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我国沿海开放带外向型农业“边缘效应”的经济高效,生态脆弱等生态经济特点。从而运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外向型农业协调持续发展的生态战略。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经济管理及其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共性和生态经济管理的特点及应遵守的原则,文章认为维持流域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流域生态经济管理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流域生态经济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张晓  石明奎  黎亮 《当代经济》2009,(17):164-16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不仅制约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点,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当地农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协同发展状况,评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揭示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模式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走生态农业道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1993年云南省生态农业学术研讨会建议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楚雄州生态经济学会、禄丰县生态农业建设委员会、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于1993年ll月3~5日,在恐龙故乡禄丰县联合召开“生态农业学术研讨会”,总结交流我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山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人为干扰.分析了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提出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重建山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山区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特产型农业;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发展精确农业.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科学技术进步正、负作用的结果。而生态农业的出现,又促进了农业科技,特别是生态技术.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制约我国农业高速、持续发展的因子、主要的不是物抟能量投入的缺乏.而是科学技术输入的劣少;不是经济效益的低下,而是生态经济综合效能的不良。一、生态农业是高效、持续进展演替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科技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农业系统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约束下,设计、建造的稳态、有序、协调、高效、持续的进展式演替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7.
陈少舟 《经济论坛》1996,(17):39-40
搞好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陈少舟一、唐山的水利事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建国40多年来,水利为唐山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的发展起到了保驾作用。一是防洪。唐山境内有河流70条,...  相似文献   

8.
山区农业是云南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西部开发战略的核心,实现经济与环境持续发展,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依托地域优势,采用积极有效的经营机制,对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态能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云南山区农业令人担忧的现状,以生态农业产业为出发点,对云南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云南山区生态农业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芜湖市生态农业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芜湖市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分析,得出该市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不高且生态效益低。由此提出促进生态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芜湖市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林下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把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农业经营方式,可以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式,但是随着林下经济近些年的发展使得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林下经济发展对生态造成的问题的现状来分析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等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总体思路及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态产业结构、绿色产业框架的产业链及相关生态产业的县域经济模式,寻找县域经济发展新方式,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口县属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位于三峡生态经济区。该地区生态环境几乎未遭受任何破坏,拥有众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具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文章根据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结合城口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提出了城口县生态旅游分区域开发构想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东兴市县域边境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回归线性分析,得出县域边境贸易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不利于县域边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提出了内生外拓式县域边境贸易的优化战略,促进县域边境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县域边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县域经济的优势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基于SWOT矩阵理论与方法,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与自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进行物质流动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本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一个封闭系统的物质流总量模型,系统地剖析了人类经济系统中的各个基本物质变量对自然资源索取量与废物排放量的影响机量,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模式是实现欠发达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彭泽县生态农业、湖口县生态工业成功实践模式进行解读和归纳,为我国欠发达县域发展生态经济提供经验启示,包括走出生态经济理解误区、利用比较优势选择发展模式、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核心与龙头企业培育与引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波 《经济与管理》2008,22(4):84-88
当前,河北省县域财政面临着总体发展水平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的双重困难。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和体制根源。对此,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应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发展与改革并举”,以实现全省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已上升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县域经济更易受其影响。文章以武安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县域耕地动态变化及需求预测——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人类生存的根基。文章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是分析了该县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井研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然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研究其耕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掌握其发展动向;最后,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这对于促进该县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