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庆江北嘴国金中心的写字楼里,藏着一家名为"Bravo Couture"的法式刺绣工坊,主理人陈玥是个从海外归来的重庆姑娘. 无论是陈玥还是她的工坊,都可以看到"国际范"和中国气质的交融,正如用法式刺绣制成的"洪崖洞",以及极具中国风的团扇、香囊、花鸟鱼虫……中西方的美以艺术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
趣味商品     
《新财经》2010,(4):66-67
英国伦敦,一种名为“Laptop Compubody Sock”笔记本电脑毛线外套诞生,它能够让你在使用电脑时保证完全的私密和不受外界干扰,能够在冬天为你保暧,只是样子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3日至5日,在来渝参加第九次中国一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ACJCC)会议的代表中,有一位来自花园岛国菲律宾的客人,菲律宾外交部东盟司司长Marilyn·J·Alarilla。她说,这是她第一次访问重庆,重庆飞速发展的经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热情友好的人民以及可口的美食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到此次在渝召开的ACJCC会议,她高度赞赏重庆及重庆市民在举办此次会议过程中提供的优质服务和热情安排。  相似文献   

4.
熊怡 《今日重庆》2011,(1):48-51
上海世博会完美谢幕,重庆姑娘谢璐难说再见。 她是来自四川外语学院的奉节女孩,她是2010年重庆小姐30强,她曾两次赴沪服务世博会重庆馆。短短数月,她完成了从普通大学生到世博礼仪迎宾,再到世博中文、英语、西班牙语讲解员的美丽蜕变。  相似文献   

5.
正时隔42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第二次来到重庆,这也是她任特首以来首次访渝。重庆的发展变化给她留下怎样的印象?未来渝港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她对重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有什么建议?9月25日晚,在结束一天的考察后,林郑月娥在住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林郑月娥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祝福语:祝愿重庆市迈向发展新台阶,祝福重庆市民身体健康、国庆节快乐!  相似文献   

6.
今年刚满21岁的田佳鑫,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重庆航空,成为一名空乘。别看她初入职场,在重庆航空可是小有名气的,因为这个"零零后"空姐,在一趟航班上就收到了六封实名表扬信。这得益于田佳鑫的"空中义务导游服务"。为了更好地和乘客沟通,做好服务,她会主动寻找那些来重庆旅游的乘客,为他们介绍各个景点,遇到自助游的乘客,还会主动帮乘客确认攻略的合理性。有一次,在遇到一群结伴来重庆旅游的吉林乘客时,田佳鑫不仅帮他们调整了游览洪崖洞的时间,还推荐他们从千厮门大桥上俯瞰洪崖洞。最后,她还给乘客提供了一些性价比较高的餐厅。  相似文献   

7.
郑和明 《今日重庆》2011,(12):80-83
在全国卫视频道主持圈中,位来自重庆的女孩逐渐崭露头角,她以明媚动人的形象和邻家女孩般亲切大方的主持风格获得了众多“果冻”的喜爱。她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张杨果而”。从前安徽卫视的当家花旦,到湖南卫视主持《百科全说)、央视财经频道主持《购时尚)等节目,吼重庆女孩的果敢拼劲,张杨果而完成了自己事业上的一次次飞跃。  相似文献   

8.
《重庆与世界》2016,(45):36-37
会议期间,主办方安排了多场活动帮助中外嘉宾了解重庆。参会嘉宾前往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部分中外嘉宾还来到中共重庆市委,参加主题为"走进重庆市委:五大发展理念在重庆的实践"的活动和座谈会。主办方还为近300名参会嘉宾举行了一场名为"重庆之夜"的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8日,一场名为“三峡大讲坛·重庆发展论坛·川渝产业发展峰会”的论坛在重庆的渝洲宾馆举行。“一次非常奇怪的会议在重庆召开!”这是一个名为“最成都”的BBS上网友对该论坛的预告。网友对“峰会由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攀钢集团协办”这点似乎感到很不可思议。还有网友在后面跟帖到:“清谈会吧!估计很多“爱重庆”的重庆直辖市市民又会大声批驳重庆市政府的投降主义和四川情结了……”不过,现在持这种论调的人在网络上似乎越来越少,“攀钢集团为什么不能协办了?攀钢集团把渝钛白收购了,是川渝产业共发展的典型例子!”在第二帖就已经有网友开始反驳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四川、重庆任重道远。”在6月8日的论坛上,川渝两地部分市区县(自治县、市)领导、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共200余人汇聚一堂。他们共同呼吁,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川渝自古是一家。川渝应该携起手来,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将川渝地区建成我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  相似文献   

10.
有壶说壶     
记得两年前在重庆的古玩店,看到一位中年女子包装好两三把瓷壶付款,问她为什么一次买几个壶。她颇有意思地笑着回答,我喜欢收藏壶,"有壶"就是"有福"了嘛。其实,用重庆话说"壶",就是"福"的发音。收藏壶,还讨了口彩,自然是高兴的。不知道这个城市有多少人专类收藏壶。说来也巧,最近在藏家老陈那里看到了一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菁华百壶图》,里面收录了自(战国)晋唐至宋、  相似文献   

11.
高挑的身材,独立、干练.这是8月赴重庆履新的丹麦总领事安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渝三个多月,安雅一直很忙碌.在重庆荣昌,她刚刚参加了“中国—丹麦高效养猪及环境保护论坛”.接受采访前,她正忙着为12月7日在重庆举行的“2013中丹医养结合高峰论坛”做准备. 谈起她在重庆未来五年的总领事任期,她信心满满,已着手“五年规划”.而谈起随她一起到重庆定居的两个儿子,她又笑意盈盈,显露出一位母亲的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2.
正会议期间,主办方安排了多场活动帮助中外嘉宾了解重庆。参会嘉宾前往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部分中外嘉宾还来到中共重庆市委,参加主题为"走进重庆市委:五大发展理念在重庆的实践"的活动和座谈会。主办方还为近300名参会嘉宾举行了一场名为"重庆之夜"的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13.
熊怡 《今日重庆》2012,(10):52-55
江西小伙子胡寅没想到,自己的创业梦会那么快在重庆变成现实。从应届毕业生到微企老板,25岁的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如果说,10年前最好的创业机会在上海,那么10年后的今天,就一定在重庆了……"在北部新区某写字楼里,胡寅和他的搭档齐虹,用"85后"年轻人的热情感动了记者。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重庆有非常漂亮的城市天际线,你们来重庆看看吧!"8月23日,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艾佩诗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她很乐意向亲朋好友推荐重庆。她说,重庆这座城市有无限的潜力等待人们去挖掘,"我希望能成为发现她潜力的一份子。"重庆的历史人文值得花时间去探索"重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城市,这不仅仅体现在人口、面积的数字方面,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有活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辛明翠第一次踏上重庆这座陌生城市的土地,便爱上了这座火辣辣的山城. 辛明翠是位地地道道的青岛姑娘,性格很开朗很阳光.2002年到新加坡学习旅游管理并参加工作.几年后在她徘徊人生方向的时候选择了回国,在干妈的邀请下来到重庆.现在在重庆从事销售工作.  相似文献   

16.
熊怡 《重庆与世界》2017,(25):42-47
“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重庆有非常漂亮的城市天际线,你们来重庆看看吧!”8月23日,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艾佩诗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她很乐意向亲朋好友推荐重庆。她说,重庆这座城市有无限的潜力等待人们去挖掘,“我希望能成为发现她潜力的一份子。”  相似文献   

17.
《环球财经》2014,(10):118-118
职业乞丐不只是中国的专利,美国也是如此。在纽约,知名人物保拉·哈德莉曾上过《纽约邮报》的头版,她每天都在纽约第五大道上行乞,有一次甚至只是在路易·威登的店门口张望20分钟就得到18美元。一位60多岁的妇女在创办了一个名为“保障我的就业社区”的乞讨网站后,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了400美元,现在她的新目标是成为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8.
浙江籍商人周爱青在重庆经营着小小的纽扣,却跻身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圈,并迅速发展成为连锁经营。面对她的成功,人们在惊讶、赞叹的同时,不禁追问她是怎样演绎这个小生意、大经营的打拼神话的呢?(一)1986年,刚过了10岁生日的周爱青跟随做生意的父母从温州来到 重庆。在重庆的商  相似文献   

19.
与往年一样,静观的腊梅如期绽放,将孕育一年的姿态与馥郁独立寒天。与往年不一样,一位清丽的女子行走在静观的小山坡上,接过了当地人送上的一小把腊梅,她谦谦致谢。此前她去了印度,身体带回的热遇到了重庆的寒,国语带着感冒后的鼻音,交流中不时停顿,想要寻找可以替代的词汇。她是杜芃萱。她从台湾来,因为重庆的腊梅之约。邀约她的,是在北碚上学和工作近十年的付立平。付立平在西南大学学历史。课余,  相似文献   

20.
认识女画家张维涛,是在2010年7月一次画展上,她专程从海南赶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江苏著名画家王宏瑶国画展。五十左右的年纪,还这般忘情于丹青。交谈中得知,她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她说,她的根在重庆,去海南才两三年,是开阔眼界发展而已。"寻觅"发展张维涛有一幅人见人爱的工笔兼写意画,名曰《寻觅》,画的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跳跃于松枝上在寻觅什么:是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