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舒鹏 《活力》2013,(2):66-66
一、南孚企业概况 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的南孚公司.系中国520家之一的重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企业。南孚牌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2.
《福建质量管理》2008,(6):38-39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南孚公司),坚持质量兴企、争创名牌发展战略,通过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大力创新,"质量兴企"工程取得重大成绩:南孚牌电池先后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电池工业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为南孚公司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成为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企业做  相似文献   

3.
“民族力量!”当年,足球名将孙雯这句铿锵有力的广告语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南孚电池仍然是最可信赖的电池品牌,事实上,在经历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后,站在业绩背后微笑的已不是中国的股东们,而是南孚原来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  相似文献   

4.
《企业科协》2007,(10):18-19,17
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的南孚公司,系中国520家之一的重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是全国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福建省首届最佳诚信企业。在中国市场,南孚牌电池连续16年创“质量、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同行业第一、亚洲第二;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3日,我国饮料企业的旗帜--汇源果汁集团发布公告称,荷银将代表可口可乐公司以1 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份及未行权可换股债券.一时间舆论大哗,随着南孚、苏泊尔、小护士等代表性民族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而兴起的争论再度被点燃.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外资流入我国的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国实际使用FDI为60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3%,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有更多的外资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我国.其中,以并购为代表的新的外资进入方式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我国引进外资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金额逐年提高,1999年全国跨国直接投资的总额为8400亿美元,其中外资并购金额为7200亿美元,占跨国直接投资的85%以上.2000年单项交易超过10亿美元的外资并购有109起。可以说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政策背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日渐增多,外商在华并购交易额从1990年的0.08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0年的22.47亿美元。发达的股票市场和完善的股票交易机制,使西方国家跨国并购主要通过证券市场完成;而在中国,大部分外资并购发生在非上市公司之间。1995年,发生了首例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日本五十铃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5年以来,跨国企业开始在中国消费品生产、基础材料业、重化工业等领域大手笔收购.2006年外国资本更是对中国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频频出手,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入股华菱管线、摩根斯坦利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收购水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私人资本PAG收购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等.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外资对华的并购金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由企业文化看南孚公司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孚公司历经数十年奋斗,从一个技术、设备落后,产品低档单一,名不见经传的百人小厂,一跃成为连续七年位居中国市场碱锰电池销量第一的行业龙头企业。笔者通过对南孚公司进行的实地分析和研究发现南孚公司内部有着非常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南孚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并将企业文化融人到管理、经营等内部控制中的各个方面。南孚公司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创新力和学习力,从而产生了1+1〉2的效果。本文将以企业文化为主线分析内部控制在南孚公司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轻工业电池行业十强企业出炉,天能电池以其非凡的经营业绩和对行业发展的卓越影响力,排名在十强企业首位,南孚、双登、南都、超威等电池企业也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跨国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迅速席卷了全球。2003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530亿美元,继续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而在外国直接投资中,外资并购已成为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一条捷径。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能直接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现有市场,迅速开展国际化经营业务,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通过并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上市公司的外资并购在最近几年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一般电池在BP机上只能用20天左右,南孚电池可使用40天左右。我通过附图所示的电路给“南孚”充电,用在BP机上,一年只用两节电池,具体方法如下: ①按附图所示的电路装一简单的充电器,变压器B可选用市售整流电源的变压器,把全波整流改为半波整流,去掉滤波电容,再串入可调电阻R待用。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轻工业电池行业十强企业出炉,天能电池以其非凡的经营业绩和对行业发展的卓越影响力,排名在十强企业首位,南孚、双登、南都、超威等电池企业也榜上有名. 据悉,本次中国轻工业行业十强企业评价工作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采用4+X的评论体系,对企业的市场能力、盈利能力、价值能力、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外资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一潜在大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国连续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到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吸引外资额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在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具有强烈的并购国有企业的内在需求。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主要采用四种方式,即合资控股、增资控股、通过产权市场并购、通过证券市场控股上市公司。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更加充满活力,投资和贸易环境快速改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些发达国家,这使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愿意来中国进行企业并购活动。  相似文献   

16.
案例简介: 王某是今年7月份才着手做电池生意的。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自身实力不济,王某的生意一直较为清淡。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王某遂打起了歪主意。他购买了部分假冒“南孚”电池的商标及半成品等材料,在义乌市皇府城等地生产假冒的“南孚”电池。 自以为干得天衣无缝的王某怎么也想不到,不出一个月,其不法行径就被义乌市工商部门察觉。工商部门在其假冒窝点当场查扣了“南孚”电池52850支,商标标识18万只。 慑于法律的威力,目前,一心想靠“克隆”南孚电池发财的王某已离家出逃,警方正在对其加紧追捕。 义乌市…  相似文献   

17.
外资在中国进行上市公司的参股、收购所要面对更多的法律法规限制,这一方面限制了外资并购的规模与速度. 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外资并购案花样翻新,虽然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总体上包括四种情形:股权转让、债券转让、资产出售、增资扩股.  相似文献   

18.
日子最难过的将是那些未获外资参股的银行——它们将如何与其他市场对手竞争呢? 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金融并购的热地。中国在2005年跨国金融服务并购额飙升67%,超过150亿美元。而中国即将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更将导致并购巨增。亚洲各个市场的金融并购有何差异?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并购战略如何,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哪些影响?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贝恩大中国区银行业咨询服务主管Oliver Stratton,贝恩南亚地区金融咨询服务主管Edmund Lin,以及贝恩亚太区金融咨询服务主管Gary Turner等人(以下简称贝恩)。  相似文献   

19.
白柯 《中国企业家》2006,(11):85-86
强劲的经济增长.颇具吸引力的目标公司价格促使国际投资者蜂拥在亚太金融市场下注。中国市场在整个地区表现最为突出,2005年跨国金融服务并购额飙升67%,超过150亿美元。然而。贝恩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给亚太区高潮迭起的金融业并购浇了一盆冷水——过去10年间,亚太地区60%的金融并购案在并购宣布后两年内,收购方股价低于标准指数。 一边是独具魅力的市场,一边是差强人意的表现。如何打破这一两难困局,使收购方既能在前途光明的亚太地区找到立足点,又能获得更多的价值?尤其是如何在全球增长最快的中国金融市场中绕过危险抓住机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连续九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2002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共吸收外资500亿美元、2002年1月至10月,新批外商投资2730家,同比增长35%。近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42万家。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外资本的投资格局、投资方向、投资策略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一、国外资本投资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蜂拥而入,进人的大部分是中间产品和劳动密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