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介绍了以中国丹霞.崀山为极点的新宁县的增长极模式,指出崀山在新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所做的贡献以及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指出应该强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使增长中心在获得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并从中国丹霞.崀山旅游发展的个案总结出旅游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发展了区域经济就发展。  相似文献   

2.
付华 《开放导报》2021,(4):71-79
增长极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特区、开发区和新区的发展历程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可以发现,这些区域增长极不仅是我国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在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体制创新形成动力机制,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与产业发展.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应更加注重培育经济增长极,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新增长极的培育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但是,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区存在规模较小、经济结构不合理、辐射带动力与经济联系较弱、先导部门成长性不足等问题。西北地区新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应采取"突出总量和规模扩张,注重多元化发展,强化区域和区际合作,协同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战略思路,以加快核心城市发展来推动增长极经济规模扩大、以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来提高增长极产业支撑能力、以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推动增长极创新发展、以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功能分工来提高增长极的经济联系、以区域联通和发展环境塑造来优化增长极的发展环境、以信息化推动新增长极跨越式发展为战略重点,有效推进西北地区增长极培育和发展。此外,需要通过将新增长极培育纳入"十三五"西部大开发规划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行分类管理的"增长极"政策体系,加大国家援助与区域合作力度,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等政策举措,加快西北地区新增长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美 《浙江经济》2023,(1):68-69
<正>丽水要成为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需要抓好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引和推进,项目储备需做“加法”、项目招引需做“乘法”、管理审批需做“减法”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丽水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丽水要成为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需要抓好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引和推进,有力争取资源要素,实现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克斯提出,依据差异性来设计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作为沿海率先发展的重点战略区域,享受了许多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凭借深水良港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重要的大区域增长极.其城市经济构成大区域经济的主体。本文以青岛市为个案。提出“十二五”规划期.要突出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布局战略的实施.在全域范围内实现组团布局发展:突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加快调整城市经济结构:突出高新区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突出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城市:突出循环生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突出高端产业发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基地城市”。  相似文献   

7.
增长极理论对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基础上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发展理论。运用该理论指导西部旅游规划,对西部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发挥、旅游精品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西部各省区要分期分批重点开发建设好若干个生态旅游增长极,以其扩散效应带动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加快形成我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必须正视这一阶段我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将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为一体,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我区向产业分工体系中高端延伸,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提升进程.  相似文献   

9.
张艳 《特区经济》2010,(11):203-204
重庆在西三角经济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重庆,成都,西安的发展现状比较,阐述重庆在西三角经济圈中的比较优势,并提出重庆在发展中所应采取的措施。重庆要以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为契机,迅速成长为长江上游及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通过三省市的合作达到经济要素跨行政区域关联,城市群内产业互补,使得极核作用不断强化,提高西三角经济区活力。  相似文献   

10.
把西安培育为西部的经济增长极,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必然选择;利用“关一天”经济区建设的契机,着力把西安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创建西安国际大都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G-W长期增长模型融合了新增长理论研发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的理论,尝试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视角整合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增长的长期增长过程,实现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人口转型的内生化,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解释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型和驼峰型增长。对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来说,G-W模型的政策意义在于指出了技术进步、人口转型和人力资本相互作用对于长期增长的重要影响,其中包括提升效率资源水平以促进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2.
Pro-poor Growth     
1 Televised speech by Nelson Mandela on the occasion of the worldwide Live‐8 concerts in July 2005.
[There] are two paradigms for Human Development: one that believes in the overwhelming power of economic growth, another that emphasises the design of pro‐poor policies. Jan Vandemoortele (2005 )
Pro‐poor growth is often advocated but seldom defined. Some proposed definitions and associated measur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Much of this literature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ducing economic inequality. A basic source of confusion is whether inequality reduction is desired as a means for reducing poverty or as an end in itself.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f it is the former, as is usually said, the pro‐poor growth literature tends to overstate the importance of reducing inequality, or avoiding an increase. Growth that is most effective at reducing poverty does not necessarily coincide with growth that reduces inequality. This literature is overly pre‐occupied with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the outcomes of economic events,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ncomes or expenditures. What is most needed is solidly base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anner and extent to which alternative growth strategies influence the rate of poverty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3.
Growth cycles     
  相似文献   

14.
Green Growth     
Roger Levett 《Local Economy》2000,15(4):352-353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工业增长率等指标都能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对该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很少从一国出口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用实征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份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研究反映在出口结构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增正 《南方经济》2001,140(5):8-10
本文简要地描述了眼下时髦的“新经济理论”是怎么来的,继而说明了“知识经济及其发展所需的条件,特别是产权明晰与“经济基础设施”的齐全至关重要。中国欠缺的恰恰是这两次大条件,本文指出,就中国整体而言,发展比较“原始”的生产更为实用,提倡知识经济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中国资源的两大“瓶颈”是粮食和石油,而这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开发西部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和石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危机或"硬着陆",正在进入"正常的高增长"时期。中国需要积极化解消极因素,以实现7%~8%的潜在增长率(目前应该在7.5%以上)。市场经济中政府也要履行应尽的职责。目前亟需推进三方面的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与规模;加快城市化,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普惠式政策鼓励企业专注、专业的发展,持续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普  陈伟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45-49
文章根据VAR模型和VCE模型,选取我国1978-2005年的农业产出和财政农业支出为样本数据,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及其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首先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总水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的主要项目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最后,根据财政农业支出的不同用途,分析了财政生产性和消费性支出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敬川 《南方经济》2005,(10):31-33
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增长理论都是在批判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修正和完善,而演化增长理论则重新建立新的理论基础,两者的不同区别于四个方面:相关性、对技术的理解、历史因素或路径依赖和行为目标的设定。但总的看来,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理念体系比较成熟,演化增长理论还处于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0.
We analyze the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growth slowdowns in fast-growing middle-income countries, extending the analysis of an earlier paper (Eichengreen et al., 2012a). We continue to find dispersion in the per capita income at which slowdowns occur. But in contrast to our earlier analysis which pointed to the existence of a single mode at which slowdowns occur, in the neighborhood of $15,000–16,000 2005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llars, new data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two modes, one at $10,000–11,000 and another at $15,000–16,000. A number of countries appear to have experienced two slowdown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modes. We suggest that growth in middle-income countries may slow down in a succession of stages rather than at a single point in time. This implies that a larger group of countries is at risk of a growth slowdown and that middle-income countries may find themselves slowing down at lower income levels than implied by our earlier estimates. We also find that slowdowns are less likely in countries where the population has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education and where high-technology products accounts for a relatively large share of exports, consistent with our earlier empha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moving up the technology ladder in order to avoid the middle-income tr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