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建华 《价值工程》2012,31(2):8-10
作为科学证据的一种,测谎结论以实验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电子工程学等现代科学为基础而产生。但百余年来,围绕测谎结论的科学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而在犯罪案件侦查等实践领域,心理测谎技术却遍地开花,这使得测谎结论是否具有可采性或者其采纳标准如何等问题,摆在了司法者的面前。文章在综合分析了心理测谎技术的科学基础,借鉴国内外测谎结论的应用现状后,对完善测谎结论在我国司法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芯伯 《企业导报》2011,(20):143-144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础,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而进行。而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刑事证据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司法实践问题。刑事非法证据规则在限制公权力的滥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上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它代表着诉讼文明的大趋势,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研究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研究国家机关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排除、如何排除的问题.它体现了刑事诉讼对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大价值目标的权衡.研究该规则对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确保刑事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2012年修订的 《刑事诉讼法》 中,第152条明确规定技术侦查证据可在刑事审判中作为证据使用,赋予刑事侦查证据以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然而,从司法实践看,刑事技术侦查证据在运用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庭外核实过度适用,辩方人权保障不足,非法证据难以排除等.在大力推进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背景下,技术侦查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必须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界定,不仅关系到对瑕疵证据的认定与采信,而且关系到不同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对不同诉讼主体权益的保护.为丰富、 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论文对瑕疵证据的概念、 类型和产生的原因,类型主要包括取证程序有轻微瑕疵的言词证据、 有瑕疵的实物证据;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方式及适用原则,方式有补正或者合理解释,适用原则主要有限制适用原则、 严格适用原则、 合法补正原则;我国瑕疵证据运用现状及现有立法分析以及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刑事非法证据是指刑事侦查机关和人员不按照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获取的证据.这种非法证据的获取不仅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律的原则,干扰了正常诉讼活动的进行,而且可以导致冤假错案,是实现司法公正,程序公正的毒瘤.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经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有利于防治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的发生.本文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明标准是指在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法律要求的程度。我国目前的刑事证明标准采用"一元制"标准,即要求在诉讼各个阶段相关证据对待证事实都要达到客观真实的标准,而正是这种过分强调客观性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状进行研究,在借鉴他国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应当构建的具体标准作了分析探讨,尝试对证明标准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帅 《河北企业》2018,(9):133-134
农村是熟人社会,非法集资犯罪除了隐蔽性强、人数波及多、涉案金额巨大等,还有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重人情而轻法律,不注重证据的保存。农村非法集资犯罪的特点是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有关。同时,我国非法集资犯罪在刑事立法理论和基层司法机关实践中对集资犯罪认识和审判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非法集资犯罪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政府和金融等机关加强事前监管、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理论、基层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审判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的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调查程序,本文以人民法院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为视角,挖掘我国当前刑事审判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力求寻找到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证明标准是指在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法律要求的程度。我国目前的刑事证明标准采用“一元制”标准,即要求在诉讼各个阶段相关证据对待证事实都要达到客观真实的标准,而正是这种过分强调客观性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状进行研究,在借鉴他国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应当构建的具体标准作了分析探讨,尝试对证明标准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之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许多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可和接受。本文对非法证据排除作了相关概述,分析了我国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上的不足,并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电子类证据的使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刑事诉讼中的难题,而电子证据本身由于具有可变性、复杂性和再生性,研究上与传统证据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在电子商务中,商务活动和以商务活动为名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都储存于计算机存储设备中,这种以电子形式产生和储存的数据即电子证据.电子证据起初于电子商务,而现在却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各种犯罪行为包括经济犯罪、刑事犯罪等犯罪证据都有可能产生电子证据,已经成为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证据的重要来源.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则规定,给实际司法运用造成了很多弊端.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证据法则已经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具有不可指定、不可替代的特点,在刑事证据法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多数地区刑事审判活动都存在着证人出庭难的现象。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保障证人及时到庭就成为庭审方式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取得了刑事立法的重大进步,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这一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入手,从它的适用程序、诉讼阶段等方面入手,对如何理解和适用这一规则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实践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意义及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刚 《活力》2009,(18)
刑事审判模式是指:在法庭审判时,法官、检察官和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法官在庭审中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方式.刑事审判模式由刑事诉讼结构决定,刑事审判模式决定犯罪控制制度.深入研究刑事审判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犯罪是刑事审判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毒树之果"原则是美国法院在多年的刑事审判中逐步总结的证据规则之一.毒树之果一词中的"毒树"指的是采用非法方式收集到的刑事证据,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进而获得的其他证据,则为毒树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薛莹 《中外企业家》2009,(16):91-92
对品格证据能否在刑事诉讼中运用,在何种范围内运用这一问题,英美国家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这一角度阐述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问题,探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品格证据不同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刑事非法证据是指刑事侦查机关和人员不按照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获取的证据。这种非法证据的获取不仅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律的原则,干扰了正常诉讼活动的进行,而且可以导致冤假错案,是实现司法公正,程序公正的毒瘤。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经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有利于防治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的发生。本文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楠 《活力》2010,(8):208-208,210
一、我国现行刑事法中关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及司法实践的现状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文规定非法证据效力.仅有的相关几个法条零碎地体现了排除刑事非法证据的诉讼精神。刑诉法第42条规定了证据的七种种类。这表明刑事诉讼活动中运用的证据材料必须能够归属于七种类中的某一种。刑诉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