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一般均衡市场理论,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市场进行细分和分析,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商品房市场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模,以及保障性住房需求人群在商品房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十二五"后期,在现行保障边界不扩大的前提下,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会对北京市商品房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闭建明  苏林 《商》2014,(28):54-54
本文结合南宁市住房保障实施现状,分析南宁市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对住房保障的影响,并从住房保障政策、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保障性住房用地及资金来源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指出现有住房保障制度和模式难以适应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要求。最后,本文从保障性住房政策改革、保障模式变更、创新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及资金筹集等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文 《现代商业》2014,(6):196-196
目前,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重视度的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融资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特点,然后研完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现状,最后就个人观点对如何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裴建文 《商》2013,(22):275-275
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人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这种类型的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近年来,国家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对住房保障的投入逐年增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务不断完善,许多低收入百姓由此实现了住有所居,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然而,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急需解决的问题逐渐显露。作为一名在房地产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工作者,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代小月 《商场现代化》2012,(23):126-127
从2007年开始,国家不断的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贵州省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并以贵阳市作为基点,逐年增加保障房建设数量,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但是随着住房保障实施,很多问题开始突显出来。为了促进贵阳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贵阳市中低收入家庭的特征和居住状况以及贵阳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行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是国家保障民生、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房地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缓解城市住房矛盾、拉动投资消费、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规划建设面临的困难较多,在取得一定预期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优化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有助于改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绩效,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建设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住房理念,运用政府和社会这两种力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积极探索成功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工作,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关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需求从“有居”转向“宜居”,居住支出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增长。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流动人口规模显著增长,住房租赁是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居住问题的重要渠道,租金等居住支出成为影响其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CFPS数据库,获取北京市租房家庭相关数据,分析租房家庭居住支出对其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以收入水平和家庭规模展开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居住支出对居民消费结构产生“挤出效应”,且租户由于收入、年龄、家庭规模的异质性,在居住支出结构以及对家庭消费影响方面产生差异,并据此提出政策供给层面的对策建议。基于此,应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长租房建设,精准实施住房保障策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住房租赁。  相似文献   

9.
我国住房改革起步较晚,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且保障性住房体系得到重视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因此,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存在一定的缺陷。近些年,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步子越迈越大,并且实现了从经济适用房为主到以廉租房为主的过渡。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时期必定会出现相关的问题,所以,研究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问题,成为保障我国住房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范志勇 《北方经贸》2011,(12):29-30
金融危机后,我国房价不断推高,住房问题已经由经济问题发展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调控房地产,根据现实情况,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实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是房地产调控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当前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途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是顺利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武汉市的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新就业职工面临安居困境,其原因在于:房价与房租持续飙升;收入水平低且增长缓慢;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缺位与错位;现有非正规的住房解决方案面临争议;廉价居所不断流失。解决新就业职工居住困难需要在公租房持续放量的同时,优化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切实降低居住成本;有效利用市场存量房源,加强市场调控,增加小面积廉价商品租屋供给,着力提高新就业职工付租能力;谨慎推进城中村改造,明确城中村改造应予担负的住房保障义务;通过政府扶助、社会合力、分流引导,多渠道化解新就业职工的生计难题。  相似文献   

13.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在注重社会公平和城镇居民基本住房诉求下,解决不同收入状况的城镇居民住房的不可或缺的政策。国外经验表明,住房问题既要靠市场手段,也要依靠大量的公共政策手段。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不仅是加强我国房地产业管理,加快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国外住房保障模式主要分为廉价实物配租和货币租金补贴两种模式。目前,我国在住房供给的模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国际相比,差异很大。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健全廉租房制度保障模式,明确政府在住房保障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住房保障工作机制及法制法规建设,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建设资金问题,形成住房建设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结合目前居民资金供求的大缺口给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带来很大困难的实际,迫切需要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引入资金,从而将资本市场的资金引入住房金融领域,解决金融机构抵押贷款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住房不仅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同时还是重要的生存资料。为弱势群体提供适当住房,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本文在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构建更为科学、高效、公平的住房保障制度,从而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住房分配是社会安定发展的基本保障,而住房有效分配的前提是摸清居民住房需求的底数。通过对我国住房表象隐藏下住房问题的根源进行探究,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全民住房信用体系建立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当前开展城市住房调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为例,分析了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城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大城市现有的住房存量结构受到住房制度改革,尤其是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深刻影响。由福利分房的再分配体制向住宅商品化的市场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赎买措施是造成城市居民高自有率的主要原因。随着转型的逐步完成,未来城市住房的增量结构将更多地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化要素如人力资本,收入,私有经济,价格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收入和教育的提高对住宅的拥有及价格/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随着市中心房价的大幅升高,城市新增人口的居住选择有逐步郊区化和次中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住房市场出现了城镇中等收入居民有强烈的购房欲望,然而又因为收入偏低而没有实际支付能力,即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具有普遍意义,就当前来说,居民对住房的消费尚属于其引致消费的一部分,政府应该通过增加中等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提高他们对住房的消费能力。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又有赖于税收杠杆,政府对国内居民发行公债和参与保险可以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能力,从而提高中等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0.
章成  洪铮 《人口与发展》2022,28(1):103-116,58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消除贫困和促进居民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包容性增长的有效手段。基于2010—2018年CFPS数据,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运用面板分位数、反事实估计、PSM-DID等方法探究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医疗保险和政府补助,养老保险对增加居民消费倾向有积极作用,各类社会保障均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由食品支出向发展型或享受型消费升级,且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升级有更显著的正向作用,表明社会保障促进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