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去年6月发生的"钱荒"仍然让人印象深刻,也令人心有余悸。今年5月中旬开始,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突然攀升,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且在第二季度财政存款上缴规模剧增与一级市场新债供给抬升的作用下,市场的流动性将可能逐步趋紧。临近半年末时间点,各银行开始担心"钱荒"一幕再重演。一方面为防止去年同期的"钱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爆发了一次"钱荒"事件。由于市场风传某银行违约,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各家银行都牢牢捂住了自己的钱袋子,导致市场流动性衰竭,拆借利率迅速飙升。隔夜Shibor一度冲高至14.33%,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当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认为,这次钱荒事件"与市场传闻扰动、企业税收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以及商业银行半年末指标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有关"。这些因素往年也都存在,却并未引发类似的"钱荒"事件。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有三:一是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6月钱荒的惊秫后,临近年末,钱荒剧情再次上演,12月19日,中国银行间1月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又创6月钱荒以来新高,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也连续三日飙涨。对此,央行紧急宣布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适度注入流动性,但导致钱荒的核心问题就此解决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更悲观的预期是,2014年,中国金融会出现更大动荡。钱荒背后隐伏多年的连锁危机将无法继续遮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白利倩 《理财》2014,(2):60-61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市场资金面风云突变,资金利率大幅飙升,不少品种创下6月“钱荒”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钱荒之后,12月又一次钱荒来袭,面对着倒逼,“央妈”不出所料地出手救市。12月20日,央行发表声明,针对今年末货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央行已连续三天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编读     
《新理财》2011,(8):12
|上期回顾|钱荒,又见钱荒。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钱荒再现。"钱荒"并非全是"现金流"惹的祸,资金的"亚健康"运行,也责无旁贷。"由于缺乏专业的现金管理能力,多数企业的现金流处于亚健康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
刘霞 《吉林金融研究》2016,(4):16-19,50
2013年,金融系统流动性紧张问题非常突出,6月20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天利率上升到13%以上,7天利率上升到12%以上,Shibor一周利率创出11%以上新高,货币市场资金紧张局面愈演愈烈,出现所谓的"钱荒".但是从货币供给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并不缺乏流动性,中国经济出现的奇怪现象引起金融管理者、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热情.部分学者从商业银行的盲目逐利性导致期限错配、资本的整体外流等方面解释"钱荒"的原因.基本所有研究都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飙升作为"钱荒"的代名词,而没有研究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本身的波动特点与"钱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妩中荷 《时代金融》2013,(22):31-32
近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流动性频频告急。但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快速扩张,M2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也较快,按理说不应出现"钱荒"。"钱荒"来袭自今年5月份开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便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6月份的"钱荒"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我国银行业遭遇史上罕见的"钱荒",银行间市场出现融资难的现象,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骤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钱荒"的成因,提出了化解我国银行业"钱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和12月,出现的两场罕见的"钱荒"将中国金融系统置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钱荒"每年有,为什么今年表现得尤其严重呢?银行流动性为何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底,银行业"钱荒"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而光大违约门这次意外事件,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引爆6月钱荒的导火索。本文主要通过黑天鹅事件来探讨资金短缺的原因,并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得到其本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2013,(14):3
人们把前段时间市场上的短期流动性紧张形象地称为"钱荒"。"钱荒"看上去有点儿刺眼,但它确实发生了,并让市场惊出一身冷汗,也使人们对市场纪律约束更为关注。它明确告诉市场,无论商业银行、企业、政府部门还是中央银行,都必须管好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13.
要避免近期不断出现的“钱荒”,需要我们从金融体系流动性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出发,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流动性调节机制和银行行为特征,深入分析“钱荒”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市场流动性调节、银行流动性管理和监管等方面存的问题。这样才能减少“钱荒”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日前,各种媒体都在热炒银行的"钱荒"问题,似乎一向资金充裕的中国银行突然间没钱了,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也并不奇怪,因为银行的"钱荒"问题不仅仅是银行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缩影,也许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对中国银行业为何会出现"钱荒"便很容易理解了。一、银行的资金量是否充裕?中国人的储蓄习惯世界闻名,按说中国的高储蓄率让银行的资金会很充裕,不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但一度高达30%的隔夜回购利率让大家知道银行们都在抢钱,银行并不是真的很"富裕"。如果和另一个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下旬,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了很诡异的现象:市场短期利率瞬间飙升到30%,股市狂泻,市场纷传商业银行头寸短缺、需要中央银行紧急救助,加之其时有个别金融机构的系统升级、其ATM暂停服务,一时风声鹤唳,甚有人惊呼中国终于爆发了金融危机……中文媒体将其时其景描述为"钱荒",而同时中央银行领导在不同场合斥之为银行业的过度信贷扩张……现在,"钱荒"并未引发危机,但也似未完全消退,因为无论是银行还是普通企业,均感到资金比往年紧张。冷静思考这种现象,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钱荒"的  相似文献   

16.
庄之蝶 《时代金融》2013,(22):33-34
危机亦是转机。6月份的"钱荒"波及股市,使高层看到了"钱荒"背后金融改革滞后的短板,以及金融垄断引发的资源配置不公和蕴藏的风险。6月19日,李克强总理定调金融改革方向,首提探索建立民营银行。第三天,马云的《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文章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文章既表扬了中国金融业的巨大贡献,也表明现有的金融体  相似文献   

17.
《新理财》2013,(8):34
"昨天是九级地震,未来还会有余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6月21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中称。根据他的预测,"钱荒"暴露出的流动性问题将使市场迎来三波主要的冲击,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及实体企业都应尽早防范。第一波高善文认为,目前暴露出的"钱荒"正是第一波震荡,但震源尚浅,主要在银行间市场,表  相似文献   

18.
李苑 《金融博览》2013,(10):54-55
今年6月,银行间同业市场出现的"钱荒"现象,进一步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飙涨,也使银行理财产品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这场钱荒中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而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上市公司投放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有两个来源:自有闲置资金和募集  相似文献   

19.
余丰慧 《金融博览》2013,(22):86-86
2013年后半年以来,特别是6月20日的中国内地罕见银行钱荒后,钱紧、钱荒似乎像恶魔一样附体于中国资金市场。针对外汇占款增加1200多亿元,中国央行停止了逆回购操作,却使得银行钱紧又来,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都较大幅度攀升。现在看来,钱荒是一个顽疾,不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和理顺金融市场、银行业市场秩序,钱荒必将继续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20.
缥缈 《新理财》2013,(8):26
"6·20流动性危机"的发作时间,虽然很短,但其"卡位"的那个"时机"令人感觉不到有什么可"慌"的道理。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坊间称"金十条")指出,目前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但资金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很明显,"金十条"的正式发布,给始于6月下旬的"流动性危机(钱荒)",定了"调子"。始于6月末的流动性危机只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本质并不复杂。钱荒就是钱荒,不是"钱慌"。因为"6·20流动性危机"的发作时间,虽然很短,但其"卡位"的那个"时机"令人感觉不到有什么可"慌"的道理。如果业界对于"6·20流动性危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融紧缩、货币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