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杰 《浙江经济》2001,(5):52-5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有关私募基金规范化、合法化、公开化的工作也已摆上了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指陋我国应积极稻妥地发展私募基金,而随着私募基金不断步入合法化、规范化、公开化的良性轨道,它将对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基金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有关私募基金规范化、合法化、公开化的工作也已摆上了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指出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发展私募基金。而随着私募基金不断步入合法化、规范化、公开化的良性轨道,它将对国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私募基金业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募基金就是依法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基金,是一种重要的非公募资产管理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基金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极为盛行,而在我国也就是近两年来才刚刚起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私募基金已发展到数千亿元的规模,其总量保守估计在7000亿元以上,已远远超过在深沪两地挂牌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对于中国私募基金来说,一开始由于其缺少合法的身份就只能处于“灰色地带”,从而游离于有效监管之外。直到2000年年底,在“2000年中国投资基金立法国际研讨会”上,提交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草案第四稿中就规范和发展私募基金开始征求各方意见。这标志着私募基金的发展在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规模庞大的、尚处于“地下”的、不受监管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关注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及其发展与规制。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解析了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及其投资行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对市场中自发的、合理的、正面的事先制度创新的事后法律认同,是监管框架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5.
钟伟 《改革月报》2001,(7):30-31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金颖透露,正在研究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从事私募基金,委托资产管理等业务,此外,还在考虑逐步允许各类机构和自然人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0年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草案第四稿)》中,有关私募基金的条款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在兴趣,其中一章恰恰是专门规范“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的,其中涉及到投资人数,投资最低出资客,基金设立管理等细节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已加快私募基金合法化、市场化的步伐,私募基金有可能摆脱其既非合法又不属非法的尴尬局面,目前民间变通形式的私募基金已有了较大发展,长期以来,掩藏在灰幕后的庞大的私募基金可能合法化、将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化建设大大加速。  相似文献   

6.
近期在深圳召开的“2000年中国投资基金立法国际研讨会”上,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草案第四稿中,有专门一章用于规范“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其中一些条款如“投资人数应当在2人以上50人以下”,“每个投资者的最低出资额由基金章程或者基金契约规定,但不得低于10万元”,“设立特定基金,应当向国务院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机构备案”等等。以上经有关证券报章一披露,即在市场引起密切关注,认为这一规定意味着我国的私募基金将有可能出现,市场敏锐地觉察到这对我国的资产管理业、资本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佳海 《上海经济》2009,(12):52-53
近年来,我国的私募基金蓬勃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国际私募基金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一方面要使私募基金合法化,另一方面要使其发展运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这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只有加强行业规范建设,私募基金行业才能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信托法》的消息一经传出,私募基金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私募基金以合法化的形式的出现,对我国的资产管理业、资本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理财工作室的人而言,更是休戚相关的事情。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出现将规范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私募基金的存在及运作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融资手段,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私募股权基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刺激创新型企业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国家初期往往直接介入私募股权基金,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该文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回顾了中国第一家产业投资基金“中创公司”市场退出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判断了现阶段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对市场中自发的、合理的、正面的事先制度创新的事后法律认同,是监管框架的重新塑造。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大势所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其合法化和规范发展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立法的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邵平 《新财经》2001,(8):42-45
6月30日,夏斌在一个研讨会上以学者身份发表的“中国私募基金”报告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报告是国内首份对我国私募基金进行调查研究的权威性报告。私募基金也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私募基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私募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各界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关于私募基金阳光化、合法化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从2007年第十届科博会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峰会暨首届PE影响中国大会。到近期举行的第十一届科博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创新国际论坛。如何进一步引导私募基金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与改革深化,在我国公司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发展且成为行业主导,这是一种有效结合公司组织形式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信访室。基金公司运营好坏直接受到基金融资的影响,涉及多方面问题,需要根据这些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解决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融资问题,实现行业健康发展,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从无到有,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我国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它作为一种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将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提出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特点.研究国际私募股权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大力发展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全球经济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作为连接产业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桥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将会在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加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能够更好的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汤洁 《上海国资》2023,(5):43-47
<正>国资系基金的出现恰是在“投”的领域探索着全新的路径与方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网站数据及相关分析显示,2023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共有23家私募机构完成备案登记,其中多家私募机构拥有国资背景。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VC/PE整个行业牌桌上的玩家已发生变化,人民币基金大举入局,国有资本股权投资参与度正持续攀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吸引了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关注。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就是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中,也可看到国际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兴起,国外的金融资本特别是私募股权基金资本也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外私募股权基金对129家内地及内地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达到75家,投资总额达到129.7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2,(9):95-95
《解密私募:中国私募的赢利模式和策略》 随着经济不断腾飞,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本书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全面、详尽地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为读者朋友讲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帮助更多的读者与企业者了解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技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证券投资基金法》(下称《基金法》)修改一直牵动着私募基金的神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对《基金法》修改进展有了进一步的回应。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有了私募基金的生存空间,但是在‘法无规定不可为’的理念下,私募基金需要监管部门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陈人杰 《浙江经济》2004,(17):58-60
如果严格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的要求来衡量,私募基金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但一旦条件成熟,在已具备投资基金雏形的基础上,它们将很可能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