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正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华侨华人史,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支流或根系之一。随着华侨华人经济势力的崛起,广大华侨华人业已成为促进祖国和家乡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华侨华人及侨乡研究对于当今和未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丰富宝贵的资源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有着一定的现实镜鉴意义。本研究选择山区侨乡——浙江省青田县为研究对象,从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经济变迁的视角,考察分析了青田华侨华人在青田侨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促使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政策吸引力不足、对新生代华侨华人的精神激励欠缺以及忽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注定着旧激励机制无法满足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未来,中国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究新时代华侨华人渴望回国发展、共享经济繁荣和参政议政的新诉求,以及阻碍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因素,才能构建一套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劲动力的"需求满足机制"和"阻力减小机制"并行运作的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据1996年的侨情普查统计,福建共有海外华侨华人1033.5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港澳的同胞123.2万人.改革开放20年来,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省利用外资最主要的形式.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福建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担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华侨华人在引资、引智和发挥桥梁作用等领域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华侨华人参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存在风险、信息交流平台不健全和华商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待改善等,得出华侨华人可以在投资、知识资本输送、文化交融等方面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的结论,提出推行华裔卡、变革华商企业制度、构建新型交流机制、聚集华侨华人创新,以及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来深化产业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据1996年的侨情普查统计,福建共有海外华侨华人1033.5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港澳的同胞123.2万人。改革开放20年来,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省利用外资最主要的形式。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福建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侨汇以及华侨华入和港澳同胞与福建的各种经济合作,为三资企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侨汇,是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从居住地汇回或携带到祖国大陆的款项。大量的侨汇为祖籍地(国)的社会进步和经…  相似文献   

7.
先行一步:改革开放中的广州社会与华侨华人、港澳同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特区经济》2010,(8):19-22
本文从广州社会与海外华人跨国网络重构的视角,指出海外华人与祖乡"内"与"外"的社会延续,"中心"与"周边"的空间转换,"文化中国"的认同与儒商精神的兴起等因素,是改革开放中广州的社会发展重要的内在推动力。最后本文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广州如果要继续担当中国发展的排头兵,必须要解放思想以新的战略眼光来发展与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新型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动力变革是关键,本文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思想,从战略视角探求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关系,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初步建构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编码和不断分析,建立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互动模型,明晰了华侨华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中的战略定位,发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在互动时面临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规划不足、华侨华人力量战略定位不明晰、海外合作交流平台搭建战略行为不连续等问题,提出战略模式上人才引进体系系统化、战略定位上重新评价华侨华人力量、双向合作平台的搭建上战略行为落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让祖国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愈加紧密。本文分析了设置自贸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涉及华侨华人的制度现状,指出当前存在对外投资分布不均衡、侨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并研究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用PEST分析法构建制度设计内容,并就如何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加强智库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在制度方面的优化建议,以降低管理风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李鸿阶  廖萌 《亚太经济》2009,(5):102-108
华侨华人是中国实现海外利益的特殊载体,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重要依靠力量。本文运用经济融合理论,着重考察华侨华经济融入住在国的过程、方式、现状与实现途径,发生经济矛盾与冲突的根源,以及住在国华侨华人政策变化的经济影响。指出华侨华人经济活动能否融入住在国,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对我国发展与住在国经济关系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据1996年的侨情普查统计,福建共有海外华侨华人1033.5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港澳的同胞123.2万人。[1]做革开放20年来,福建作为中央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最早的省份之一,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省利用外资最主要的形式。福建的三资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重要作用。探讨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福建三资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正确引导侨(外)资的投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侨(外)资对福建经济的促进作用,具…  相似文献   

12.
王寅飞 《魅力中国》2014,(14):27-27
中泰两国友好往来,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华人到泰国定居大约始于700年前的素可泰王朝时期。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更有大批中国沿海居民移居于泰国。移居泰国的华侨劳动人民,带去了中华民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同当地泰国人民密切合作,共同披荆斩棘。开发经济。对推动当地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泰国社会中泰文化逐渐混合与发展起来慢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泰国华人文化,影响着泰国的华人社会逐渐形成。因此,研究华人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不但对华侨华人学界有价值,而且对中泰两国的友好关系也很有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在泰国生活中对华人社会进行的调查.同时结合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期刊和网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处于转型窗口期,如何高效利用二者的互动关系成为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二者各自价值的必要条件。本文利用生物学和经济学交互的协同演化理论进行分析,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入一个极富解读力的框架中,用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式打破过去固化的低层次转型路径,构建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结构图,分析两个互动主体协同演化的双向因果、多层嵌套、非线性、特定路径依赖特征,判别其协同演化多层级、无主导、基于合作的特定类型,深度探讨二者协同演化作用的机械互动约束、政策灵活开拓、变异与选择过程机制,提出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路径建设的基石、规划的保障及发展指向标,实现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贡献及中国经济发展对华侨华人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反哺。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后华侨华人在中国革命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一股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所起作用和所作贡献是巨大的。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民族的兴衰荣辱、祖国的繁荣富强中都饱含着华侨的期待和渴望、渗透着华侨华人的血汗和艰辛、彰显着华侨巨大的作用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五邑大地在形象上有“侨”的影子,文化上有“侨”的烙印,经济上更有“侨”的地位。在广东省江门市,随处可见由华侨乡亲捐资兴建的道路、桥梁、医院、学校,以侨命名的广场、以侨为主题的公园、以侨资为主力的企业不胜枚举。作为“中国侨都”,400万海外华侨华人是江门的重要资源。自2016年《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实施以来,江门市积极开展侨务服务经济发展行动,“侨”资源优势得到更大发挥。  相似文献   

16.
华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华人经济的前身是华侨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国华侨一般都放弃中国国籍,加入侨居国国籍。这样,绝大多数华侨经济也就成为华人经济。对中国来说,华人经济乃是一种外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福建省古田县是千年古县,素有"水电之乡"、"食用菌之都"、"体育之乡"、"文化之乡"之称,古田溪水电站为全国第一个地下电站。古田还是福建省重点侨乡,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3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近10万人,素有"闽东第一侨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是我国的四个经济特区城市之一,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实行计划单列,并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厦门是一个著名的侨乡。目前,在海外的厦门籍华侨、华人有35万人,在厦门的归侨、侨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中国同世界交流的重要纽带,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此本文通过研究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因国际贸易体系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人民币国际他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有待...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侨华人是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改革开放30年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重庆的投资也很有效,不少项目正在积极展开。欢迎华侨华人到重庆发展,共享西部大开发的机遇。9月24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会见参加2010华侨华人重庆合作交流会主要嘉宾时如是说。9月25日,由国务院侨办和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相约重庆,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旨在搭建华侨华人与重庆之间经济、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加深了解、发现商机、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2010华侨华人重庆合作交流会,在渝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的400多位华侨华人齐聚重庆。他们当中既有带着资金、技术、项目或拟在重庆投资发展的世界知名侨商侨领,又有拥有高新技术、准备回国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任启亮,重庆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副市长周慕冰,知名侨商侨领林文镜、罗康瑞、邱维廉、李学海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