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并购呼唤投资银行的诞生在我国,自从1993年“宝延事件”以来,企业间的并购作为搞活国有企业和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但是,我国的企业并购面对的却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对增强我国企业发展竞争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投资银行在并购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宏观层面、投资银行自身、并购企业几方面。本文将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来 《时代经贸》2006,4(10):99-100
纵观发达国家之间企业并购的历史,投资银行对企业并购的形成和发展无不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投资银行作为交易职能分工的产物,它可利用专业化分工为企业并购节约信息搜寻成本,合同成本以及多种风险成本。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并购和投资银行业的理论,然后分析了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具体作用,继而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业在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约束,最后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强调提高投资银行业自身的能力并辅以外部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改善当前的不利状况,确保我国投资银行能在企业并购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李慧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14-115
并购是企业获得发展、扩张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并购是中国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的中介机构,拥有并购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提高专业的并购顾问服务,因此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日益加强。首先从投资银行基本概念出发,阐述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并提出中国现有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建梅 《时代经贸》2010,(20):110-110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已经发展了15个年头,共有557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发生过转移。从全球来看,并购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但是我国的投资银行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发行承销,2008年,券商发行收入达88.8亿元,并购业务收入仅为15亿元左右。企业并购融资难的问题是制约我国并购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投行在并购融资中所起的作用也应得到进一步发挥,本文将就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和发展策略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谢汪送 《技术经济》2003,22(2):47-49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组织 ,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在企业并购活动中 ,投资银行既提供资金 ,又充当经纪人 ,甚至直接参与企业并购 ,大大促进了整个并购运动的发展。一、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企业并购业务是投资银行除证券业务外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 ,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并购策划和财务顾问业务。指的是投资银行作为中介人为并购交易的双方提供策划、顾问及相应的融资服务。这是投资银…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资产重组和公司并购,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并购是在我国特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下产生发展的,必须正视我国资本市场重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实质性重组并购,这是证券监管当局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并购浪潮中,企业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我国企业并购中既存在宏现层面的问题,又存在微观决策中的问题,需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以求有利于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投资银行的企业并购业务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帮助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我国的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促进了我国的产业机构升级,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美国企业并购历史演变的分析认为,在现阶段我们应借鉴美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经验,加快以横向并购为主导并购模式的并购步伐,推动我国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活动的稳定、健康发展,提高资源与资产配置的有效性、有序性和战略性。  相似文献   

11.
资产重组与并购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范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行多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医药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不断深化,公立医院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产生对资产重组与并购的需求.本文结合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医院资产重组与并购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鹏 《经济师》2005,(8):59-60
文章重点从2004年到2005年我国金融界和资本市场中发生的一些令人瞩目的新情况出发,探讨投资银行提升并购重组业务竞争力和通过并购业务获得发展的新机遇和新途径。文章认为股权分置试点、拯救“问题券商”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问题的新发展等将为我国投资银行通过并购重组业务提升竞争力带来三重机遇,对投资银行在现阶段和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开展并购重组业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拓展并购业务 打造未来投资银行业务核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莉萍 《经济师》2003,(7):214-215
国内投资银行面临着发展壮大及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的艰巨任务。因此 ,如何在传统业务基础上 ,进行业务创新 ,及时拓展并购和资产重组等更具挑战性、策略性的业务 ,培养自己的持续盈利能力 ,是摆在每一个券商面前的重大课题。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恰好为我国券商提供了业务转型的契机 ,谁抢先进入 ,谁将首先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成为我国未来投资银行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要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的先进经验,克服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与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相比较,我国的企业并购无论从并购的动机、机制、环境方面,还是从并购的规模、类型、方式上,都处于初始不发达形态。从我国实际出发,只有从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投资银行体制、健全并购法律制度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这也是目前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现实状况随着产权交易被明确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 ,近年正日益掀起产权交易、企业并购热 ,然而误区也随之而来 ,有些人把产权并购当成了“速效救心丸” ,成为包治百病的仙丹 ,造成了许多令人痛心的并购悲剧 ,给国家和个人均造成了巨大损失。某些经营者对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在动机上表现为 :①为上市条件所需求的“并购”题材而进行资产重组。证监会审批中 ,要求有“并购”内容旨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②为公布发行时多争额度而并购重组 ;③为“借壳上市”“买壳”而上市圈钱 ;④为股市炒作而并购…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并购的新一轮浪潮日益成为解决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国有资产凝固化等深层矛盾、实现资产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而企业并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产权交易活动,必然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本文仅就近几年我国股市的发展及其与企业并购的内在联系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的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国有银行债权重组实际上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企业资产重组既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力发展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以企业资产重组为重要内容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务。当前,多数券商受利益因素制约只对证券承销等传统投资银行业务感兴趣;“分管经营、分业管理”的中央银行监管原则使商业银行无法放开手脚。以发行金融债券为主要资金来源、专门从事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家开发银行在资金总量、企业客户、人才储备及社会信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期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途径,一是在宏观经济管理上,积极引导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在微观经济活动中,采取资产债券化等方式,直接参与企业资产重组  相似文献   

18.
陈宇 《现代经济信息》2011,(13):215+277
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类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日趋迫切,可以从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适度放宽条件并鼓励金融创新,进一步发展壮大投资银行投资集团等方面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并购是企业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成功的并购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协同效益".近几年我国企业并购案例显著增加,然而我国企业在并购融资上仍然存在很大障碍,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以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融资来源问题为切入点,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燕 《时代经贸》2010,(10):26-27
并购是企业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成功的并购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协同效益”。近几年我国企业并购案例显著增加,然而我国企业在并购融资上仍然存在很大障碍,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以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融资来源问题为切入点,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