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以2007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和渠道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不同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存在异质性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差异化、区域性特征的绿色信贷政策,以精准有效对接、支持不同特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改善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我国全面提出绿色信贷政策到2019年第九个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兰州成立,绿色信贷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绿色融资来源,发展绿色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1—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及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可以从正向促进整体及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而钢铁工业更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要实现健康长远发展,就必须采取绿色经营策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绿色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壁垒当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其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给我国的产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数量、结构都有了一定的缩减。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为指导,积极参与多边框架下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议的制定活动;促进产业升级,走绿色贸易之路,逐渐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推广环境标志制度;采取积极措施,严防国外的污染产业转移,建立完善心得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多样化的贸易措施,对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要积极应诉。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发展与高质量出口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银保监会金融机构许可信息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银行功能距离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功能距离缩小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企业贸易方式、所有制、生产率和行业融资依赖度中表现出差异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降低融资约束是功能距离缩短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影响渠道;进一步发现,银行本地化及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强化功能距离缩短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吴龙  于千惠  平靓 《财贸经济》2023,(4):140-156
在经济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当前,兼顾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绿色转型对中国制造至关重要。本文从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声誉和组织学习双重效应入手,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其对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从国家认监委网站获得的企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参与自愿性环境规制在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以ISO14001认证为代表的自愿性环境规制通过绿色声誉的需求引导和组织学习的效率提升共同促进了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本文的拓展讨论部分显示,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转型效应在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才能减排的重污染行业较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企业的“漂绿”行为和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都会抑制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转型效应。为充分发挥自愿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作用,除应降低参与成本、提高企业参与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积极性外,政府还应从强化监管和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来克服自愿性环境规制当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中国陷入了"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三高两低"的恶性循环。企业作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引发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主要源头,在环境改善、资源节约上责无旁贷。认为我国企业应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早构建绿色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政府也应起到引导和扶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布局,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抓住绿色产业革命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1年~2018年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及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绿色信贷已成为银行机构金融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政策。然而,绿色信贷如何有效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目前还研究尚浅。本文以生态创新为中介,分析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重影响,发现生态创新在绿色信贷与环境绩效、经济绩效的间接关系中分别表现出完全和部分的中介效应。这种中介路径可以避免企业过度绿色投资,减轻企业的金融负担,促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绿色转型,从而有利于绿色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进口关税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出口数据,就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展开微观层面的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靠近世界质量前沿的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具有积极效应,即"规避竞争效应",而对远离世界质量前沿的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消极影响,即"气馁效应";从不同企业类型来看,关税减让对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明显,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关税减让无法促使技术和质量水平落后的产品退出市场,资本密集型企业比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规避竞争效应"的影响更明显,加工贸易企业产品质量受到关税减让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他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因素中,企业研发投入是最为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和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业企业亟待发展绿色供应链。本文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论述了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和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业企业亟待发展绿色供应链。本文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论述了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聚焦出口产品质量如何影响创新,基于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贸易的匹配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会由于强化出口的积极效应、弱化出口的消极效应,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区分所有制后发现,相较于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创新的促进效应较大;区分出口贸易方式后发现,混合贸易出口企业对创新的促进效应要比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小;区分出口目的地后发现,相较于OECD等国家,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这意味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比只强调出口数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绿色信贷政策是基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对各类企业出台的具有绿色创新导向的政策,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投资结构和经营运行模式,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围绕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展开了相应的阐述分析。首先本文第一部分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展开阐述,解释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内涵,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目的以及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而后本文第二部分对绿色信贷与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对绿色信贷与企业的有效投资行为,绿色信贷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绿色信贷与企业投资不足的行为展开了相应的探究。本文第三部分指出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具体影响,包括绿色信贷政策对资金供需双方的影响、绿色信贷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中介机制等多个方面,深入掌握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投资效率间的关系。最后本文第四部分提出了充分发挥绿色信贷政策价值,企业提高投资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构建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实证检验了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延伸国内价值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国内价值链培育能够通过提高固定成本投入效率和生产率两个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东部地区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和低产品质量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扩展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增强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因此,延伸和发展国内价值链,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有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是中国制造业摆脱“大”而不“强”困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推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引导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是重要一环,然而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能否促进其绿色发展,是一项亟待检验的问题。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中国污染数据的三方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贸易方式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方式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污染减排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贸易方式转型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污染治理投资等路径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强化贸易方式转型的保障措施,制定差异化的转型策略以及鼓励转型企业环境治理“双向发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10)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我国工业企业应该摒弃粗放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企业现状的分析,发现了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建议,即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借助科技创新改造高耗能设备,提升企业员工的绿色发展意识,推进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的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最主要障碍。绿色贸易壁垒具有虚假性、不平衡性、隐蔽性和坚固性等特点,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增长速度以及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产生影响。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提高环保意,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等防范措施,确保我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现代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展,资源匮乏与环境问题日渐严峻,促使人们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循环经济由此应运而生,可以实现企业与生态、自然的协调发展,提高企业竞争水平。其中,绿色会计是推进循环经济的关键举措,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故企业推进绿色会计是大势所趋。钢铁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其高污染、高消耗的特性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较大。据此,以钢铁业为例,分析其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实行绿色会计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推进国内绿色会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