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2004-2008年我国88家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并购频繁程度、支付方式以及并购企业性质对并购前后一年中主并购企业资本结构及短期偿债能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和并购频繁程度同主并购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显著正相关;并购融资规模和控股方式同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龙头企业并购已逐渐衍变为一种趋势,主因是跨国公司将通过并购完成其全球战略在中国的布局,一些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此类并购,堪称“斩首行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外资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一潜在大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国连续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到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吸引外资额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在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具有强烈的并购国有企业的内在需求。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主要采用四种方式,即合资控股、增资控股、通过产权市场并购、通过证券市场控股上市公司。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更加充满活力,投资和贸易环境快速改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些发达国家,这使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愿意来中国进行企业并购活动。  相似文献   

4.
陈杰 《上海企业》2006,(3):72-74
过去的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并购的主战场之一, 这中既有跨国资本觊觎中国市场,如米塔尔钢铁公司控股华菱管线,苏格兰皇家银行收购中国银行10%股权等;但更让人鼓舞的是中国企业开始成为了并购的主体,如中石油收购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2001~2009年间11家上市零售企业的并购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定量研究我国上市零售企业并购的技术效率变化,并测度影响技术效率的内外部因素干中学、运营规模、所有制类型(结构)、股权结构、信贷预算约束、行业竞争、区域因素等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总体上导致样本企业技术效率下降,但与非国有控股样本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上市零售企业进行并购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效率;股权结构、信贷预算约束与行业集中是我国上市零售企业技术效率改进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6.
胡振  郭慧敏 《财会通讯》2021,(20):70-74
文章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市场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相关联的149起关联并购事件的数据,分析控股股东对关联并购特征以及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选择现金支付的几率越高;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关联并购的规模呈正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动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支持公司发展、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的动机越强烈.  相似文献   

7.
市场     
<正> 北京百余国企向外资、民资敞开大门 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北京推出“北京工业百户国企与外资、民间资本并购重组行动”,决定拿出104家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面向外资与民资寻求并购重组。 北京市经委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北京共有26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如何到美国跨国并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目前已成了国际媒体热门话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无可厚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心急不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宏观层面的动因,有企业层面的动因,也有技术层面的动因,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就此展开议论,主要论述一下中国企业到美国跨国并购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并购具有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特征,以往研究认为其主要受主并方股权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主并方控股股东通过并购行为掏空中小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本文以2006~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的1793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关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新模型,并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票支付间存在并非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且主并方控股股东较少考虑控制权私利损失威胁和公司债务融资的约束,表现出掏空中小股东的倾向;而在非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为防止其控制权私利受损,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8,(8):19-22
在国家对房地产产业宏观调控近一步深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由过去的拿地竞争转变为现在的控股合并。企业并购能否实现自身战略发展,其动因及风险分析至关重要。本文以万达商业和融创中国"世纪并购"为例,对当今房地产企业并购的双方动因和并购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房地产企业的并购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及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融创中国并购联想控股旗下房地产全资子公司融科智地是中国地产业进入白银时代后的一个经典并购案例.将房地产业务做大做强,通过并购实现"曲线拿地"以及发挥协同效应是融创中国并购融科智地的三大动因.此项并购的实施对融创中国和联想控股均具有积极影响,也为进入白银时代后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如何面对内外资并购论坛主持人、当代经理人执行发行人杨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外资的并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比如说近一年来闹的沸沸扬扬的“凯雷收购徐工”一案,他们之间的“恋情”可以说是一波三者,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比如说有的人就认为,外资并购可能是洪水猛兽,说是正在对中国产业进行蚕食。反方则不这么认为,认为外资并购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利大于弊,到底谁说的对呢?中联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EO王吉舟: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叫“外资猛于虎”,事实上,有资格谈“外资猛于虎”是来之不易的。我记得1988年的时候大型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形式由过去的合资变为独资,由参股变为控股,由新建变为收购,一轮愈演愈烈的外资收购大潮正在中国市场上演。尽管外资并购有利于改变我国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过度分散和规模过小的状况。但是,外国资本有着不断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天然倾向,有着消灭竞争对手的天然企图。假如对合并不加控制,允许外资无限制地并购在它们眼中价格极为便宜的中国企业,就会导致中国市场竞争结构失衡的恶果。因此,我国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法来控制外资并购,以维护有效竞争、保护民族产业、保护国家竞争力、维持市场公平。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表现为外资并购的申报和审批制度,即达到一定规模的外资并购需要向反垄断法的主管机关进行申报。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就中国来说,在外资并购中执行反垄断审查、规范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对于保护国内民族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基础理论不论是控股、新设还是吸收合并,只要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用购买法核算,即并购企业通过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来实现合并。该法是从并购企业的角度出发,并购企业为合并所支付的资产、承担的负债或是发行的股票债券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并不影响对获得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都以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几个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麒钧 《企业导报》2009,(8):146-148
外资并购有其特别的优势,如节约商业成本、控股相对迅速等特点,现已经逐步发展为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外资并购问题现已成为一些相关的企业、政府部门和学者所关注、谈论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徐艳 《企业活力》2007,(8):70-73
<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各国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技术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及世界资本市场中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跨国并购方式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流趋势。实施跨国并购,可以利用各方的互补性资源,减少研发领域的重复投资,通过管理和财务协同效应获得战略优势,能够有效地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大幅降低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和成本,并充分利用被并购企业原有的销售网络,迅速占领东道国市场。因此,并购中国本土企业不但节约成本,而且还省去了新建企业的时间。于是,并购控股中国企业就成为一种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得到回报的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国内。我们对此应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框架,这对于我国企业有效应对外资并购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1 ~2012年发生跨国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美国家的选择为研究问题,检验了控股股东性质、资产性质和企业规模对北美地区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企业更加愿意选择北美地区作为跨国并购的目标国;而随着无形资产比例以及企业规模的提升,企业选择北美地区的可能性显著下降.最后,分别从“能力”与“动力”两个维度分析了企业选择进入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原因,并构建了“逆势”跨国并购模式的驱动模型.  相似文献   

18.
蒋朏  毛晓怡  易阳 《财务研究》2020,(1):91-102
股权质押和公司并购都是资本市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但鲜有研究关注两者间的联系。本文将其结合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发生与公司并购事件显著正相关;当控股股东质押更多时,公司更易产生超额商誉,且并购标的为关联方时这一倾向将会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面临更严格的外部监督环境时,控股股东在并购中质押股权的比例将受到抑制。本文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高溢价并购的结合可能成为控股股东套现的一种手段,需要加强警惕和监管。  相似文献   

19.
冯勤  杨雪 《企业研究》2006,(1):44-46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再到经济强省.浙江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辉煌一页。浙江企业不但在财富及企业发展壮大中表现突出,而且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尝试中。据浙江中小企业局介绍,目前全省通过并购、控股或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实力增强的私企越来越多。省内私营企业参投、控股国有企业的已有6000多家,私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1000余家。  相似文献   

20.
跨国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非企业有自己的财务公司或国外有正常的金融伙伴,否则企业的跨国并购多少会遇到资金上的困难.当今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都拥有数额庞大的资本金和公司控股的银行,而中国跨国并购的投资母体,即使在国内称得上是"航空母舰"级的大企业,在国际上也只能算中小企业,"供血"能力有限.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跨国并购融资问题无疑显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