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商周刊》2011,(3):16-1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移动增值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其中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9.89亿人的规模,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4%;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更是高达9.86亿人的规模,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网络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带有颠覆性的众多改变当中,公众参与政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项重要内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跃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13亿。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根据初步测算,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子商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了网上购物这一新的购物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2.1亿,仅次于美国2.15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网络购物比例是22.1%,购物人数规模达到4640万。而美国2006年8月网上购物的比例则已经达到了71%。  相似文献   

6.
《商周刊》2016,(Z1):10-11
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网民规模增速大手机上网超九成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达26个,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甘肃省;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达14个,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6.95亿,占比至95.1%,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从2006年至今,十年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从10.5%飞速增长至53.2%.并且由于3G网络的普及和4G网络的引入,加之无线网络接入的技术日益成熟与上网费用的不断降低,造就了移动电子商务出现的必然的历史背景.但是,移动电子商务这种爆炸性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的难题,例如移动网络的安全性,并且随着网络应用商店的不断更新,用户移动终端的局限性势必会阻碍移动商务的发展,因此,要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是移动电子商务未来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王庆 《江南论坛》2010,(11):53-54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化正在迅速改变并将继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成为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络时代信息产生和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快捷性、无限性和无国界性,深刻地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小玲 《经济论坛》2006,(16):96-9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得到迅速的普及,网民人数剧增。据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11亿人。尽管现在网民呈现年轻化、高收入和高学历特点,但随着IT产品设计日趋完善,用户界面日趋友好,价格日益回落,上网会逐渐降低对学历和收入的要求,会逐渐介入大多数人的生活。如今,网络早已摆脱边缘媒体的角色,逐渐成为了1亿多网民的主流接触媒体。其中,46.2%的网民把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59.2%的网民经常上网看新…  相似文献   

10.
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4月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02亿人,其中有60.6%的网民浏览过购物网站,有17.9%的网民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网络购物的潜力不可谓不巨大。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讨算机、互联网络的逐渐普及和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必将成为零售业一种极为重要的营销工具,也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其中仅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达到11.7%。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实物交易规模已达到13亿元,移动电子商务的用户规模也已超越5000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正逐步跨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奇特的、虚幻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青少年(10—30岁)占据58%,成为赛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本文剖析了网络失范行为存在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目前只能算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电子商务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网民数就达到了2.98亿人,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截至2013年年初,我国的网民数已经达到了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08,(1):6
过去的2007年,宽带网的迅猛发展再度加快了中国互联网普及应用的步伐。网民数量高速增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逐渐深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5.
夏溦 《新经济导刊》2016,(Z1):56-59
充分发现智慧旅游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依靠足够的资源来帮助监测旅游网络舆情、服务旅游目的地以及架构智慧旅游系统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目前共有6.68亿网民,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活动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延伸,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必然会  相似文献   

16.
《经济》2014,(5)
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VVIC)于2011年1月15日发布第31次互联网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据调查,未来3年,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上,随着标准之争达成一致,以及移动电商带动的远程支付发展,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将会大大加速,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传统的支付方式,消费者必须到一个物理场所"刷卡"。移动支付,可以使消费者随时随地完成支付——相当于将POS机和ATM机携带在身上,将POS机和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网民特征看网络调查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络调查方案如何设计,应首先关注网民的构成和行为特征。本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资料,对我国网民构成和行为特征作了定量分析,进而探讨其对网络调查方案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过程中网民呈现低龄化趋势,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75亿.上网过程中,未成年人遭受违法不良信息的比例高达46%,血腥暴力、淫秽色情内容分别为19.7%和20.6%,与2018年相比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接近4亿,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除了聊天、娱乐、做生意,如今的许多网民还将网络看作是一种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据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69%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并对“网络问政”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世界银行、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数据,基于网民规模和网民普及率两个指标,系统分析1998—2012年世界互联网网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各国网民分布虽渐趋平衡,但"数字鸿沟"依然严峻。网民在互联网发展前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近年发展中国家和人口规模的贡献日益显著。2世界各国网民普及率增长普遍较快,且基本符合发达国家高、发展中国家居中、落后国家低的规律。3影响网民规模的因素涉及国家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两个层次。前期GDP和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GNI是主要指标,但近年来作用略有下降;城镇人口、总人口和农村人口对网民规模的影响逐年增大,特别是前者已成为首要指标。4网民普及率主要受国民收入、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上网工具、上网资费和网络就绪程度等6个层次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