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要把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摆到重要位置上来。新中国的企业管理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1.三年恢复和“一·五”计划阶段。破除了旧  相似文献   

2.
赵玉华 《经济师》2000,(3):116-1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在经济活动多元化的发展中 ,经济生活日益复杂 ,有的企业潜亏现象也日趋严重 ,经济拮据 ,步履维艰。据有关资料表明 ,约有 70 %的国有企业或明或暗地存在潜亏现象 ,造成企业流动资金极度缺乏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潜亏是一种不良的经济现象 ,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是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反映。这是因为有的企业领导不善管理 ,亏损严重又要粉饰经营业绩 ,减少报告期亏损 ,拔高企业形象 ,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有的还披着合法、合规的外衣 ,以假乱真 ,更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内因、起点、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秘书处公布的资料表明,企业由于管理混乱而造成亏损的占亏损企业总数的近40%,这就更增强了搞好企业管理这一企业建设中“老生常谈”的永恒命题的使命感、紧迫感.  相似文献   

4.
略论加强企业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郝左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长远任务。改革17年来,企业的活力确实有很大增强,但是还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做到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实惠比较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实在。在近期内巩固地实现财政、信贷的收支平衡,保持市场物价的稳定;在中期内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管理体制合理化,企业组织合理化,使国民经济持续地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在远期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从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苏根群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要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必须把物...  相似文献   

7.
会计监督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连更新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一样,是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强化会计监督,对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  相似文献   

8.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最大化地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全面剖析了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四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怎样通过联营生产的方式,实现专业化合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是当前工业企业管理中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已由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上来。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要想获得最大效益,就必须在管理上有所突破。财务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目标而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晶蕊 《时代经贸》2010,(8):108-109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最大化地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全面剖析了当前企业普追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四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老有所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劳动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一部分以工资形式支取以供生活所需,另一部分奉献给企业和社会,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劳动者退休后有权分享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但是,目前不少集体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职工队伍老化等原因,退休费负担已经超过其承受能力,个别亏损企业甚至长期发不出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3.
质量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因此,在生产经营中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便是寻求最适宜的质量费用支出,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一、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一些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混合于产品总成本中,没有进行单独的核算和分析,因而企业在报告期内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活动,不能准确地用价值形式来反映,致使企业不能用经济手段去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推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企业也是经济实体,经济效益是它的生命,而精神文明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必要条件,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只有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快速增长。笔者相信,只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设计,是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工程的灵魂,是生产的先导,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企业的改造、扩建、改建或新建,都离不开设计工作;许多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需要通过设计工作才能得到实现。可以说,没有合理先进的设计工作,就不会有先进的生产和现代化的建设。而有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设计,就可以为经济建设赢得时间,节省资金,节约能源,在技术、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综合地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高速度发展生产,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和企业每年都有大量资金用于设备更新。由于我们在使用这些资金时,经济效益重视不够,虽然每年支出的资金数额不断增加,但却没有相应地为国家增加收入,甚至有的企业由于设备效能低劣,而出现亏损。这种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现象,必须改变。如何提高设备更新的经济效益,是当前许多企业所而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设备更新的经济效益,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评定,如资金回收系数法,每年费用比较  相似文献   

17.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是一个鼓舞全国人民斗志的宏伟的战略目标,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两个倍增”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首先是要把全部经济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都能有一个显著的提高。这不仅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要求,也是经济建设走出一条新路子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讲到:“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如何把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还在实现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奋斗目标上,特别提出了一个前提,就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翻两番。”要一切经济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这  相似文献   

20.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重要经济手段,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有效实现的直要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