段。一、贷款担保存在的潜在风险(一)中小涉农实体企业融资担保难,导致担保方式单一,互保、转圈担保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业性信贷业务的迅速拓展,信贷风险全程监控、关口前移迫在眉睫,贷款担保管理成为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基层行在开展贷款担保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以探讨,以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管理,充分发挥其在贷款风险防控及落实第二还款来源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一、追根溯源,呈现贷款风险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9.
减少信用放款,扩大担保、抵押贷款的比重,是防范贷款风险,确保信贷资金使用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当前在办理担保、抵押贷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一、空头担保。一是资不抵债的“红字”企业还为他人担保,使企业更加负债累累,根本无力履行其担保义务。二是以事业经费或财政拨款为他人担保贷款,贷款一旦发生风险,其连带责任难以落实。三是形形色色的人情担保、行政担保屡有发生。 二、超量担保。一是经营好的企业为他人担保超过自身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数额,当贷款造成风险承担连带责任,其自身为担保受拖累,企业的正常业务经营陷入困境。二是  相似文献   

10.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农发行四川省达州市分行始终坚持把防控和化解贷款风险融入到业务有效发展的全过程来抓,围绕贷款风险预防—化解—清收—总结四个重要环节,进行了深入实践,大胆创新,摸索规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自2006年以来,该行累计化解风险贷款及风险隐患贷款逾亿元,清收不良贷款3030万元。截至目前,该行贷款余额近40亿元,不良贷款仅有建行初形成的80万元。一、开拓创新预防贷款风险为使贷款风险处于可控范围,达州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银行类金融机构将贷款投放的重心普遍放在重点客户、集团企业上,由关联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的贷款在许多金融机构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防范和化解关联企业保证担保的风险,保障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这成为当前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一些行业风险累积,国内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企业担保链问题逐渐增多。农发行一些贷款客户也因互保企业资金链断裂,贷款风险加大。笔者结合农发行山东省东营市分行实际,就担保链风险问题谈谈看法。一、担保链存在的背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人民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目前,我国银行在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时还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政府、银行、科技部门、担保机构和企业应通力合作,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发行辽宁省丹东市分行针对企业改制进程加快、信贷风险加大的新形式,把办理贷款抵押担保作为强化信贷管理、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来抓。经过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至今年8月末,全市企业确权有效资产总额为27,789万元,办理抵押担保26,882万元,占确权有效资产总额的96.74%,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奠定了基础。一、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办理抵押担保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贷款抵押担保是一项难度大、头绪多、涉及面广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首先统一银行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银行工商贷款作为农发行的主体业务,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各种确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给工商贷款带来的潜在风险和现实损失,严重制约了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笔者将对政策性工商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谈一点看法。工商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风险预警体系、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补偿体系、风险化解体系。(一)风险预警控制主体,从众多现象搜集并识别影响工商贷款风险的因素,通过定性和定量(建立模型)方式,判断风险影响工商贷款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贷款风险按照风险源大类划分,除政策风险外,一般认为有市场因素形成的市场风险,有企业经营和人为因素形成的信用风险,有银行内部操作问题形成的操作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控无不与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息息相关,抓好内部操作风险的防控对于银行整体贷款风险的防控至关  相似文献   

17.
一、内部关系人贷款风险的表现形式 1、显现式。是指目前已暴露在信用社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科目中的内部干部职工的关系人贷款。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向关系人发放的担保贷款。二是直接为关系人在本社或其他社作保证的贷款。三是为关系人在本社或其他社作借款介绍,而实际是间接保证的贷款。 2、隐蔽式。是指用到期转据、以贷还贷等方式,使贷款表面上处于正常形态,而实际被隐蔽了的贷款风险。这类内部关系人贷款,不仅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而且还有累积风险、叠加风险的可能,往往是隐蔽得越深、暴露得越迟、形成的风险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关联企业贷款在部分农信社贷款中占相当比重,由于农信社对关联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关联企业贷款形成的信贷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应加强对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的监管。督促农信社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农信社强化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的意识,增强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督促农信社对治理结构复杂、核心主业  相似文献   

19.
向银行贷款必须要有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等。按照《商业银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贷款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然而目前企业“多头开户、交叉贷款、相互保证、多方担保”的现象比较普遍,银行很难判定担保方是否真正具有足够的担保能力;更何况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提供假担保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直接威胁,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正常,这已成为银行三防一保工作的防范重点,并引起执法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查清贷款风险隐患,及时发现问题,把事故苗子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0.
担保是分担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理论上揭开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在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中各自利益诉求的黑箱,探讨银担协同式合作分担风险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担分立式合作时,双方付出的成本高且收益低,同时在抵押率大于处置率时银行面临的损失显著高于担保机构;而协同式合作能增大贷款规模,增加各自收益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以此为理论依据,本文从数理角度构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银担合作的博弈模型,通过动态推演并结合双方优势资源禀赋,得到依赖成长的对称互利的银担协同式合作模式。最后从利益联结、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摊、沟通和共享、动力保障四大层面设计实现该模式分担风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